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瑞士联邦制度的整合对我国的启示

程越

摘要:瑞士作为一个复合制国家,其国家的建立,制度的构成都具有相当独特的一面。瑞士联邦制与其国内地理条件、国际格局、历史文化紧密相关,直接影响了这个国家的政权组织构成。把瑞士联邦制度的整合主要因素与我国对比,发现不同条件产生不同道路。目前,我国作为一个站在新旧两个历史起点上的新兴大国,如何走自己的路至关重要。瑞士给我们的启示值得思考,瑞士形成联邦制度与其自身特殊的客观因素有关,瑞士民族文化观、民族认同观、国家认同观的整合,对于我国的国家制度整合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瑞士;联邦制度;启示

瑞士联邦共和国作为永久中立国而闻名于世。但是,作为欧洲范围内少有的几个联邦制国家之一,其制度的建立、构成也同样令世人惊叹不已。它既不是德国那样的国土面积较为庞大需要联邦制管理的国家,又不是奥地利、比利时那样的受到外力影响相当严重,而实行联邦制的小国。瑞士联邦制度的构建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力量,以及外界压力的催化而完成的。作为相隔遥远的中国,其国情虽与瑞士有极大的不同,但是,从对瑞士联邦制度整合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对我国国家整合的制度改革的某些启示。

一、瑞士联邦制整合的主要因素

瑞士是欧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山地国,北接德国,西邻法国,南接意大利,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为联邦制国家,分为26个州,人口801万,分为操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拉丁罗曼语的四种民族。[1]瑞士联邦制的由来可以从这个国家的地理条件、国际局势、历史、文化中分析得出。

1.内陆山地环境奠定的基础

从地理上讲,瑞士属内陆山地国家,地理上分为阿尔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罗山脉三部分,阿尔卑斯山占国土大部分面积。[2]国中多山的地理条件导致居民居住分散,文化生活形态相差较大,不容易形成统一的政治实体。由于都是高原和山地,因此瑞士各区域地理条件差别不大。高原山地给农业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所以,那种在农业时代大致凭借优良的农耕条件在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中获胜的通例就无法在瑞士实现。这也就使得瑞士联邦的每一个行政实体都无法在瑞士国内占据优势。这种现象为瑞士联邦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地理基础。

2.国际格局的极大促成

从国际格局上讲,瑞士一直以来强邻环伺。自瑞士从神圣罗马帝国获得自治权后,瑞士受到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法国拿破仑的侵略,受到周边诸国的觊觎。促使瑞士各邦为了免于强敌的侵犯,抱团取暖,使得瑞士联邦内聚力不断加强,一个联邦国家也逐步形成壮大。同时,由于欧洲列强在多年征战后发现,瑞士是一个绝好的缓冲国,可以防止任何一方打破均势。因为瑞士地处四战之地,如果任何一方或几方攻击瑞士就意味着威胁到另外一方或几方,并且瑞士自身是山地国,军事力量较强,有相当抵抗力。所以,自1648年欧洲各国签定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后,瑞士就为一独立国家并为中立国。瑞士此后因为有了中立国的名头,而能够较为安全地发展自身的联邦制。

3.历史积淀的深刻影响

从历史角度看,瑞士天生就拥有成为联邦制国家的条件。中世纪,居住在瑞士阿尔卑斯山脉峡谷地区的农牧民就已经享有在神圣罗马帝国管辖下完全自治的自由民身份。依据各地的不同组织,可以自行行使裁判权。从12世纪到13世纪,一些居住在现今瑞士地区的高原牧民群体、森林狩猎居民群体和村落等渐渐组成了以当地豪族为首的共同生活的社群,他们集体聚会讨论、决定涉及公共权益的议题,贵族士绅和普通农牧民甚至奴隶都共同出席。[3]可以说,瑞士最开始的居民共同体形态就有利于一个联邦国家的建构。之后的岁月中,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哈布斯堡家族对瑞士地区的横征暴敛,使得当地人不满。为了争取和维护各自的自治权利,这些地区组成了村落之间或村落与自由城市之间的联合体,施维茨、乌里、下瓦尔登三个地区的首领于1291年共同缔结了相互支援的军事防卫永久同盟誓约,宣布三个地区要独立自主并共同抵制来自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从政治学角度来看,《永久同盟》的签署对于现代瑞士国家体制的形成意义重大,它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三个州之间的平等地位,承认了三个州之间事实存在的一种权力格局上的“均势状态”,它不允许任何一个州凌驾于其他州之上,更让将来任何一个州的领导人谋求对其他州统治的图谋失去了合法性,并且认可通过“协商”和“仲裁”解决相互间可能出现的冲突和纠纷。这些在建国起点上确立的政治理念、权力格局中存在的“均势”,以及族群原始保留下来的农牧民集体议事传统,使瑞士未来国家体制的建构强化了联邦制的倾向。[4]在后来的岁月中,瑞士打败了哈布斯堡王朝的侵略,联邦虽然更像一个邦联,但是却不断壮大。在拿破仑入侵后,瑞士的联邦中央权力便开始有了进步。1847年内战之后,天主教主导的谋求独立的州在内战中失败,这为瑞士从松散的邦联走向联邦制扫平了道路。1848年,瑞士颁布了第一部联邦宪法,标志着现代瑞士国家的诞生,各州之间的关税全部废除,以统一联邦对外关税替代,联邦政府统筹军事以及对外关系,并且确立了邮政、货币及统一的度量衡。[5]此时,瑞士联邦制度大体成型,现代的瑞士基本延续了这部宪法,瑞士的联邦制度一直大致不变,形成现在的格局。

4.战争文化的逐步养成

从文化上看,瑞士的文化与联邦制度密不可分。瑞士之所以形成一个联邦国家,与战争的影响密不可分。瑞士最早的联合就是源于人们为了共同抵御外来侵略。瑞士文化的形成受瑞士国家构建的影响,而瑞士国家的构建就是人们为了抵御外敌形成的对外防御共同体。尽管瑞士民族由不同的民族分别构成,但国内战争、对外战争、国际战争把瑞士各邦凝聚成了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而瑞士民族就在此基础上形成,瑞士文化也因为共同抵御战争的缘故拥有了认同联邦的因素。威廉·退尔这样一位反抗侵略的英雄也就成为了瑞士文化的象征之一。瑞士虽然语言、民族地区之间差异较大,但是他们坚持地方自治、共同决定公共事务,各州居民使用、保留自己本地语言,以及维护本地文化的共同价值观,这种文化上的共同价值观促使瑞士保持了联邦制这一文化传统。

二、联邦制与中国单一制整合原因的对比

作为地处东亚,东临太平洋,地域辽阔的中国,与瑞士在国家制度上的差别十分明显。我们也从地理、国际局势、历史、文化因素分析中国为何实行单一制。

1.地理环境使得中国更易实行单一制

从地理上看,中国和瑞士的差别太大了。瑞士的陆地面积仅有41,284平方公里,不及宁夏这一个自治区的面积大。[6]瑞士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而中国的地理条件千差万别、多种多样,既有广阔的平原,又有高耸的山脉;既有一马平川的平原,又有广阔无边的山峦;既有一望无垠的草原,又有无边无际的沙漠。大体来说,中国被高大的山脉、无边的沙漠和寒带荒原与其他文明相隔离。而在这个区域内地理隔绝相对要较差。所以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区域内,文明容易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里形成统一。虽然中国之广阔带来了丰富的文明多样性,但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由于有利于农耕的优越条件,地理的隔绝作用有限,容易形成一个强势的政治实体将全国统一,在尊重多样性的前提下,把文明归于一统。这就是中国现今仍然保持单一制的原因,这也与瑞士的联邦制产生的地理条件有极大的不同。

2.国际格局深刻影响了中国单一制的形成

从国际格局上讲,中国近代以前在国际格局中一直保持着主导者的地位。瑞士一直是在夹缝中生存,所以她不得不保持一个中立国的身份,也正因为如此,瑞士原来的各个关系不紧密的州才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成为联邦。而中国恰恰相反,由于中原王朝的强势,在大部分时间里,周边的政治实体只能屈服于中国,形成一个朝贡体系。在朝贡体系中,中国的统治者拥有无上的权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可以一直发展,地方的自治很难生存。因而单一制的根基相当深厚,这与瑞士截然相反。

3.历史的积淀使得单一制一直在中国传承

从历史上讲,五千年来,中国历史的主流就是追求大一统。而瑞士的历史是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后,保留了原始社会的民主因素。各个地区的代表坐在一起协商公共事务,每一个地区都不可能凌驾于另一地区之上。所以,瑞士只能组成一个地区的共同体,不能成为一个中央集权性质的国家。中国则不然,一直以来,中国历代统治者追求的是国家统一,追求的是中央集权,排斥各种形式的地方分裂、各行其是。类似瑞士那种形态的地方自治没有实现的基础。即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仍然保存着单一制的火种,她坚持的仍然是中国的统一与完整。瑞士的联邦制历史与中国大相径庭。

4.文化传统使中国更倾向于单一制

从文化角度看,中国儒家在国家结构层面追求的是一种秩序井然的、中央集权性质的国家结构形式。瑞士则不然,瑞士这个国家本身的建构就是由一个个的地区为了防御外来侵略而组织起来的防御共同体。所以,坚持自治,共同决定公共事务就成为了瑞士的共同文化价值观。这在政治制度上都体现得相当明显,议会由各州按比例组成,瑞士联邦委员会集体行使国家元首权,联邦主席轮流担任。很显然,这和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差别极大。中国的每一个地区行政机构都是遵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文化价值观,缺乏自治传统,公共事务上往往是听从中央政府的调度,这种文化上的影响延续到现在。这就与瑞士的文化传统差异极大。

三、瑞士联邦制度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联邦制的瑞士虽然与单一制的我国在政体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通过研究瑞士联邦制度的发展我们得到了几点启发:

1.每个国家的结构类型都受一定客观因素制约而形成,不能任意选择瑞士之所以成为联邦国家,与地理环境、国际格局、历史积淀、传统文化等因素密不可分。中国成为单一制国家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时就开始形成。她的形成也同样受地理、文化、历史、社会等因素制约。所以各国人民在建构自己国家的结构时,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制约,不能简单看某一因素或事物的表象。如果学习瑞士的制度,仅仅考虑地理因素,并不一定能产生和瑞士一样的效果。国际格局的因素很大程度上促使瑞士成为了一个联邦制国家。从历史角度看,瑞士有长远的实行联邦制的历史,其制度受到了联邦条约、战争、国际条约以及国内宪法等多重历史因素的影响。

因而历久弥坚,逐步完善,这是历史的选择。从文化上看,瑞士在长久的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联邦文化,每一个联邦实体都是平等的,各个实体协商决定公共事务。瑞士人习惯通过全民公决决定重大公共事务,这一文化习惯贯彻到国家结构层面,就是各个州通过自己的代表在联邦议会讨论政治事务,就连国家元首都是由一个七人联邦委员会组成,每年轮换一次,以保证民主落到实处。这是由其文化深处的内核所影响的,是轻易改变不了的。

中国成为一个单一制国家从地理因素看,即使几千年来发生过分封和割据的局面,也是分久必合,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从国际格局看,即使今天的国际格局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并没有能够影响到改变国家结构的程度。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自然也要尊重几千年以来中国对于大一统的历史选择,这种历史的选择使得单一制客观上很难加以改变。在文化上,中国拥有与瑞士截然相反的价值观,对于大一统的追求深入到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深处。因此,尊重文化价值观的传统,就是尊重实际。我们的制度是我们的文化长期熏染的产物,不容易被轻易改变。

2.民族文化观的养成对于国家制度的整合非常重要

瑞士民族从原始公社时代开始到成立瑞士联邦,在共同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形成了统一的民族文化。他们从德国、法国、意大利迁移到以瑞士高原为中心的地域,共同抵御外侮,共同生活,继承和发展了瑞士原始社会流传至今的直接民主制度,形成了认同联邦制度和武装中立的民族观念。瑞士民族形成了不畏艰难而热爱自由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支撑着瑞士联邦制度的整合。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进程中,也拥有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但从近代以来,我们的民族文化观受到了外部世界的冲击,其自身发生极为显著而持续不断的改变。文化价值观的整合直到今天都是一个没有完成的任务,民族文化观的混乱直接对我国国家制度的整合产生影响。在民族文化观的问题上,我们非常有必要为了我们国家制度的整合而采取措施,真正使我们的民族文化整合完成。

3.民族认同观的养成对于国家制度的整合非常重要

瑞士人是由“不愿意作法国人的法国人,不愿意做德国人的德国人,以及不愿意作意大利人的意大利人组成的”。他们操着不同的语言,但是,却拥有一致的民族认同,他们都认为自己是瑞士人。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瑞士人形成了共同的民族意识,特别是在面对外来侵略危险时,瑞士各民族的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应对战争的危险。正是在面对这些战争威胁的同时,瑞士人的民族自觉意识逐渐形成。由于彼此间存在着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现实利益、共同的未来命运,所有这些把他们牢牢地联结在一起。[7]

我们的民族认同观的形成更为历史悠久,各民族在中国这个广大的地域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共同抵御外来侵略。历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可能比瑞士还要深厚。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的民族分裂势力一直存在,不断挑战着国家和民族的底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加强对国人民族认同观的培养,确保国家制度的整合能够完成。

4.国家认同观的养成对于国家制度的整合非常重要

瑞士从最初的只有本地认同,并无国家观念,到一步步地接受了瑞士联邦国民的身份认同。在反抗哈布斯堡王朝的斗争中,瑞士各地居民越来越认识到他们自发联合组建的防御共同体的重要性,并且慢慢接受了这个共同体所制定出的规则和规范。而拿破仑强行输入瑞士的共和国制度,无疑让瑞士人开始认知和接受国家观念,接受了集中的观念。尽管他们废除了拿破仑强加给他们的国家,但是还是保留了很多国家的观念、制度。在1847年瑞士有些州联合起来要脱离整个共同体时,其他州迅速以武力加以阻止,“统一”、“不可分割”的观念已经产生了。[8]瑞士历经几百年的时间将瑞士的国家认同观养成。而自从国家认同观在瑞士确立后瑞士这个联邦制的国家就基本杜绝了分裂。

而我们偌大一个中国,更需要在长期的过程中培养国民的国家认同观。这当然需要在事关国家命运的重大的事件中加以养成,但更需要我们在国家面临各种挑战时,通过各种方式方法,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潜移默化地加强人民对于国家的认同。

对比瑞士和中国的国情,千差万别,貌似无法寻找契入点。可细细分析,我们仍然可以从瑞士的联邦制发展历史中发现,瑞士是怎样遵循她所存在的客观环境的要求,顺应时代潮流,尊重传统,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化观、民族认同观和国家认同观,以完成国家制度的整合。所以,我们也应该充分借鉴瑞士联邦的历史,尊重客观条件和传统,吸收他国先进文明,完善自己的民族文化观、民族认同观和国家认同观,整合我们的国家制度。假以时日,中国的国家结构建设事业定会有光明的前景。

引文注释

[1] wikipedia. Switzerland http://en.wikipedia.org/wiki/Switzerland,2014,4.

[2]wikipedia. Switzerland http://en.wikipedia.org/wiki/Switzerland,2014,4.

[3]赵柯.“小国家”整合“大民族”——瑞士国家与民族建构的历史进程[J].欧洲研究,2012(2):70.

[4]赵柯.“小国家”整合“大民族”——瑞士国家与民族建构的历史进程[J].欧洲研究,2012(2):71-72.

[5]赵柯.“小国家”整合“大民族”——瑞士国家与民族建构的历史进程[J].欧洲研究,2012(2):73-74.

[6] wikipedia. Switzerland http://en.wikipedia.org/wiki/Switzerland,2014,4.

[7]唐学敏.瑞士民族的形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7):36.

[8]赵柯.“小国家”整合“大民族”——瑞士国家与民族建构的历史进程[J].欧洲研究,2012(2):80.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