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思考

牛军

(中国民航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天津300300)

摘要:我国高校历来高度重视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呈现良好态势,同时也存在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态度功利、教育方式陈旧、发展方式落后、缺乏党务专职工作人员及相关教师缺乏现代化和国际化视野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到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本文就上述问题及如何改进工作进行思考和论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入党动机;党务工作;大学生党员发展;国际化视野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4—0003—04

本文为2013年天津市教育工委重点调研课题 《“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针对性研究》,项目号:1303。

收稿日期:2013—10—15

作者简介:牛军(1966— ),女,甘肃兰州人。中国民航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013年4月至7月间,作者挑选我校大一至研一的200名学生围绕“入党学生的生源分布、入党动机、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学校发展学生党员的总体质量、党员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开展调研和座谈,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190份,回收率为95%。调查对象中,共产党员占5.26%,预备党员占28.95%,入党积极分子占60.53%,共青团员占5.26%。男生占55.79%,女生占44.21%,农村学生占27.37%,城市学生占48.95%,小城镇学生占23.68%,其中97.89%的学生申请过入党。

经过4个多月的调研,通过与不同专业百余名学生座谈,通过总结回收调查问卷,分析卷内文字及相关数据,归纳出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发展质量的问题及原因。

(一)转型社会中,大学生信念动摇,动力不足

当代社会的特色是改革开放、快速发展和与时俱进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转型变迁、更替创新。市场经济中国家、集体、团体、组织、实体、社会人的多元价值观激荡纠结,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与稳定,他们喜欢新思潮、新事物,追求自由,张扬个性,注重个体需求、自我利益,淘汰他们以为陈腐、落伍、不合时宜的价值观。他们对“三个代表”、“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的思想和实践思考得不那么多,不那么细。传统经济、政治社会中高校党建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多元、应变的党建工作,加之党政官员中腐败现象不绝耳目、学生心灰意冷、却步观望、毕业失业等原因,导致部分大学生信念动摇、态度消极、目标模糊、动力不足。

(二)入党动机多元化

动机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行为和效果不同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从右图“为什么申请入党”调查统计看出:认为入党光荣及认同党的宗旨的学生占绝大多数,但实际生活中学生入党动机远比图表更多样、复杂。近年来,职业收入稳定、社会地位尊荣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公务员等招聘中,党员身份成为一项重要的录用指标,有了党员身份其实就是给自己增加了就业、升职的竞争力,学生入党、向党组织靠拢不乏有助于就业、考研,更不乏追求将来政治、经济和社会收益的动机与期望,因此,形成了把入党作为追名逐利的政治阶梯,思想受利益驱动及没有主见,政治信仰不明确、不纯正,立场不坚定的各种入党动机。

(三)入党标准的落实还需斟酌把握

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平均年龄逐步减小,二是党员数量逐年递增,三是发展党员的起步年级逐步提前。[1]对此,入党标准就成了工作的重点、难点。据“对党员标准了解多少”的调查显示,一般了解的占64.74%,很了解的占34.21%,不了解的占1.05%。对“身边的党员能否用党员标准指导自己的行为”及“所接触的多数党员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如何”调查显示,能够用党员标准指导自己行为的占88.95%,大多不能的占10.53%,都不能的占0.53%。一个党员是一面旗帜,一面镜子。发展得好,对周围的同学是一个教育,而且可增强其他同学对党的信念和入党的积极性。反之,会对党组织和其他学生带来不良影响,降低党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党章中的入党标准是明确的,但在相对封闭、单纯的大学环境中,套用那样的标准却明显机械而失当。

有关“近年来高校发展的学生党员总体质量如何”的调查显示,认为学生党员总体质量很高的仅占26.32%,较高占62.63%,一般占10.53%。发展什么样的学生入党一直是高校每个党务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很多高校将学习成绩优秀、有特长、担任学生干部、人际关系好的学生作为选拔对象,选拔积极分子以“动机纯正,表现优良”为原则,选拔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以“品学兼优,能力出众”为标准,忽视了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党性的《党章》标准要求,实际上仅仅学业成绩优秀而无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政治立场的学生是不能吸纳入党的,而应当继续观察、教育、培养,择机引导其向组织靠拢。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进行入党动机的考察,注意发展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一贯表现,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的表现,一定要把好党员“入口关”。

(四)辅导员缺乏比对研究与国际化视野

辅导员承担着学生党支部的党务工作,他们多为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自身党性锻炼不久,党内政治生活阅历不丰富,教育经验不足,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在服务、引导、教育大学生方面力量相对薄弱,有难度,有距离。另一方面,与常有出国进修、培训机会的专业课教师相比,辅导员缺少出国考察研修、培训借鉴的机会。缺乏现代化、国际化视野,工作理念落后,工作方式僵化。发达国家的政党制度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他们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领军人物在大学期间有无政治追求,是否接受过政党培训,他们的培养教育如何进行,他们怎样认识、处理政治目标、党派利益、党务工作和业务学术的关系等等,这些值得深思的课题在国内无相应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报告,无比对分析与研究。中国共产党是土生土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在全球化浪潮中使自己的政治力量在大学生中生长、壮大,使大学生成为具有共产主义理想,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都充满自信的人,学习和借鉴有经验的国家和政党的做法不乏积极意义。

(五)培养有“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

高校发展党员一般依次包括普通学生申请、选拔积极分子、培养确定发展对象和发展预备党员几个环节。但因受年龄、学校教育、生活方式、环境条件所限,出现了一些“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的不良现象,影响了慎重发展原则。

1.“重形式轻内容”。党课教育“重形式”主要表现在:一是灌输授课依然为主要教育方法,启发、发问、答疑较少。因入党积极分子多,学生学习专业任务重,业余时间少,党课学习时间少致使学生对党组织了解少,了解渠道有限。学校疏于管理,结合时事政治的党组织实践活动少,政治理论学习缺乏典型、有说服力的案例,党的知识教育方式方法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党建工作者的信息汲取渠道和质量有时还不如培养教育考察对象丰富多元,降低了学生党员对教育联系人的心理认同,理论学习兴趣不高。二是调研座谈中学生反映集中课堂教育较多,个别互动和深度教育较少,导致党建工作者不能具体、细致地把握学生的入党动机和学生的思想动态,容易造成对学生党员评价上的以偏概全。[2]“轻内容”则表现在党课培训时间有限、空间容量狭小,内容缺乏生动、深刻、感人要素,严重缺乏便捷灵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实践内容;党课课余被网络海量信息和快餐文化占据,与丰富多彩的网页和内容新奇、刺激的微信、微博等信息相比,党课教育存在手段单一、方法落后等缺陷,影响了教育目的。

2.“重数量轻质量”。近年来,大学生党务工作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部分学生党支部把发展党员的人数作为衡量支部工作开展的成绩。因组织发展方式、水平、内容,特别是环境影响,发展的学生党员年龄小、年级底,数量激增,而从学习到实践,从书面思想汇报到实际学习工作表现都存在数量可观、质量堪忧的情况。受访者认为发展学生党员应注重质量,真正做到从思想上、行动上去培养人,帮助学生党员端正宗旨意识,践行宗旨意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服务集体与个人发展、自己进步与群体进步的关系等问题上提升思想,否则,将会对党组织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二、对完善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思考

(一)营造良好的高校育人环境

当代社会,有明星、超人、财富榜的诱惑,有就业、生计、婚恋、房子的困惑,这些由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治道德、自然环境及相关信息等组成的实体的、虚拟的大环境极大地影响着高校培养具有何种政治方向和思想品德的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对未来,既有成功的动机,也有避免风险失败的动机,在方法与目的,奋斗与归宿方面动机模糊、目标模糊,思想迷惘,行为失范。1992年春,南巡的邓小平忧虑深远地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3]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塑造人,课题组老师在调研时,相当数量的被调查者希望高校党务工作者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应强化学生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学生范围应更广。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应结合改革开放30多年来现实生活实例,宣传我国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快速增长的经济发展势头、民主法制建设的长足进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学生,培养出政治合格、道德高尚、知识过硬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教育、培养学生端正入党动机

动机是人们行为的主观愿望。正确的动机是正确行动的动力源。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使其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动力,经受住各种考验,接受党组织的培养和考察。针对入党动机自我、功利等庸俗、不纯表现,党组织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和国史、近代史,特别是中共党史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习惯。理论自觉是信念坚定的保证。辅之以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入党动机和生发出持久不衰的动力。建议选拔优秀入党积极分子时要通过参加校园义工、鳏寡病老教师护理、见习村官、街镇助理、扶贫支教、勤工俭学等志愿服务方式,在实践中修正入党动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对党的认识,使学生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同践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起来,把远大理想与务实、实干统一起来,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做出贡献。

(三)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党校培训形式

从高校实际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特点出发,在提高党的基本理论素养和完善自我等方面下功夫。充分发挥学院党组织、学生党支部、党小组作用,组织学生党员根据党的基本知识的要求规定自学篇目,学习讨论,谈心得体会,开展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同学们当中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督促、吸引学生党员进行自我教育。第一,大学生党员发展情况影响未来党员结构,区别于公共政治理论课学习,入党积极分子的党课学习应突出读经典原著,要比一般大学生有深度,有广度。政治理论应融入时政形势、优秀党员和先进人物事迹等内容之中,一方面用成功的事例、事迹去激励、引导学生,一方面使灰色的理论焕发出生活的缤纷色彩。开展各种生动活泼、体现时代精神的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红色旅游,参观革命纪念馆、伟人故居,组织扫墓祭奠活动,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党性。第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网民数量庞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创新方式、途径。院校党委建立诸如“党员之家”的网站,提供多媒体课件、视频教材,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提供交流、学习的空间。总支和支部可以建立党员QQ群进行交流、讨论、辅导。引入网络化平台、短信手机报等新型媒体把课堂授课、课本学习、网上在线教学等各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党的理论学习和教育,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提高其政治敏锐度和理性觉察力。

(四)科学细化标准,落实、健全标准

一般选拔积极分子的标准是“动机纯正,表现优良”,选拔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标准是“品学兼优,能力出众”,发展的原则应当是“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党章》中关于申请入党条件,党员条件,党员义务与权利的规定十分明确,[4]比如《党章》第一条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缴纳党费”是入党条件,但“先进”,“承认”,“愿意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等主客观标准还应结合高校学生的年龄、年级、学业实际情况,比如对大一和研一的“先进”要求不一样,“积极工作”对普通学生党员和有学生会、研究生会、团委、学生社团职务的大学生党员要求也不一样。作者调查时,部分受访学生建议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在学习汇报中应将开展“一对一”、“一帮一”等活动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定期活动、努力的方向和基本标准。总之,健全的标准能使发展工作有据可依、按章办事,使党建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五)构建大学生党员创优争先体系,完善监督评价机制

因为党处于执政地位,一些动机不明、动力不足、思想意识不健康、政治理论学习不扎实的学生没有深刻意识到党面临的长期执政、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外部环境的“四大考验”,以及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机”,仅认为入党可以为自己谋职就业带来好处,是自己追名逐利的政治台阶。课题组调查中有同学反映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在评优及奖学金申请时享有特权,将学习成绩优异、学分绩点作为硬性条件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入党程序的严谨性有待提高。高校应构建大学生党员创优争先体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奉献热情,鼓励学生遵守《高等教育法》《大学生守则》,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创学业学术之先,争成绩品行之优,服务同学、服务大局,围绕学习、围绕中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大学生党员创优争先的良性循环态势。即便在制度健全的美国,专家也认为“我们的体制之所以成功,不仅在设计的巧妙,还因为体制内那些本分而正直行事的人们”。[5]为此,要建立完善学生党员发挥作用的实践体系,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努力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实践能力。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服务同学、服务社会的考评制度,利用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提高学生党员自省、自警、自励意识,以起到警醒和鞭策的作用。发挥学生、学生社团及老师的监督作用,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定期开展摸底调查,了解入党积极分子及学生党员学习生活的真实情况,使群众对党员的意见和建议能够畅所欲言,从而促进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成为引导同学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人才。

(六)提升辅导员素养,拓展国际化视野

课题组调查征集意见和建议时,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反映学校没有专门从事党员思想教育工作的人员,基层党务工作者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常常忙于事务而忽略了业务学习和自身素质、党性修养,学生支部面对众多入党积极分子,事务性工作量大,耐心细致的谈心交流欠缺,培养发展力量不足,数量质量难兼顾,发展学生党员有走过场的现象。发展的学生党员质量如何,能否在大学生活、学习中创优争先,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坚定、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人才,能否在未来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实践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能否在未来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建设中成为德才兼备的杰出人才,则是更应深入思考的问题。针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只注重对学生入党培训而忽视对党务工作者培训,个别党务工作者基本素质低下,工作责任心不强,甚至违规操作发展党员的恶劣现象,应配备、增加高素质辅导员,持续不断地提升辅导员素质,增强入党过程的透明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纪检、监察部门要强化对每一过程的监督,避免发展党员过程中的腐败行为。

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艰巨任务。大学生是当代优秀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社会的中坚,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要坚决贯彻中央要求,正确处理发展党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在动机素质考察、入党政审、发展会、预备期、转正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努力把先进青年学生凝聚在党旗下,让优秀的学生党员在党旗辉映下更加优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胡哲,邵天舒.关于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工作的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

[2]李浩.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党动机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9).

[3]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详细内容参见党章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

[5](美)迈克尔·特拉切曼著.陈强译.34座里程碑——造就美国的34次判决[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