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州区张家集镇何营小学(441000)王国光 孟琳
1前言
农村学校实施“班班通”工程以来,如何让“班班通”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益,如何让“班班通”工程为农村师生服务,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位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把现代‘班班通’工程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班班通”工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被广泛使用。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多媒体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标志的“班班通”工程必将成为教学活动的首选。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数学教学编制的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顺利实施教学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的模式,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效果,给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2“班班通”工程让数学课堂教学形象化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一些内涵丰富却抽象难懂的概念、定律、公式等往往被配以模型、挂图,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和说明,仍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最终教师不得不要求学生像背语文课文那样背诵。殊不知,这样的概念、定律、公式,即使学生能倒背如流,也难以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反而只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僵化,这与如今的教学改革背道而驰。而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集声、像、字、画、动态显示为一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更快、更准、更深刻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单纯的死记硬背上升为理解应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观察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本质。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的认识”这节课时,因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对“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难以理解,所以建立圆锥高的概念比较困难。教师用语言描述不仅繁琐,而且不容易到位。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先出示圆锥图,问:“这是一个什么图形?与圆柱体有何不同?”学生回答后,用课件显示圆柱体一个圆面无限缩小成为一个点时是怎样的一个图形,再利用电教设备的优势展示出表示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的虚线,让学生联想到圆锥。这样的教学既形象又直观,使学生清楚地理解了圆锥的高这一概念。
3“班班通”工程让数学课堂教学趣味化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其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信息主动进行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生活经验和已有经验是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前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现代“班班通”工程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动画形式呈现出来,使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数量关系,一目了然。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静态的问题动态化,把枯燥的问题趣味化,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学生较难理解。笔者在教学开始时呈现课件:屏幕上出现了小明和小红两人,分别站在两地(指示灯在两地闪烁,强调这是两地);接着,显示两人同时从对面走来(强调这是同时相向而行);最后,通过每分钟行程的阶段演示,一直到两人碰到一起(强调这是相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正确而科学地理解了“两人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路程与速度、时间的关系,顺利地完成了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降低了传统手段靠单一讲解而造成的理解上的难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4“班班通”工程让数学课堂教学情景化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了好奇心。然而,常规教学由于受教材内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等限制,无法有效的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在这方面展示了它独特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自动展现所需内容和图像,既增加了课堂容量,拓宽加深了教材的知识,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到“越学越有用”,并且“越有用越学”,形成“学——用——学”的良性循环。同时教师也从大量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了负担。
例如,一年级新授课“找规律”,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现实生活环境:教室里张灯结彩,小朋友手拉手围着圈跳舞,庆祝“六一”儿童节。学生围绕“小朋友是怎样排列的,挂在教室里的小灯笼、小旗子等又是怎样排列的等问题展开思考。再通过计算机的闪烁、放大、定格等进行验证和说明。最后,计算机又出示了一组生活中的有规律的画面,如:游乐场中的蹦床,街道中的花坛,挂包广场上的音乐喷泉等。漂亮的界面,熟悉的影像,使学生领悟出书本知识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学生在活学活用中拓展了思维。如游乐场中的蹦床,有的学生发现蹦床栏杆一红一蓝,一红一蓝就是规律。有的学生认为1个圆柱形栏杆上顶着1个圆锥,在间隔4个圆柱形栏杆又出现1个圆柱形栏杆上顶着1个圆锥,等等。通过画面演示,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充分理解和掌握了相关规律,不需要教师再做任何讲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5“班班通”工程让数学课堂教学高效化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亲身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与使用,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个性。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若干份”、“1份”和“几份”的理解,笔者利用Powerponit制作了一些填分母、填分子的分数题目,让学生自由填空并说说它所表示的意义。同时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上有关的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学生靠自己的努力和经验进行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感受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不仅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而且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不浓吗?
可见,“班班通”工程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能够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新的教学模式,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就能给传统的数学教学注入极大的活力,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
当然,电教媒体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用不好,不仅教师累,而且学生的思维、想象、探究能力都将被弱化。“教无常规,学无定法”,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因人制导,因事制定,探索合乎学理、合乎情理、合乎道理的教学模式,借“班班通”工程合理应用电教媒体,才能打造高效课堂,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收稿日期:201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