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东县双甸镇双甸小学(226404) 袁 旭
[摘 要]小孩子从小就喜欢问“为什么”。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使学生在数学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设计教学 质疑 独立思考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8-044
我们都知道,自会说话起,小孩子就喜欢问“为什么”。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方法得当,让学生保持这种好奇心,不去打击、敷衍,而是积极去引导,就能使学生学会质疑、独立思考,进而解决问题。
于本质处质疑:垂直线段就是最近的路线吗?
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只有亲身经历探究、体验的过程,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发展。
例如,教学“平行和相交”这一内容时,在学生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后,我精心设计这样一道题(如图1):“小明站在小河边(A点),他想到河的对岸去。他走怎样的路线过河是最近的?”多数学生会这样想“最近的路线不就是垂直线段吗?这简单”,然后拿起笔和尺,一会儿就画好了(如图2)。但生1说:“这样画是错的。”有的学生纳闷了:“怎么会错呢?难道是垂直线段画得不够标准?”于是,一些学生又拿起三角尺检查了一下,发现没错,不禁质疑:“难道垂直线段不是最短的?到底怎么回事呢?”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我请生1上台说说自己的想法。生1:“一开始我也画错了,但总觉得不对劲,所以我又打开书(如图3)仔细看了看。当时心想,这道题也是说说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跟书上的是一样的,只不过A点在直线下方而已。想到这儿,我猛然发现问题所在,原来这道题目比较狡猾!多了一条直线,就把我们搞得晕头转向了。其实,我们应该这样想:哪里是直线外一点?哪里是这一点要到的直线?这道题应是从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画垂直线段,而不是从这条直线到这个点画垂直线段!也就是说,这条垂直线段应该与河的对岸互相垂直(如图4),而不是和自己所在的河岸互相垂直!”
最后,生1总结说:“总之,最短路线还是垂直线段,但不是随便画条垂直线段就是最短的,而是要看与谁互相垂直!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成语——南辕北辙,说明目的地是很重要的,一开始我做错了,就是把目的地给弄错了。现在我终于弄清了症结所在,同时也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做数学题也是如此。”其他学生都为他精彩的发言而鼓掌。
于创新处质疑:是三种摆法,还是无数种?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而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内容时,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在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如右图):“再添一个同样大的正方体,使得从正面看到的样子不变,有几种摆法?”学生用小正方体在课桌上试着摆了摆,最后统一意见有三种摆法,即分别放在三个正方体的后面,这样添加的一个正方体从正面看就被挡住了,不影响看到的形状了。如下图:
这时,一学生忽然举手说:“老师,这道题有无数种摆法!”“什么?”“哇!”其他学生都发出惊讶的声音。有的学生则质疑:“怎么可能呢?”我觉得他可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就鼓励他说:“你是怎么摆的?能到前面摆给大家看吗?”他信心十足地走上前来,边摆边说:“一开始我也得出三种摆法,但我一直在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摆法。于是,我蹲下来从正面看,边看边移动添加的那一个正方体,却发现没有和原来的正方体对齐时,从正面看仍然是原来的样子(如右图)。这时,我猛然想到:从正面看样子不变,只要把这一个正方体藏在后面就好了,不一定要和前面的对齐!也就是说,添加的这个正方体在后面随便移动都行,从正面看还是原来的形状,所以有无数种摆法。”我及时肯定了他的想法,并且表扬了他,全班学生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他课后说:“看来,做数学题不能形成思维定式,有些题目还是要从多方面加以尝试!”……
于平常处质疑:答案只有两种吗?
在教学“找规律”这部分内容时,有些学生觉得自己学得很好,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课本上“想想做做”中一道看似很平常的题目,却让这些学生的想法改变了,因为交流时出现了这些学生没有想到的答案。
题目:“一条走廊长24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要放多少盆花?走廊的两端放花和不放花一样吗?”当时课上交流时,多数学生认为:把走廊平均分成3米长的小段,一共有24÷3=8(段),如果两端放花,那么花的盆数就比段数多1,即8+1=9(盆);如果不放花,那情况就不一样了,花的盆数就比段数少1,即8-1=7(盆)。有的学生还在草稿纸上画了图(如下),并进行了检查。
做完之后,这些学生以为自己做得既快又好,可是在全班交流时,一个学生却说出了让他们意想不到的答案:“两端不放花也可能是8盆!”班上的多数学生都认为这个答案是错的,可是这个学生接下来的话却让全班学生都傻了眼:“花不一定要放在每一小段的分界处!走廊一共有8小段,如果两端不放花,那么也可以每一小段放一盆花,8小段就放8盆花。”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恍然大悟:原来两端不放花时,还可以把花放在每一小段的任意位置,只要位置相同(每一小段的端点处除外,比如每一小段的中点处,当然也不限于中点),这样花的盆数就和段数相同了。如在每小段中点处放花盆(如下图),此时花盆数就是24÷3=8(盆)。也就是说,本题答案应该有3个,即两端都放花共9盆,两端不放花可能是8盆,也可能是7盆,这样做才是最全面的。这个学生的精彩发言,让其他学生都得到一个经验:像这样答案有多个的题目,在我们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审题、仔细推敲,不能自以为是、以偏概全。
综上所述,我们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使学生在数学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责编 蓝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