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梦 SONG Meng;付立彬 FU Li-bin
(黄河科技学院,郑州 450063)
摘要: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本内涵,针对当前民办高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民办高校必须跳出传统“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旧框框,构建和选择能力本位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更新办学理念,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实训实习条件等内涵建设,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组织学生“工”和“学”轮换教学,旨在实现学生就业无缝式培养,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民办高校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7-0245-03
基金项目:2012年度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课题《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HMX2012013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宋梦(1984-),女,河南西平人,助教,主要从事民办高等教育、教育教学研究。
0 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市场化特征更加明显,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竞争更加激烈。民办高校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稳步发展,必须大胆跳出传统“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旧框框,构建和选择能力本位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模式,既符合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规律,又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民办高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也是校企共赢发展的必然选择。
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
教育部2002年就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指导方针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指的是学校的办学模式,是工学结合的前提和基础。工学结合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特色。[1]
1.1 校企合作 产学合作、双向参与是其基本内涵;工学结合,顶岗实践是其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整合学校和企业的优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利用、互惠互利,进一步增强办学活力,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①订单式培养:即学校为企业提供定向班学员和企业订单培训;②使用权共享:即公司在学院展示设备,同时把设备使用权赋予学院的合作模式;③共建实验室:即企业与学院共建实验室,该实验室不仅作为企业员工培训的基地,也可以作为学院学生的教学实训场所;④培训换设备:即学院以培训的形式换取企业赠送的设备;⑤引企入校:即学院为了更加完善校内实训体系的核心技术价值链,参考核心专业设置引相关企业进校园;⑥产学研实体化:即企业与学院共组教学系部、使产学研实体化,教学部门与生产部门融为一体等。
1.2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是其基本点,以校企合作的程度为标准可分成以下两种:一是企业进校式;二是学生进厂式。校企双方充分利用各自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共同参与教学过程,采取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交替授课,企业环境与学校环境结合,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结合,学生在学校与企业共建的教室、实训室学习知识,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2 民办高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一些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受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出现了办学特色迷失,贪大求全、盲目攀比以及千校一面等问题。有的学校原本已具有特色,却总把前途寄托在“升格”上,兴奋点都转到办本科层面,结果学校变成了本科的“压缩饼干”,丧失自身优势[2]。民办高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在办学理念上,办学目标定位不准,重“口号”轻“特色”、重“传承”轻“创新”、重“专才”轻“综合素质”、重“理论”轻“实践”;②在教学实践上,经费投入不足且严重错位,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实训教学缺失或者训练实效性较差;③在专业设置上,缺乏特色和针对性,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两张皮”现象;④在教材选用上,过分强调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能力本位”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模块组合难以体现,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职业特征不够明显;⑤在教学模式上,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陈旧、落后;⑥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缺乏;⑦在考试考核评价上,“应试教育”倾向明显;⑧在教学质量评价上,缺乏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不能积极探索和开展“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
3 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3.1 跟踪国内外先进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功案例的最新成果,引入新的创新思想和培养内容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最早起源于19世纪德国的“双元制”办学模式,盛行于20世纪。较为成功的且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和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等。这种模式在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是有传统的。我国古代职业教育主要形式就是学徒制,注重实践中学习;近代的实业教育强调工学并进[3]。因此,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措施,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当前和今后民办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举措和根本出路。
3.2 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科学设置和调整专业,动态开发设置课程,加强课程的整合化程度 在专业设置之前,学校应深入企业进行充分的调研,校企共同论证,认真参考企业意见。通过调研,熟悉专业设置应具备的软件和硬件要求,掌握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动态,同时调研的结果和信息对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持。并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参考实践中行业内岗位的具体要求,结合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冲破传统课程体系的框架,实施课程重组,建立适应“工学结合”和职业岗位要求的“能力模块”课程体系及由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职业技能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动态结合。黄河科技学院与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联合组建“宇通重工班”,共同培养适应市场和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按照协议,学生除了完成在学校原定教学课程外,宇通重工有限公司协助学校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既不照搬照抄传统的课程计划,也不简单地移植和模仿,而是根据公司岗位需求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培训、顶岗生产实习培养计划(如图1),使学生一走向工作岗位就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就业无缝式培养。
3.3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为重要切入点,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模拟操作“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 以“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为重要切入点,坚持“课程教学与实验相结合、课程教学与实习相结合、课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四循环”、“三对接”、“二任务”,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模拟操作“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4](见图2)。“四循环”即四个学习地点,四个学习阶段循环即“教室基础理论学习,实验室动手能力培养,实训车间模拟岗位学习,企业顶岗实习”;“三对接”即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技能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接;“二任务”即依托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完成“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学生能力培养”两大任务。该校艺术设计学院在毕业设计上开创的设计与企业、产品、市场相结合的模式,毕业设计“真题真做”,源于行业,评于行业。将过去的“老师出题,学生设计”改变为“企业出题,老师选定,学生设计,最终由市场检验”,最终实现作品被企业采用、学生成功就业的合作双赢。
3.4 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增加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计划等能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落实,教师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因此有必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以下几个途径:①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聘请或引进行业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来校任教。同时选拔优秀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②加强校企合作,通过联办企业、联合研制产品、联合科技攻关、促进专职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③完善教师培训体系,进行多渠道、多模式的培养培训。选拔优秀教师到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业务学习培训和学术交流,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企业高管举办专题培训班,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④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现有教师在职进行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学历层次提升;⑤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民办高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
3.5 加强教学质量评价,校企合作开展“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就是教学质量,因此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开展“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已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第三方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2009年以来,该校探索和试点“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即通过教师和学生之外的第三方(其他高校或企业、行业等)评价教学质量,按照“教考分离”的原则,随机抽取20%的本科生参加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核心课程的“三基”测试。先后邀请了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等六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企业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剖析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配合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研究。企业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学生能力。通过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社交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通过笔试,主要考查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学校将企业的反馈结果与现有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指明方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也越来越深化,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增高,这就对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内涵建设,促进民办高校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因此,民办高校选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突出办学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或缺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高校赢得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赵学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制度宏观探究[J]. 江苏高教,2010(2):129.
[2]付立彬.探寻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之路[J].价值工程,2011,30(13):204.
[3]王得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存在问题的研究[J].文教资料,2008(26):172.
[4]付立彬.创新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1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