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体面劳动”
国际劳工组织新任局长索马维亚在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体面的劳动”新概念,明确指出:所谓“体面的劳动”,意味着生产性的劳动,包括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充分的社会保护和足够的工作岗位。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维护劳动者权益,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已经将“体面劳动”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来推进和认识。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切实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要切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帮扶、生活救助、医疗互助、法律援助等帮扶制度,着重解决困难劳动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使他们不断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那究竟什么是“体面劳动”?特别是究竟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体面劳动”,我认为中国特色的“体面劳动”就是指劳动者能够在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下,有保障、有尊严、愉悦地从事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它集中体现了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对自身劳动价值的认识及全社会对劳动者的态度和尊重。
二、实现职工“体面劳动”的必要性
1.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体面劳动”诠释了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让人民群众体面劳动,更有尊严地生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体现。只有通过劳动者诚实、体面的劳动,才能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社会安定有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有效途径。实现“体面的劳动”意味着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和充分的社会保护,也意味着有足够的工作岗位。只有“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劳动者才能真正淡化身上的工具色彩,成为现实的创造者,改革发展的成果分享者,“和谐社会”才能最终实现。没有体面劳动,就不能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2.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组织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其实质是快速获取可用于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来源,使组织保持一个迅猛发展的势头。组织要获得经济增长的来源在经济学文献里通常是这样表述的:投资、人力资本、生产力、贸易一体化、制度管理。在现代企业科学管理中,无不把人力资本即劳动者本身提升到与生产力相对等的地位。“人是第一生产力”,如何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调查研究发现,在自然的状态下,职工只能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充分调动了职工能动性,其潜力可发挥到80-90%!实现职工的“体面劳动”,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使职工在其岗位充分发挥作用,才能使组织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反过来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就是职工本身,尤其职工在创造组织财富过程中能够获得“体面劳动”的尊严。因此“体面劳动”和组织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双向促进的关系。
3.是职工实现自身发展的要求
人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上,“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正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人要生存,必须从事物质生活所需的劳动。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成五类,其中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是较高级的需要,只有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才出现。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只有通过激发人的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劳动同时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的发展是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要在劳动中实现自主性。体面劳动使职工在刻板机械的劳动中获得了被尊重、被需要的满足,在体面劳动中获得了认可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激发了职工实现自身发展的要求。
三、实现“体面劳动”的途径
1.提高职工收入
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才有职工队伍的稳定,才有企业的稳定,才有社会的稳定和谐。只有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企业、组织才有可能取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提高职工收入是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更是实现体面劳动的先决条件。如果劳动者拿着微薄的收入,体面劳动就无从谈起。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认为:再没有比工资更重要的问题了。他在《我的生活与工作》一书中写道:因为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都是靠工资生活的,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繁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近些年来,资本收益与劳动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只有按照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幅度相应提高职工的收入,才能使职工的劳动得到社会充分的尊重,
2.提供职工培训学习的机会
企业、组织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而职工因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要求
在知识层面和生产技能层面进行提高。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今天,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组织结构不断变革,职工要不断学习来适应工作的变化。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出,生存的法则就是比变革更快地学习。企业、组织提供的职工培训和发展为职工不断学习、胜任工作提供了现实的平台。现代社会,职工的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大大提高,他们追求事业发展的意识也日益增强。在职工的各项技能得到提升后,随之带来收入的提高、个人事业发展能力的提升,可使职工得到“被认可”“被需要”的心理满足,这也是“体面劳动”的一种体现。
3.维护职工权益,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实现劳动关系的法定化,切实保障职工权益,是实现体面劳动的关键所在。
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保障。法律是人类追求正义、公平理想的通途,也是职工寻求公正公平的必由之路。要通过建立健全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和完善劳动、工资以及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保证社会成员机会平等,让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法律法规的日臻完善和有效实施,有助于就业环境的改善,就业质量的提高,最终让职工实现体面劳动。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工会要坚持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坚持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坚持积极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参与企业、组织的民主管理,坚持倡导企业与职工共同促进发展、共享发展成果,使职工以乐观向上、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通过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体面劳动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相对薄弱,存在着保障范围相对较窄,保障层次单一及国家、企业负担重等问题,影响了社会保障作用的充分发挥。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职工生活成本日益提高,生活风险日益增加的今天,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尤为重要。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能使他们在遭受各种意外和风险时都能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增强安全感和幸福感。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会使职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得不到维护,同时职工也不可能随时获得体面劳动的机会。
总之,实现职工的“体面劳动”,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职工才会愉悦的、有尊严的工作,发挥其最大的潜能和主观能动,企业、组织方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方可实现职工的“中国梦”,企业的“中国梦”,和谐社会、和谐发展的中国人民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