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农村“空心村”青年婚嫁问题探析

陈星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打工潮蔓延,“空心村”大量涌现。而农村青年婚嫁这一重要社会行为在“空心村”背景下有了较大变化。闪婚、婚嫁费用急剧上升、男青年娶妻困难等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婚姻家庭的稳定,并加剧了农村的“空心化”和男性父母贫困化,养老问题突出,暴露出农村社会治理的短板。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空心村;打工潮;婚嫁;闪婚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农村从20 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空心村”,目前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较大发展。“空心村”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地理意义上的“空心村”,具体是指多年来农村新建住房大多集中在村庄外围,而村庄内却是无人居住的残败老屋,形成外实内空、外新内旧的现象。这是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经济和就业结构转变造成村庄内部建设用地限制的一种聚落空间形态的异化现象。1其二是经济意义上的“空心村”,具体是指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村里只剩下老年、幼儿和妇女人群,造成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空心化”现象。本文所指的“空心村”是经济意义上的“空心村”。青年婚嫁是社会发展的必要行为,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空心村”青年婚嫁现状

1.闪婚现象突出

闪婚是指两人在短暂相识后,未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而确立婚姻关系的一种快速婚姻形式。2 闪婚现象在城市已不是新名词,但“空心村”青年的闪婚则是随着打工潮的兴起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婚姻潮流。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正面临人生重大转折的农村青年纷纷涌入城市。一方面受城市闪婚观念的影响,农村青年较容易接受这种婚姻形式。另一方面,由于在外务工的青年男女交往时间和交往圈子受限,解决婚姻大事往往在短暂春节假期完成,春节假期成了“空心村”未婚青年相亲和娶亲的好时间。只要男女双方同意,见面后不久就完婚的闪婚成为一种潮流。当然,“空心村”青年闪婚现象除了受打工潮影响外,也与父母催婚有较大关系。在闪婚案例中,男女双方一般都经受父母催促婚姻的压力,无法忍受或对抗父母的唠叨和催促,只要两人见面后觉得还合适就闪电结婚。因此,“空心村”青年的闪婚现象成为一种普遍趋势。

2.婚嫁费用急剧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空心村”青年外出打工受外界影响越来越多,对婚嫁的消费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乡土社会“趋同”、攀比心理影响,历来占较大消费支出的婚嫁消费也急剧上升。婚嫁费用主要包括男方支付女方家庭的彩礼,以及男方家庭为了结婚而支出的建房、买房和办理婚宴的各项费用。各项开支加起来少说十多万,多则三四十万,结婚成了名副其实的“劫婚”。

3.贫困落后地区“空心村”男青年娶妻困难

随着全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往城市求生存。适龄婚配男女青年离开故土,女青年即使到了婚嫁年龄也不愿回乡,想在城市落脚。加上农村重男轻女思想较为严重,导致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男女供需不平衡,女青年在婚姻市场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女性普遍短缺时,女性可能以婚迁的形式从农村到城市,从内陆到沿海,从贫困山区到富裕平原,缓解了富裕地区婚姻市场压力,加剧了农村贫困地区婚姻市场的挤压,最终导致贫困落后地区“空心村”男青年娶妻困难。例如,2012年38岁的四川阆中天宫的副乡长参加知名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遭遇全场灭灯的尴尬。3另一方面,则是婚嫁费用急剧上升,使“空心村”男青年因贫无法娶妻。

二、当前“空心村”婚嫁的社会影响

1.不利于农村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完成这一重要历史任务,关键需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婚姻的缔结和家庭的组建在农村是个体间沟通和融合不可缺少的渠道。4 但“空心村”男女青年闪婚的大量出现,婚姻家庭建立在夫妇双方没有深入了解基础之上,最后导致婚后生活矛盾重重,闪离、争吵的家庭频频出现,这不利于和谐新农村的建设。

2.加剧农村“空心化”

“空心村”男女青年婚后为了偿还高额的结婚债务以及获取养育子女的费用,大多选择婚后将年幼子女留给老人或亲戚照顾,离开农村到城市务工。结婚时盖的新居仅留下老人和孩子居住甚至闲置,并未得到很好利用。一方面造成了资源和金钱的浪费,另一方面加剧了农村的空心化,不利于农村的长远发展。

3“. 空心村”投资性支出减少,不利于生产发展

当前农村的婚嫁费用增长幅度远远大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许多家庭省吃俭用,将所有积蓄花在儿子婚事上还欠下债务。不少农民为了娶亲,甚至将买种子、化肥、农药的钱都花光,从而导致正常生产和发展农业的投资性支出无着落,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

4.加剧男性青年父母贫困化,农村养老问题突出

高额婚嫁费用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重负。现在农民结婚除了在乡下建瓦房外,还要求到城市购买商品房,并配有完整的家用电器。再加之男方给女方购买金项链、金手镯、金耳环、衣物等,需要较高的花费,使得男方父母在儿子结完婚后变得一贫如洗,甚至背上沉重的债务苦度余生。从而使“空心村”男方父母养老失去经济支撑,养老问题突出。

5.婚嫁高消费、攀比之风腐化农村社会风气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而婚嫁高消费、攀比之风腐化了农村社会风气,不利于乡风文明建设。当前高额的婚嫁费用使本该纯洁的婚姻关系带上了“铜臭”的气息和买卖的性质,爱情因金钱而异化。子女的婚事成了农民一生中最奢华的消费,许多家庭不顾经济能力,也要高彩礼、讲排场,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甚至索要高额彩礼的陋习使部分年轻人习惯于“挤榨”父母,不劳而获、贪图享受的不良风气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毒瘤。

三、加快农村养老体制建设,适应农村婚嫁变迁

农村高额婚嫁费用的根源之一是农村长期以来形成的“养儿防老”思想。女方家庭认为辛辛苦苦将女儿养大,女儿出嫁后,老了没人赡养,所以要通过收取彩礼弥补养育儿女耗费的成本,并将彩礼作为“养老”的保障。男方家庭为了延续香火,保证自己老有所养,不得不倾其所有为儿子娶妻。但结果是父母因婚致贫,养老缺乏经济支撑,养老问题突出。因此,要适应当前“空心村”婚嫁变迁,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解决好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将农村养老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范围,为婚嫁子女双方父母解决养老问题,最终解决婚嫁矛盾。

1.建立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障体系

限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农民养老主要在“自我支持”型保障模式下,家庭保障是农村居民的主要生存保障形式。男女青年父母双方都希望通过子女的婚嫁来保障自己的养老,即使出现畸形婚嫁也不得不接受。因此,为了改变现状,国家应该建立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障体系,使农村居民的养老主要依靠政府解决,解除养老担忧,还原婚嫁的本来面目。

2.加快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减少农民自我筹资部分

当前我国在农村推行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它是一项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养老待遇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这一养老保险制度个人缴费金额较高,国家和集体补助较低。因此,需要降低个人缴费金额,增加政府和集体统筹,实现养老主要靠政府。

3.建立村级互助养老机制

建立“村级主办、集中居住、政府保障、互助服务”新型养老机制。这种养老模式具体说就是由村委会利用集体资金、闲置房产,免费为60岁以上或未满60岁,但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提供集体居住的场所,子女申请、老人自愿入住,衣、食、医由本人、政府、子女按比例共同承担。院内老人年轻的照顾年老的,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弱的,互相帮助、互相服务、共同生活。这种养老模式在养老资金上得到政府和集体支持,老人生活上得到互助,能弥补“空心村”老人无人照顾的现状,从而为“空心村”老人解决养老问题,而不再把养老寄托在子女身上,可以真正做到18岁后让子女不再依赖父母,自己解决婚嫁问题。

引文注释

1 冯丽.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调控机制探讨[J].社会观察,2008(2):174-175.

2 王会.农村闪婚现象及其村庄社会基础[J].南方人口,2011(3):10-16.

3 玄武烈.农村婚恋面面观之:乡长参与电视相亲的尴尬[J].热点观察,2012(11):18.

4 催明堂,王广金.和谐新农村构建中彩礼和婚嫁的正功能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0(9卷1期):184-183.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