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的特点研究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因而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十分理想,很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成为引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本文结合大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探讨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压力反应,并对心理压力反应的特点进行了研究,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压力应对能力,为缓解、消除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特点

当前,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的研究仍有待深入,传统研究多集中于大学生压力源、中介变量等方面,而对于大学生压力情境、心理压力反应特点的研究不多。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压力出发,探讨了其常见的心理压力反应,并对其特点进行了探讨,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一、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分析

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可能来自多个方面,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业压力

学业压力是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由于多数大学生都是中学时期的优等生,但由于高校中强手如林、尖子荟萃,为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获得有力的竞争优势,大学生的学业压力越来越大,加上高校学习方法与中学有很大的差别,因而不少学生无法适应,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继而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失落感。

2、就业压力

近些年来,就业难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无可避免地给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很多学生担心毕业后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有些专业冷门的大学生这一方面的压力更大。

3、人际交往压力

很多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均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也导致其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许多人存在来自这方面的压力。有些学生虽然成绩优异,但由于从小缺乏相关教育,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存在显著不足,致使其无法妥善地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4、经济压力

有些大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无法负担高额的学费,加上日常生活费用的日趋增多,很多家庭负债累累,这对于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加上看到有些学生经济条件优越,经过对比后难免产生自卑心理,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

5、恋爱压力

近些年来,大学生谈恋爱十分普遍。但也存在很多单恋、失恋的情况,对于有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大学生而言无疑是巨大的精神打击,甚至会引发心理危机。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常见反应与特点分析

所谓的心理压力反应,指的是由于受到压力源的影响,而引发的一系列生理、心理、行为反应,属于一种紧张、唤醒的心理状态,多为个体内部所出现的解释、情感、防御性应对过程,这一过程是发展的,能够逐步提升并趋向成熟。

1、大学生心理压力常见反应策略

据调查,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多采用的对策如下,根据问题主动应对,寻求支持、躲避压力、容忍压力、听之任之、否认、幻想、发泄、忍耐等。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1)主动寻求外界支持。部分大学生面对压力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找到解决方法、寻求可信赖的伙伴支持,该方式属于一种积极应对方式。(2)转移、回避,情绪调节。有些学生会对压力保持容忍的态度,通过认知重组,抛弃源自于压力的神經质,对问题严重性进行重新认识。(3)迁怒、幻想,通过烟、酒、药缓解压力的方式,这类属于情绪的不良疏导方式。

2、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的特点

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方式会受到性别、年级、城乡差异、家庭情况等的影响,从差异反应可以看到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的特点:

(1)性别差异特点。对于大学生而言,男性较女性而言更喜欢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包括主动认知、解决问题等,女性往往会采取回避、幻想等消极反应。在情绪的定向应对方面,女性多会愤怒发泄、痛哭等方式,而在寻求社会支持方面,女性往往会采取求助方式,求助对象方面对于有知识、关注他人、不确定的品质要求较多,男生往往选择稳定的策略,乐于关注乐于助人、诚实、有知识等品质。女生多以亲属作为求助对象,男生选择向朋友、同学等无血缘关系者求助。提供建议方面女性多选择鼓励、关心、安慰等方式。男女在这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处理方式、情绪表达方式的不同,社会所赞许的男性应当坚强、独立处理事务,因而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这种方式,女性可以较随意表达情绪。

(2)年级差异特点。随着年级的增加,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的方式也在变化,并开始更成熟、积极的应对,低年级大学生往往会采用逃避、听之任之、容忍的方式,而随着年龄增长,高年级学生更倾向于采用自我防御机制、外部疏导机制相结合的反应方式,也会主动积极应对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积累了经验,锻炼了意志品质,心理承受力也有了增强,心理发展趋于独立、成熟、稳定。

(3)城乡差异特点。城市来的学生较农村学生更易采用宣泄方式,农村学生多选择压抑、忍耐、经验总结的方式,这表明农村来的大学生更多选择默默逃避、承受,并总结经验教训,而城市大学生更乐于采用宣泄方式应对。应注意的是,农村来的大学生采用不成熟应对方式比率明显高于大城市来的学生。这主要是由于来自城市的学生较农村学生在经济条件、知识面、学习基础方面都更优越,自我评价高一些。

(4)家庭差异特点。主要体现在独生、非独生子女方面,其中,前者面对心理压力更多选择推诿、幻想、宣泄、求助、逃避等消极方式,表明其面对压力缺乏科学的应对方式,可能是由于宠爱较多,父母为其学习、生活准备好了一切,他们很少直面挫折、压力,因而导致其压力承受能力不强。由于宠爱多,因而他们较非独生子女而言与家庭的关系更密切,一旦面临心理压力往往更愿意向家人求助。

三、结语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感到沉重的心理压力,严重者甚至出现了心理异常、自虐、自杀等行为。因此,提升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能力十分关键。本文结合大学生主要心理压力,依据其常见心理压力反应策略,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的特点,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应对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徐长江, 钟晨音. 浙江省大学生心理压力总体状况与来源的调查研究[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27(06):100-103. 

[2] 张 林, 车文博, 等. 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编制理论极其信、效度研究[J]. 心理学探新, 2012,14(23):247-251. 

[3] 郭 双, 叶向阳, 刘志宏, 等. 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结构研究[J]. 校园心理, 2013(5):291-293. 

[4] 郭 双, 董振林. 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特点的研究[J]. 校园心理, 2014(2):91-94. 

[5] 李 昕, 张云鹏, 李红红, 等. 针对个体差异的心理压力评估[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4,33(1):45-50. 

[6] 张学浪. 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其调适策略[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34(5):113-117. 

    作者:刘闻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