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我国一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是有益于我国实现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及制度自信是有一定的实践依据的,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保障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本文将着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行深入分析,增强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与理解,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6)-01-0018-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它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总的概括,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被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作自信,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一)道路自信的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基于我国道路选择的科学性与正确性。鸦片战争后,我国曾一度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国内的仁人志士纷纷探索救国之路,企图能够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先后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救亡图存运动,这些运动尽管在一定时期取得了成效,但最终都已失败告终。无数实践证明我国走资本道路是行不通的,是不符合我国的发展实际的。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实践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它与资本主义不同,也不同于苏联的社会主义,而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化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显示出其极大的优越性。 
(二)道路自信的实践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同时要针对我国的发展实际与具体国情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实现了一系列伟大变革,推动着我国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根据我国当前的国情进行组织建设,盲目的求发展只能导致战略上的失误。我国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顺应了初级阶段的发展特点,体现出鲜明的优势。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一)理论自信的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主要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决策的正确性以及理论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正是共产党理论科学性、正确性的充分体现。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是有一定的依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各个理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立足于我国的国情,结合以往的实践经验,不断对这些理论进行新的创新,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使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二)理论自信的实践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石,不仅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包含了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除此之外,还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优越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下的正确实践理论。而科学发展观则是针对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它强调的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对当前的经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使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近年来,我国对民生文问题给予了高度地关注,并提出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理论观点,将民生问题作为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有效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时代在变化,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也在不断革新,它立足于现实,顺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体现出理论的科学性。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一)制度自信的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社会制度。经历了重重的磨难与曲折,我国最终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显示出无限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定建立在科学原则与实际国情的基础之上,解放并发展生产力,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及根本任务,旨在消除我国社会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的现象,力图达到共同富裕。当前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调人们当家作主,极大地调动了人们对社会主义事业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经济制度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市场经济,与我国的国情相符,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成就有目共睹,这也正是我国制度科学性的一种有效体现。 
(二)制度自信的实践依据 
我国的制度自信在现实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形成了民主、团结、共和的社会主义凝聚力量,在面对重大困难的时刻,体现出共产党的先进性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共产党采取了及时、快速的援救,数十万解放军奔赴救灾前线,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就近来说,2015年8月12日的天津大爆炸事故,我们党迅速集合救援,挽救了一大批伤者的性命,在这期间,一些消防官兵冒着生命危险,尽量将伤亡人数降到最低,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些都体现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论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还是文化体制方面,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保障了人民权利的实现。制度自信无疑是道路自信与理论自信的一大具体体现,这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保障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实行。四、开展党员群众“三个自信”教育活动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三个自信”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新内容、新任务和新要求。 “三个自信”在实践层面就是要通过开展教育活动提高党员群众对“三个自信”的认识,使党员群众了解“三个自信”的现实发生、内涵实质、历史溯源,并结合现状进行剖析,加强三个自信的推进策略研究。 “三个自信”概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正确性、社会主义方向性的自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和与时俱进性的自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国情适应性,合理性和人民价值取向性的自信。三个自信是一个逻辑整体:道路自信是根本,理论自信是灵魂,制度自信是基础。三个自信”教育是社会主义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自身的深化和拓展,是当前各种社会主义教育形式的整合和升华。“三个自信”教育有包括个体层面的人性人本价值,社会层面的社会发展价值,国家层面的合法性建构价值和全人类层面的人类解放价值在内的全方位价值旨归。“三个自信”的功能定位明确指向理想信念建设、意识形态主导、凝聚改革共识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状态等重要方面。历史经验表明社会主义自信教育有宝贵的经验可循:社会主义自信教育的根本支撑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自信教育的核心是理想信念问题,社会主义自信教育的基础和重点是党员干部的自信,社会主义自信教育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经过了长期的实践、不断积累而确立的,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党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握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韩庆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 中国社会科学,2013,01:25-28. 
[2]包心鉴. 把握规律与坚定自信——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 理论探讨,2013,03:5-9.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3]鲁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五大来源[J].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3,03:1-3. 
[4]付巧. 在大学生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4:104-105. 
[5] 姚桓. “三个自信”的历史走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之二十一[J]. 前线, 2013(12) . 
[6] 胡庆亮.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对坚定“三个自信”的若干思考[J]. 理论月刊,2013(10) .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