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菊鲜 苏 媛 茅乃玲
北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北海 536000
[摘要] 目的 了解北海市男性流动人口非婚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的情况。探讨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使用《流动人群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共调查对象400例,最近1年发生商业性行为占17.75%,每次都用安全套占47.89%;最近1年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占13.00%,每次都用安全套占23.08%。商业性行为中,年龄、户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对安全套的使用率差异显著。 结论 加大艾滋病知识宣传,推广使用安全套,遏制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传播。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男性;流动人口;非婚性行为;安全套
[中图分类号] R18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a)-0157-03
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正处在快速增长期,艾滋病防治工作也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艾滋病通过性途径传播已经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1]。我国流动人口以男性青壮年居多,受教育程度较低, 对于性病艾滋病知识缺乏,存在一定比例的艾滋病危险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2],是发生婚外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的的高危人群[3]。为了了解该市男性流动人口非婚性行为及安全套的使用情况,2012年4—6月对该市流动人口聚集较多的工地及工厂等地方开展调查,探讨非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艾滋病通过性途径在流动人口传播。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北海市建筑工地的工人 ,企业工人及街头搬运工400例。
1.2 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调查地点,样本来源为建筑工人283例,占70.8%;企业工人115例,占28.8%;其它2例,占0.5%。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问卷为国家统一的《流动人群健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籍所在地、在该市居住时间、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等。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性行为情况、安全套使用等方面的内容,共调查问卷表400份, 回收有效调查表4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方法
在进行数据录入前,对全部资料进行核查,纠错,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该次共调查400例,所有调查对象均为男性,年龄最大为67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为(36.5±10.8)岁。未婚有64例,占16.00%,在婚有290例,占72.50%,同居有40例,占10.00%,离异或丧偶有6例,占1.50%;该省有193例,占48.25%,外省有207例,占51.75%。汉族343例,占85.75%。文化程度以初中及小学以下居多,所占比例为77.00%。
2.2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被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总体知识知晓率为79.44%,对艾滋病3个主要传播途径正确回答比例最高,均为80%以上;蚊虫叮咬会是否传播艾滋病正确回答比例最低,只有53.50%,见表2。
2.3 性行为
2.3.1 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 该次调查非婚性行为指商业性行为和临时性行为;“非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是指每次发生非婚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4]。
最近1年,与小姐发生过性行为的有71例,占17.75%。与小姐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频率为从未使用有11例,占15.49%;有时使用的26例,占36.62%;每次都用的34例,占47.89%。最近1年,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的有52例,占13.0%。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频率为从未使用有19例,占36.54%;有时使用的21例,占40.38%;每次都用的12例,占23.08%。
2.4 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
采用χ2检验分析发生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的影响因素。在最近1年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中,年龄越大,安全套使用率越低(χ2=17.343,P=0.004),省内户籍的调查对象安全套使用率高于外省户籍者(χ2=7.345,P=0.007),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者安全套使用率较高(χ2=7.890,P=0.005)。而安全套使用率与婚姻状况、在本地居住时间、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最近1年临时性行为安全套使用中,安全套使用率与年龄、婚姻状况、户籍所在地、在本地居住时间、文化程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该次调查的400例男性流动人口以从事建筑、制造业居多,大多为青壮年,平均年龄为(36.5±10.8)岁,处于性活跃年龄段,文化程度低,以初中及小学以下为主;17.75%的流动人口存在商业性性行为, 发生商业性性行为时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仅有47.89%; 13.00%的流动人口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仅有23.08% 。在商业性性行为中,年龄越大知晓率越低,安全套使用率越低(χ2=17.343,P=0.004),调查结果与汤有贤、李玮等[5-6]的调查结果一致。提示流动人口是艾滋病感染流行的一个主要人群,国内部分研究[7]显示,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低,是其对艾滋病知识欠缺的内在因素,导致对AIDS防治知识掌握有一定难度,高危性行为较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调查中还发现,商业性行为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安全套使用比率越高(χ2=7.890,P=0.005),说明知识的提高有利于高危行为的减少。
该省籍调查对象安全套使用率高于外省籍的调查对象,与蔡高峰的研究结果类似[8]。提示,外省籍所在地对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宣传力度不够,而该户籍工人由于近几年广西艾滋病攻坚工程,加大艾滋病宣传力度及安全套推广力度,安全套使用率较外省籍高,说明应加强对外省籍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但流动人口数量庞大,对于流动性更大的外省流动人群中普及艾滋病防治干预已经成为防艾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流动人口多以高中以下尤其是初中文化水平的人群为主的特点,建议在中小学阶段特别是加强初中阶段预防艾滋病教育[9]针对外省籍流动人口职业流动频繁,难以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的特点,抓住流动人口是以就业为目的的流动特征,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应当抓住重点,建议加大建筑工地、工厂、企业等流动人口聚集地区安全套推广力度,加强与建设管理部门、街道居委会等多部门的合作;劳动部门加强对流入/流出劳动力的宣传培训,开发适合流动人口群体需求的艾滋病防治宣传培训材料;避免单一的宣传干预形式,采取发展同伴教育等采取多形式、多层面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降低流动人口经性途径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具有深远的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2012年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最新进展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新闻办公室[P/OL].2012,11,29.http://www.moh.gov.cn.
[2] 赵凤霞,王晓春.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3):330-333.
[3] 徐缓, 李立明, 贾中华.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 2003, 19( 6) : 749- 751.
[4] 张明雅,颜苹苹,陈舸.省男性流动人口非婚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1, 17(5): 536-539.
[5] 汤有贤,邵昭明,傅秋龙,等.佛山市禅城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及防控策略探讨[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9):686-688.
[6] 李玮,赵泳瑜,关玉荣. 2010-2012 年珠海市流动人口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3,13 (8):1021-1023
[7] 陈抒豪,林鹏,梁自勉,等.佛山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 (8): 2020-2023
[8] 蔡高峰,杨清,吴芳,等.房屋建筑工地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安全套使用意愿调查研究[J].疾病监测,2009,24(11):856-858.
[9] 杜佳校.我国流动人口特征及艾滋病防控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11, 28(5):452-454.
(收稿日期:201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