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春 刘芬
摘要:留守儿童是伴随我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特殊群体,他们处于道德成长的关键期却缺乏完备的成长条件。本文试图客观地揭示留守儿童出现的道德缺失,分析道德之失背后的种种诱因,并以此提出对应之道。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留守儿童;道德之失;道德教育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到大城市打工谋生。这些劳动力大多属于青壮年人,由于他们外出工作无法照料自己的孩子,便将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交由其他亲人照顾。这些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工作,缺乏父母直接照料的未成年人,就是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的道德之失
1.是非认知能力缺乏
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成长关键期缺少父母管教和引导,对事物的认知容易出现偏差,对自身认识也不足。他们常常感到茫然困惑,容易迷失自己。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无法陪伴在侧。他们的父母更倾向于用物质弥补这种负疚感,忽视精神上教导孩子。而留守儿童子正处在价值认知模糊阶段,且自我约束能力不足,更容易被拜金、享乐的不良思想所影响,缺乏是非辨别能力。
2.情感缺失严重
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缺少父母关爱,这种无法替代和割舍的亲情的缺失,使得他们情感体验不足,情绪稳定性差,易暴躁冲动或内向自卑。积极情感的缺失使他们缺乏远大理想,目标不明确,学习心态不端正,导致厌学心理,使得学习能力普遍较差。而自卑和自我封闭的情绪,使他们缺乏与人交往的热情和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不到提高,逐步缺乏对社会的信任。留守儿童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犹如根植在土地里的花儿得不到充足的阳光雨露,必将身心发展受到极大局限,而难以融入社会。
3.行为习惯消极
留守儿童道德认识上出现的不足,对其道德行为表现有直接影响。使其道德行为出现偏差,表现为纪律性差、行为散漫等。据调查,农村法制教育力度不足,使得本身自控能力差的留守儿童更易受不良因素影响。49%的留守儿童不遵守学校校规,经常旷课逃学打架,60%的留守儿童沉迷于网吧游戏厅,极少数人甚至出现偷盗行为。而这样陋习形成时,得不到父母干预的留守儿童将问题直接留给了与他们经常在一起生活的祖辈们,导致消极行为加剧。
二、留守儿童的道德缺失之因
1.家庭道德教育缺失
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是通过言行示范,在孩子的世俗化过程中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父母在家庭道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挣钱,与自己孩子聚少离多,在孩子道德观念形成期缺乏正确引导。这种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内心情感得不到满足,容易走上歧路。
2.学校道德教育弱化
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但我国学校教育以“应试”为导向,过于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往往容易忽视个体人格的完善。道德教育有时流于形式化,使得学校道德教育功能弱化。留守儿童在家庭道德教育出现缺失情况下对学校教育依赖性增强,而弱化的学校道德教育无法很好弥补这个空缺,使得留守儿童在道德成长中出现的偏差无法得到有效纠正。
3.社会关注度不高
留守儿童属于社会中弱势群体,他们同其他孩子一样渴望被爱和关注。但现实生活中他们的弱势地位无法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他们被爱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回应。这使得他们内心世界更孤独,更容易受外界影响。面对诱惑时,更容易出现行为失范现象。留守儿童的现状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前途,作为一个不断扩大的群体,他们身上的问题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三、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责任担当
1.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在孩子的个性发展、人格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因此外出打工的家长要动用一切手段,多和孩子交流。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改变家长外出务工方式,让母亲在家教育子女,尽可能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第二,被委托的监护人应具备一定的道德和文化素质,能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言传身教。第三,家长要与其老师和委托的监护人保持经常性联系,全面了解留守儿童学习和日常表现。第四,家长除了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需求外,还要多听听子女的心声,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就在身边,感受父爱、母爱的温暖。父母应多向孩子讲讲外面打工的艰辛,知识的重要性,让孩子从小养成艰苦奋斗的品德。
2.学校教育
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约60%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同时也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应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承担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第一,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建设宽敞明亮的教室,美丽干净的校园,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在学校生活的幸福和享受。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第二,注重德育与智育并举。学校应该转变人才观念,注重德育与智育并举,增加开设相关的道德课程,在课堂上引导农村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第三,提高学校教师的素质。教师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留守儿童,更多地倾听他们内心的疑问和困惑,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阳光和温暖。
3.制度建设
当前,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条件上比较艰苦。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普遍买不起住房,生活条件不高,无法同时供养子女在身边接受教育。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导致监护人模糊以及监护责任不明确。面对这些问题,党和政府部门需要推进制度和机制的建设,积极推进问题的解决。首先,全国人大应该进一步加强关于留守儿童的立法,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的利益,明确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其次,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别,保证留守儿童随父母进城能够真正享受到与城市儿童平等的教育权。接着,政府部门应大力组织各单位、社会各阶层人员尤其是大学生,到留守儿童所在地做公益活动,返聘退休老师在留守儿童所在地宣传和推广家庭道德教育,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的心理辅导和精神抚慰。
4.社会支持
留守儿童的道德成长问题是随着中国社会转型而出现的,归根到底是一个社会问题,它的解决有赖于全社会的支持。首先,要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的好坏对儿童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远离黄、赌、毒的危害,加强网吧的管理,为留守儿童提供道德成长的“绿色土壤”。其次,要发挥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的作用,调动共青团、妇联以及村委会等组织的积极性,针对留守儿童缺爱少爱的现状,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帮助。共青团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感召个人,妇联、村委会也可以通过走访等形式,进入留守儿童的生活中,关爱并呵护他们的成长。而民间中关爱留守儿童的个人也可以成为志愿者,下乡与留守儿童进行互动,通过自己的言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最后,要加强媒体的宣传,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留守儿童的道德成长问题关系到我国下一代的整体素质,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对于这个关系到社会发展的问题,媒体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同时,还要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完善的社会服务。比如,通过高科技搭建新型沟通平台,让留守儿童与其父母进行免费的可视电话交流,使他们时刻能感受到家人的关怀,以促进留守儿童的道德良性成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3.
[2]谢妮,申健强,陈华聪.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50.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