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抓实四个环节提高口算技能

江苏启东市实验小学(226200) 黄健华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它以迅速、合理等显著特征折射出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高低。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口算指导、强化口算训练、促进口算能力提升,就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现代生活的需求以及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需求着眼,抓实坚持、平实、灵巧等环节,有效提高学生口算水平,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稳步提升。

一、抓实持久训练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小学生的口算教学历时悠长,它起始于孩童朦胧感知之时,而无终结时代,所以坚持口算学习是一个学生终身的使命,也是一个教师的教学使命。

利用一切可能的教学时机,见缝插针地组织必要的、基础性的口算训练,使口算得到家长的重视,得到孩子的重视。如,在教学“表内乘除法”时,可以每节课都安排3分钟左右的时间,一边让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训练,一边设计适合乘除法学习进度的口算题,通过滚雪球式的积累,学生不仅能对加减法的口算做到口口清,也能实现记忆当前所学的乘除法口诀纯熟无比,并能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口算训练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有长期规划的意识,长远谋划,精心准备,并通过契合教学实际的真实训练使口算学习成为数学学习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长久训练之后学生的口算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攀升,口算水平也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抓牢基础训练

口算训练需要的是时间,是积累。这也就要求教师重视基础训练,优化方法训练,让学生达到既会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准,并能够理解透算理,掌握准方法。同时,又要结合教学进度,整合现阶段的学习,科学设计,以达到“人人达标,个个精彩”的目的。

如,在小学低年级口算教学中,就得先从10以内的认识着手,让学生看图片口算,摆小棒口算,并学会把加法和减法有机地连在一起口算。接着扩展到20以内的加减法,使训练循序渐进,成螺旋状上升的态势。再随着学习推进,逐步延伸到乘法、除法、分数、小数等相关的口算,使训练成为整体,成为一条有机链。

学习需要训练迁移,使之产生积极的共振。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基础训练,不奢求一天一变样,但随着积累和实践,一定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变,学生的口算能力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抓紧灵活训练

抓实口算,还要在活字上下工夫。只有灵活的练习,才会使学生感到新鲜,才不会产生厌学情绪,才会有旺盛的经历去思考、学习。如在“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自主设计口算题来考考自己、考考大家,还可以利用扑克牌玩24点的游戏来强化口算训练,让学生在比中学,在玩中学。

同时,还要在灵巧层面多谋划。一是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定律、性质等,让学生能在口算中随机提取、正确提取,为口算助力。如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除法的性质,以及商不变的性质等,通过对性质、定律的记忆,会让学生口算更加灵活,实现口算速度的大幅度提升。

再次,指导强化部分算式的记忆,以促进知识的积累,从而达成口算的高速、准确、灵便的理想效果。如从三年级开始就要不断引导学生记忆:2×5=10,25×5=100,125×8=1000等,在以后的学习中只有看到2.5、0.25、1.25、12.5等都要直觉地联系到它们最亲密的伙伴,从而避免无谓的计算,实现思维的简约,达到口算脱口而出的神奇境界。

最后,指导学生善于总结口算方法,不时提炼出有价值的口算小窍门等,促进口算速度的提升,提高口算的质量,进而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如遇到乘15、11这样特殊类的口算,就得让学生在大量口算积累中找寻规律,并记牢规律,从而在新一轮的学习中能够迅速提取、争取提取,实现学习的最优化。

四、抓实思维训练

口算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也能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还能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因此,在口算训练教学中就要围绕思维训练这根主线,强化指导,科学引领,以提高学生口算的熟练程度,促进学生口算能力的快速发展。

重视说算理,促进思维更缜密。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题海战术不是明智之举,更不是长效之举,重视引领学生分析算理,掌握规律才是上上之策。如果学生能够说得出、理得清,那么他的思维水平就会在说中、想中得到发展。如,在“9+几”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可以是9与1凑成十,再加上余下的,得到答案;还可以是几加什么凑成十,再加9中余下的部分。这样的说理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也是为口算训练积累的过程。

重视观察,促进综合思维发展。观察是思维的窗口,所以在口算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看的能力,能够看懂题目的基本思路,明晰算理。如,在8+2-8+2、25×4÷25×4等习题中,学生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其次要重视技巧的积累,以实现口算快速、简洁、正确的训练目的。

口算是项精细活,所以它更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抓实常规训练,抓牢基本策略训练,抓紧思维提升,让这项技能成为学生制胜的法宝。

(责编 金 铃)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