导航菜单

当代大学生交通道德缺失现象分析

姚姗姗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交通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同样受到交通安全的困扰。而大学生交通道德缺失是影响大学生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当代大学生交通道德缺失现象、原因作分析,阐明交通道德对于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交通道德缺失;交通安全

2010 年3 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A/RES/64/255号决议,将2011-2020年定为道路安全行动10年。全世界几十个国家于2011 年5 月11 日开始实施第一个2011-2020 年道路安全行动十年全球计划。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约有124万人死在全世界道路上,有2000 万至5000万人一直带有非致命性损伤。年龄在15至44岁之间的年轻成人占到全球道路交通死亡数的59%。道路交通伤害是10-24 岁以下的年轻人的主要死亡原因。青少年的交通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时下大学生交通道德缺失严重,显然是影响交通安全的最大隐患。

一、当代大学生交通道德缺失的表现

交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道德普遍原则在道路交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道路交通参与者在道路交通中的行为规范。它应该包括驾驶道德、骑车道德、行路道德等。目前,大学生交通道德缺失主要表现为:

1.大学生驾驶道德不高

⑴大学生学车道德认知出现偏差。近年来,报考驾照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据零点市场调查公司2012年大学生消费调查显示:14.9%的在校大学生表示目前已拿到驾照,10.2%的大学生称目前正在考驾照,31.6%的大学生计划在毕业前拿到驾照,这就意味着将有过半大学生毕业时不仅拥有学位证、毕业证,还有机动车驾驶证。①对许多大学生来说,拥有驾照,不但是一种必要的生活技能,而且是一种“现代人”的身份标志。然而不少大学生表示,去驾培机构学习只是为了拿到驾照,真正的开车技术还是等自己有车上路后才能慢慢摸索,“重考试、轻培训”造成学生驾驶道德从学车开始就出现失衡。

⑵由于在学车过程中片面追求考试通过,不重视对安全行车知识的掌握和安全意识、规范操作、文明行车理念的学习。许多大学生驾驶本一旦到手,认为学车目的已经达到,立刻就会产生革命已经成功的心理,很少有人再把练车、学习交通法规当回事;加上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是无车可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驾驶技术不但不能得到不断强化和提高,相反,已经掌握的本领还会与日俱“退”。不文明驾车行为较多。比如说,驾车不系安全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闯信号灯、不知文明礼让行人和其他车辆。还有部分学生存在“飙车”,开“斗气车”的现象。这些违反交通道德规范的习惯和行为是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2.大学生缺少骑车道德

一般来讲,大学生中的“有车”族,车是自行车。大部分高校校园面积都比较大,宿舍与教学楼、图书馆等之间的距离比较远,自行车就成了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代步工具。课间或下课时骑自行车在人海中穿行是大学的一道风景线。但部分学生骑车中很少注意交通道德。比如说:牵引、攀扶其他车辆,扶身并行、双手离把骑行、骑车带人还有部分学生骑“飞车”,严重影响了道路安全。

3.行路道德急待提高

2007年,某高校200份调查问卷显示仅有两成学生认为无论何种情况都应当遵守交通规则,超过五成学生会视具体情况而定。大多数学生在没车经过或者赶时间的前提下都会闯红灯。在行路中,大学生很少会考虑到行路道德。不走人行道、闯红灯、在道路上打闹情况时有发生。上海一位大学校长说:“少数大学生书读得越多,越不会走路,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越淡薄,不仅在校园里乱骑车、乱停车,在马路上违反交通规则也时有发生。

二、当代大学生交通道德缺失的原因

1.社会道德滑坡和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影响

社会道德就是主体为非个体的社会群体所具有的道德,是以一定目的和方式有机结合的群体为了维护共同体的利益所具有的一切道德属性的总和。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社会道德的发展却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出现了严重的滑坡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

2006 年发生于南京的“彭宇案”,曾一度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讨论。从那时起,“老人摔倒后扶还是不扶”这个原本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已成为令很多人纠结不止的二难命题。甚至有人说,自“彭宇案”发生后,中国社会道德滑坡30年,中国社会道德生态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国内各高校对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教育以及引导监督的减少,造成当代大学生出现一定程度的道德失范和思想混乱的状态。交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非孤立于社会道德而独立存在,而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一个缩影。因此,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直接关系到交通道德水平。

2.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形式化

目前,大学生接受交通安全教育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学校教育,一是社会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③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像美国、日本及欧洲国家就十分注重对大学生交通安全的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已列入了教学课程。

然而在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没有专门将交通安全方面的课程列入正常教学计划中,大学生只能被动地从保卫部门的提醒中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有些高校会通过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或者请交通民警来学校讲课这种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然而,这种方式没有形成制度,难以做到持之以恒。社会交通安全教育方面,针对大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较少,大学生甚少被组织起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于道路交通安全规范和交通道德规范知之甚少。

3.大学生自身原因

当代大学生交通道德意识淡薄,在安全隐患中,大学生比较注重的是卫生、财产和人身,很少学生会注意到交通安全。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较小,车祸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侥幸、从众心理严重。不懂交通安全规则,缺乏交通安全常识。交通规则是总结大量交通事故血的教训才产生的。它是人们交通安全的基本保障。大学生作为道路交通的参与者必须要遵守交通规则,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但在学习生活中,许多大学生只重视学校规定的需要考试的几门课程的学习,很少主动学习和关心交通安全规则知识,甚至有同学连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都不甚了解。交通管理实践和交通事故统计资料表明,交通参与者较低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薄弱的交通法制观念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在全国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因不遵守交通规范和缺乏交通安全常识而引发的占8 5 %以上。④交通道德意识的淡薄加上缺乏交通安全常识,造成大学生交通行为中的道德因素被忽视,对于自身和身边发生的交通违章行为采取一种漠视的态度。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交通道德失范行为是对他人和社会道路通行利益的影响同时也错误地人为别人的违章行为与自己无关,放任违章行为。使得包括自己在内的公共利益收到侵害。

大学生的交通安全直接维系着学生的生命安全,校园的安定和社会的和谐。要保证大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必须在大力倡导交通道德。鉴于目前大学生交通道德的缺失,高校和社会应该加大对于大学生交通道德的培育,保证大学生安全、健康、全面地发展。

引文注释

①张媛.驾照将成大学毕业“第三证”[J].数据,2012(8):25.

②胡永兴,韩伽伽.浅析当前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和对策—基于2014春晚小品《扶不扶》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4(6下).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章:总则,第六条.

④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