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孙士云

(中共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长沙 410001)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其真正价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从理论的宣传、实践的养成和制度的具体保障等几个方面多管齐下,合力共发。尤其在当下,依法治国理念的再次重视,引得我们更加思索相关制度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所起的更为重要的作用,从顶层设计未有的和完善已有的制度来辅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实为必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制度

中图分类号:B0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235-02

收稿日期:2014-10-22

作者简介:孙士云(1979-),女,山东临沂人,教员,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今年2月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的公布,宣告了现下的中国将进入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又一新征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更为简单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经提出,就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层面,有以下三点思考。

一、宣传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实施应注重两个重要环节:知与行。知是要大众知,这是前提,是基础,内心认同才可以做到行动一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增加认同认知上下功夫。

一是宣传方面寻求创新。任何理论和精神,其号召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宣传。然而,随着技术的更新,时代的飞速发展,数字化信息化越来越贴近大众生活。单就以往的墙头标语,沿街呐喊早已跟不上时代步伐。当前民众更需要快餐式的信息索取和吸收,针对此,我们的宣传已经不能仅仅借助纸面文字、电视荧屏,我们需要多方面的创新。单就宣传渠道上,不仅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在发挥作用,新崛起的网络等媒体,只要主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的,一律给予适度支持,最大限度地扩大正能量影响力的传播领域,奏响正气之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心灵的方向盘。二是教育方面寻求创新。灌输在宣传教育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但是一味的灌输,如果不借助实际落地生根,只会脱离现实,得不到让人信服的依据和理由。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受众对宣传和教育的不信服,甚至逆反。孩子一开始就是一张白纸,他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完全取决于所存在的环境影响。所以,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采取不同的教育引导方式,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广泛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活动,增强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本着对国家、对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净化整个社会文化环境,尤其要整治网络的淫秽色情、暴力腐化,还大家一份纯净;对那些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坚决查处,让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实践养成

注重实践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这需要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首先,通过员工守则、学生守则、公务员的道德准则、教师的职业道德准则等具有明确规定性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不同群体,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要求所要达到的行为。作为社会人,当他们再回到家庭、回到社会以后,依然有更明确的家庭美德和更广泛的社会公德来施加要求和明确的指向。久而久之,保持良序和时刻要求自己会成为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习惯。其次,中国的文明礼仪等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长久的思想营养。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传承礼仪,更多的是传承先人遗留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增添文化的内涵、实现文化的关照。努力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之中。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增强中国人应有的价值自信和文化自信。再次,重大节假纪念日的传承,一定程度上也为培养国人的爱国、敬业等意识等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实践中点滴积累。一次简单的国庆阅兵仪式,虽说不上稀奇,但它的举办,可以彰显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至少让国人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的强大。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相信他无论身在何处,只要一提起中国的发展,他都会感到振奋,同样,当有人在他面前骂他伟大的祖国母亲,哪怕是轻声的一句,他都会感到无比的愤怒甚至反抗。爱国意识如何培养,不单靠宣传教育,相信这些实际生活中的点滴实践足以养成。

三、制度保障

强化机制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具体而为的现实行动,是长期积聚于人们心中的道德认同和价值认同感的外化表现。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就在我们驰而不息的努力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的先进本色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于一体的精神宝库,国家的强盛离不开这一伟大精神的支撑。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乱象,也让国人强烈呼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培育和践行。今年春晚小品《扶不扶》引发了全中国人的深思:弘扬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到了今天连一把老太太都扶不起,我们整个民族都应该深思。2011年8月,江苏南通大客车司机扶起摔倒的老人被诬陷肇事,后来车上有摄像头,算是还了他们的清白。2014年1月,河源市东源县漳溪乡村民吴伟青,扶老人送医后却被指认为肇事者,自认无处伸冤,最后自杀身亡以证清白。这些所谓的见义勇为的“英雄们”,他们在从事这些道德行为之后,没有遇到现实的公平正义,更不用说起码应有的人道关怀。更有甚者,一些从事了道德行为的主体,事后没有得到被救助者一句道谢的话语,相反却得到了周边人的冷嘲热讽,这些都让他们感到无比的落寞。对于那些“不为”的看客,我们当下又存在何种乱象?2011年10月份的“小悦悦”事件,18名路人的冷漠直接惊动了温家宝总理公开呼吁应该对那些“不为”者实行立法惩罚。这些看客的麻木和无视,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早前鲁迅先生写过的那篇文章《示众》。可是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现在大多数中国人还有这种劣根性。这些看客看杀人放火,看落水者呼救,看客的麻木,让人心寒。“英雄流血又流泪”何时终结?看客盛行,劣根何在?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试问我们下一步该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们?

还一种乱象也不得不提,那就是“为富不仁”。去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中国大陆就有152人上榜,位居美国之后居第二位,这说明中国的富人不少。但很多中国富人有了钱,不是更多的承担社会责任,去做扶危济困的公益好事,而是更多地选择移民。最近的2011年《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中统计到:在中国高净值人群(定义为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人口)中,14%的人已经移民海外,另有46%的富人正在计划或者办理移民的过程中。中国超级富人的移民比例甚至更高达74%。这些富人多为中国的房地产大亨,他们在中国赚的盆满钵满之后,没有像陈光标那样乐善好施、热心慈善,而是选择扎上翅膀飞。陈光标高调做慈善十几年,捐赠了十几亿的财富,收获了鲜花和掌声,同时也被质疑和谩骂所包围,原因是他的行善方式高调。可是对比那些携财富移民的富豪而言,现下的中国,高调行善总比那些低调不慈善之人要强很多。

乱象的出现,对一个时代意味着什么?是人心冷漠?还是制度冷漠?如果当社会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人时,一个人站着看,不去从事,我们只能定性为这个人的道德素养出现了问题。但是,当很多人、一群人站在那里而不去从事这种道德行为,我们是不是该反思我们的环境、我们的社会出了问题?这些现象的发生,我们承认有人心冷漠,也有制度冷漠。如果二者之间,非要分个孰轻孰重,有人心冷漠更在于制度冷漠。邓小平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不能做坏事;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不能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富有公平正义和人道关怀的社会环境,并非单纯地靠德治就能做到的。毕竟道德属于自律范畴,当一个人的自我规范和约束不足以支撑他达到社会所期望达到的预期值时,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借助他律发挥作用。毕竟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性、约束性和指向性,它能解决道德目标层次性和抽象性。建设良序社会,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二者缺一不可。这也是最近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依法治国再次成为宣传和呼吁的热点话题的原因之一。

消除这些乱象,需要制度作保障。对于这些“英雄”们,我国已经设立了见义勇为等道德奖项,对那些从事了这些行为的道德主体,给予精神表彰的同时,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全国很多省份出台了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办法。在医疗和生活上,对见义勇为牺牲、伤残和丧失劳动能力人员落实优抚措施。另外,对从事道德行为的主体成被告可予以先行免责。深圳于2013年7月出台了新规保护见义勇为者,提出谁主张谁举证,如果被救助者诬陷救助人首先要有充分的法律证据,没有证据证明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的,将依法由被救助人承担不利后果。这些举措,势必为这些见义勇为的“英雄”们解除了救助人的后顾之忧,撑起了一把保护伞。对那些看客或“见义不为者”还有一些“讹者”,唯有实行立法惩罚。在新加坡,为什么极少有见义不为者或看客存在?很重要一点是他们的立法惩罚政策很严明。如果因为看客的忽视和麻木导致被救助对象的死伤,都会有相应的法律责任需要看客们承担,这自然就形成了一种法律威慑。对于“为富不仁”现象,美国有著名的两税政策:一是免税。根据美国的税收政策,向免税的非营利性组织捐赠可以在捐赠人应纳税收入中扣除,这极大地鼓励了私人捐赠的积极性。二是征收遗产税。500万美元的遗产,在美国要交200多万美元的遗产税,有些市州税率甚至高达55%。但是,如果美国富人将大笔遗产捐赠给社会,就可获得国家免征、减征遗产税的优惠。因此在美国富人看来,与其让财富被国家以遗产税的方式拿走,还不如自己主动捐赠留个“好名声”划算。并且美国还一个先征税后继承政策,继承遗产之前先要缴纳大笔的继承税才可以拥有。如此看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美国人他们愿意拿大笔资产做公益的原因。而在国内,我们既没有遗传税的征收,又对于那些想要从事慈善捐赠等公益人士,没有足够的政策制度等支撑和保障。如果单纯的依靠他们的自觉自为,这需要我们很多年的道德建设才可以做到。虽然我们不主张鼓吹国外经验就一定借鉴,但是对于可以值得借鉴的,一定程度上可以拿来主义。

(责任编辑:赵媛)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