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雪》教学设计

连小玲

一、教学目标

1.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2.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

二、教学过程

1.导入:(猜谜语)雨落横山漫天扬。这指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

2.1924年12月北京的一场大雪,引起了鲁迅美好的回忆和辽远的遐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雪》,去感受他激昂的文字和深邃的情感吧!

3.首先让我们朗读课文,整体感受《雪》优美的意境;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明确: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

(2)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整体上有何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明确:南方的雪美艳、北方的雪孤独)?

4.老师范读,“雪野中……”

(1)同学们听读后,画出此处都写了哪些事物,各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

植物——动物;静-----动;实-----虚;

这里,不仅使我们看见烂漫的冬花,而且仿佛听到吟唱的春虫,可见江南即使有雪,也到处有生命存在,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也让我们想起了雪莱的那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对于江南的雪作者有没有遗憾?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这为什么是遗憾?

“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江南的雪的这种美因为未经磨练,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不能持久,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江南太温暖了,人们一方面感谢它的温暖,一方面也怨怪它的温暖,它因为温暖而幸运,也因为温暖而不幸。作者对江南雪怀有的感情是既爱又叹的。

5.老师范读,朔方的雪,同学们看朔方的雪有何特点,找出关键词语。

6.在鲁迅笔下,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为什么如此不同呢?请看本文的写作背景。

《雪》写于1925年,当时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而北方还被封建军阀盘踞,处于一片寒冻之中。居住在北京的鲁迅在黑暗的现实和酷冷的季节中,用他犀利的文字顽强地斗争着,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争取理想的春天。

7.所以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呢?从中我们还看到北方雪的什么个性?(明确: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从这里还能看出她独立的个性和斗争的激情以及献身的精神。北国之雪,象征着北方无数革命先烈和英雄,他们“永远如粉、如沙,包藏着火焰,在太空里旋转,升腾,闪烁”,给人以力量,催人奋进。意在唤醒人们心灵深处那种不屈的精神和斗志!

?8.这两种雪有没有内在联系呢?

江南的雪:流露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朔方的雪:赞颂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雪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 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9.美读课文,领略意韵

笔者觉得读这篇文章应以两种不同的感情基调来读: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所以应读得柔婉,温和,语调舒缓,语气轻柔;就像那些甜蜜蜜的歌曲:“甜蜜蜜,你笑的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你的笑容这样熟悉,我一时想不起。”(《甜蜜蜜》)有请女同学用你们柔情似水的声音朗读-——江南的雪。

而北国的雪就像东北大汉,豪爽,大气,所以应读得慷慨激昂,铿锵有力。就像那些粗犷豪放的歌曲:“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望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霸王别姬》)

有请男同学用你们血气方刚的声音朗读-——朔方的雪。

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江南山清水秀,多才于佳人——然而才子薄命,红颜易老,未免让人心生向往和惋惜之情;北方天地广阔,多出帝王英雄,他们独立不羁,所向披靡,让人心生敬佩赞美之情。

10.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赞美哪一个地方的雪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作者的感情更倾向于北国的雪。因为北国的雪象征了一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一个黑暗的腐朽的社会当中,需要的不仅仅是能欣赏美寻找美,更需要的是去创造美。鲁迅先生写两处不同的雪景,就是为了写出如江南雪景般的美,我们应去追求,但如何实现这种美,则需要在现实生活当中去与黑暗做斗争,鲁迅的一生就是追求美的一生,也是斗争的一生。读着朔方的雪,就好像在读鲁迅先生的精神: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他有一句名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名真正的勇士。当大多数人还沉溺于精神的麻木当中时,先生是孤独的,但纵使孤独依然抗争,即使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也要“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结束语

鲁迅先生的《雪》,让我们既欣赏到了南国那滋润美艳如温婉恬静的江南女子的优美雪景,还看到了如粉如沙粗犷豪放如北国男儿般的壮美图画,更体察到了鲁迅先生那永不屈服坚强独立的斗争精神。让我们也像先生那样,用坚强与独立去战胜我们学习与人生中的一切困难吧!

(连小玲 甘肃省庄浪县水洛中学744699)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