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嗣华
吉林省人民医院放射线科,吉林长春 130021
[摘要]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42例脑梗死样病变的患者,分别采用CT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仪检查的两组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4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出血性脑梗死患者23例,CT检查出16例(漏诊7例),采用核磁共振成像仪检查出20例(漏诊3例),检出率分别为69.56%,86.96%;原发性脑出血患者19例,CT检查出10例(漏9例),采用核磁共振成像仪检查出17例(漏诊2例),检出率分别为52.63%,89.47%。把两组(对照组和检查组)数据检出率(例)的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用χ2检验χ2为5.325,P=0.031,可见诊断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磁共振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很高,它可以根据病人的情况分辨出梗死区域,有效避免了漏诊、误诊的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节省了时间,具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核磁共振成像;出血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4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c)-0191-02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是指在脑梗死发病期间,缺血区血管血流再灌注,梗死区内出现大面积或局部继发性出血的情况,脑CT扫描或脑核磁共振检查显示出现散在或局限性高密度造影。这种现象称之为出血性脑梗死或脑梗死后脑出血[1]。随着现代临床抗凝和溶栓的治疗,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随之上升,成为了严重威胁人们生活的疾病[2]。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其中心源性脑栓塞是发病的主要诱因。出血性脑梗死早期与原发性脑出血症状相似,若无出血前的CT对比,有时很难鉴别,出血量大者预后差,病死率高[3]。临床对于急性出血性脑梗死和原发性脑出血多采用核磁共振诊断,有助于出血性脑梗死得以早发现,早诊断。为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该研究选择2011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42例脑梗死样病变的患者,分别采用CT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仪检查的两组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检查出血性脑梗死患者42例,其中男患者22例,年龄35~63岁,平均年龄为49岁,女患者20例,年龄33~67岁,平均年龄为50岁。其中出血性脑梗死患者23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19例,对42例脑梗死样病变的患者,分别采用CT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仪检查,首先进行CT检查结果数据作为对照组,然后进行核磁共振成像仪检查,结果数据作为检查组,对比分析出血性脑梗死和原发性脑出血检出率。
1.2方法
1.2.1仪器设备北京捷通康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Neuro III-SV 型医用核磁共振成像仪,配置:产品由场强为3.0T的西门子MAGNETOMVerio 系统(型号:105049-000)、磁体运动系统(直行)(型号:108752-000)、磁体运动系统 (旋转)(型号:109830-000)、手术室用手术台(型号:108000-000)、Imris SAH 线圈(型号:107538-000)、头部固定装置(型号:800605-000)组成。配有多形式大容量图像存储功能和数据处理功能。
1.2.2对比检查根据检查者身体情况,检查时采取仰卧位,按一般检查,以能清晰显示头部病变部位及内部回声为准,并重点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范围及回声特性[2]。先用CT常规检查头部扫描病变,方法是扫描前以静脉注入含碘水容性造影剂,扫描头部横断面,外加用冠状面。横断面以眦耳线(眼外眦与外耳道中心联线)为基线,依次向上扫描8~10个层面。层面厚主多用10 mm,层面与基线平行。观察造影的增强形式,增强程度判断病变程度,结果作为对照组诊断结果;然后用核磁共振成像仪检查,观察其病灶的部位、范围、形状等信号特点。方法是进行头部断层扫描,进行横轴位SE序列T1WI、T2WI、T2WI及DWI,冠状位SE序列,扫描层厚度6 mm,扫描层间距0.6 mm扫描层数18层,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和增强扫描。传出数据,分析图像,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对病灶做出诊断。结果作为检查组。
1.3统计方法
观察两组的诊断效果数据进行结果比较,采用spss17.0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查结果
出血性脑梗死患者23例,CT检查出16例(漏诊7例),造影显示在原有低密度梗死灶内出现有点状、斑片状、环状、条索状混杂密度影或团块状的高密度影。出血量大时,在低密度区内有高密度血肿图像,且常有占位效应,病灶周围呈明显水肿;采用核磁共振成像仪检查出20例(漏诊3例)。两组数据检出率(例)的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用χ2检验χ2为5.325,P=0.031(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原发性脑出血患者19例,CT检查出10例(漏9例),检查显示高密度影,周围低密度水肿带,有占位效应,对直径>1.5 cm以上的血肿均可精确地显示;采用核磁共振成像仪检查出17例(漏诊2例)。
把两组(检查组和对照组)数据检出率(例)的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用χ2检验χ2为5.453,P=0.019(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脑梗死作为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是导致病人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脑梗死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并且日趋年轻化。该文4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出血性脑梗死患者23例,CT检查出16例(漏诊7例)采用核磁共振成像仪检查出20例(漏诊3例),检出率分别为69.56%,86.96%;原发性脑出血患者19例,CT检查出10例(漏9例),采用核磁共振成像仪检查出17例(漏诊2例),检出率分别为52.63%,89.47%。把两组(检查组和对照组)数据检出率(例)的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用χ2检验χ2为5.325,P=0.031,可见诊断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核磁共振对于出血性脑梗死的检出率很高,对于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和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文献报道出血性脑梗死发病率并不相同,出血性脑梗死常出现在发病后的第二周内,该研究表明对于急性脑梗塞特别是发病6 h内者,脑梗死后3 d内发生的出血性脑梗死,CT不如核磁共振敏感。此时的脑CT扫描显示与原发性脑出血相似,因此不易察觉。该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检出率上升,比以往文献出血性脑梗死检出率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诱因很多,包括:①心源性脑栓塞,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心房纤颤、细菌性心内膜炎、充血性心肌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这些心脏疾病导致栓塞血管易于再通,受损血管壁脆弱易破,血液重新涌入再灌注时即发生栓塞区出血。②大面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梗死面积越大,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几率越高。③抗凝和溶栓,脑梗死治疗往往是被动地使机体增加肝素或类肝素物质,以加强抗凝过程,阻止凝血或血栓。但这种形式的抗凝与溶栓给药剂量不同往往会诱发出血。④静脉窦血栓引起散在的血管渗血以及凝血因子缺乏等原因也容易导致出血性脑梗死。⑤研究发现,60岁以下患者的脑梗死患者更容易继发再出血,可能是由于其血供储备丰富,侧支循环更易形成,再灌注的发生率也更高,所以易出血。大量资料研究对于出血性脑梗死首先行CT检查,但是这样对早期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往往会漏诊,对早期诊断不利。而该研究表明核磁共振对脑梗死的检出极为敏感,对脑部缺血性损害的检出优于CT,能够检出较早期的脑缺血性损害,有效避免了漏诊、误诊的情况。
近年来国内外对出血性脑梗死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随着医学模式的进一步转变,不断突破传统生物模式,所以可根据需要,结合患者病情、既往病史,结合CT和核磁共振共同诊断确诊。但是核磁共振检查过程往往产生随时间变化的梯度场,诱导产生电场而兴奋神经或肌肉,在足够强度下,可以产生外周神经兴奋(如刺痛或叩击感),甚至引起心脏兴奋或心室振颤。因此,对于有心脏疾病严重者不宜行核磁共振检查。所以未来对于核磁共振的诊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有待进一步改善。
综上所述,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发生意识障碍加重、偏瘫、眩晕或共济失调加剧,头痛加剧,应尽早结合病情行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有效避免漏诊、误诊的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节省了时间,具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宋春梅,刘蓉,廖琦,等.22例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6(3):161-162.
[2]贺宇平,姚晓辉,鄂凤梅.30例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1(11):1901-1902.
[3]欧阳文吉.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9(27):96-97.
[4]王赢.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梗死伴出血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85-86.
[5]白敏,隋庆兰,狄玉进.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8):1254-1258
[6]董立英.磁共振磁敏感加权像(SWI)对脑梗死伴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6):91-92.
[7]柳海斌,王刚.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像对脑梗死伴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2(14):228.
[8]刘汉东.出血性脑梗死的CT和MRI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27.
(收稿日期:201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