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班级特色,预设有效课程
关键词: 有效教学 课堂效益 幼儿教育
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即教师的教学是否认真,教学准备是否充分等,而主要取决于学生在活动中是否学到本领,是否得到益处。如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得没有兴趣或者没有收获,那么即使教师再努力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付出了努力,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因此,学生能否受益是教学有没有效果的标准。
有效教学课程的制定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只有制定的课程合理,适合幼儿的发展,能够给幼儿带来益处,这样的课程才是有效教学课程。
在幼儿教学中,幼儿通过活动实现老师预期目标的就是有效教学。也可以说,有效教学是适合本班幼儿特点,并对本班幼儿有很好教育效果的活动。这样的活动从何而来呢?这就需要老师细心观察,只有观察了,才能知道。这个观察活动,就是制定课程的基础。
一、理论联系实际,构建有效教学课程框架
课程的制定应该遵循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规律进行,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活动,教学效果肯定有所强化。通过每天对幼儿的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再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归纳,最后结合相关课程标准和理论指导,一节适合本班特色的课程便清晰地呈现出来。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滑滑梯对幼儿来说还是充满诱惑的,但简单地坐着滑已不能满足他们。从平常的活动观察中不难发现幼儿玩滑梯的方式屡屡翻新,什么样的姿势都有,其中隐藏着很多危险因素。虽然老师平时也经常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不能做危险的动作,但幼儿所有的心思都在玩上,对老师的提醒充耳不闻。而且由于幼儿对滑滑梯的异常喜爱,他们在玩的时候经常争抢、挤来挤去,完全不会礼让或者帮忙,因此我设计了活动《好玩的滑滑梯》。
二、观察现行,积累有效教学课程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课程内容来源于对幼儿生活的观察,就是幼儿生活的缩影。幼儿对内容十分感兴趣,能很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是以往的课程中不曾有的。另外,我把用相机记录的幼儿的所作所为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根据幼儿平时喜欢的动物创编故事。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从幼儿日常生活出发,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出发,活动一开始就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活动结束后,我班幼儿与大班的幼儿一起玩滑梯时,我发现虽然幼儿没有把儿歌记住,但是能准确地指出其他幼儿玩滑梯的不当之处。
好奇心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它是人的一种特有表现,可以给予人探索新知识的动力,幼儿的好奇心尤其重。每次带幼儿外出散步时,幼儿总喜欢在“蘑菇音乐盒”前驻足,似乎对“音乐盒”充满了好奇,特别是在早晨和午后音乐响起来的时候。许多幼儿都喜欢趴在音乐盒上听,由于幼儿天生的模仿能力强,越来越多的幼儿加入,这对他们的耳朵伤害很大,虽然老师几次提醒幼儿,但总会有一些幼儿控制不住自己趴在上面听。针对这一现象,生成了教学活动《蘑菇音乐盒》。
三、跟踪反思,检验有效教学课程效果
活动过后,我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反思,更加注意对幼儿平时活动的观察。通过观察我发现,幼儿在活动刚刚结束后的几天里,经常会提起关于音乐盒的问题,也有一些聪明的小孩,学着老师的样子,煞有介事地和其他幼儿讲解如何对待音乐盒,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耳朵,等等。在户外活动过程中,趴在音乐盒上玩的小朋友明显减少,发现有个别小朋友还在玩的时候,其他小朋友会过来提醒他不要玩,这样对耳朵不好。甚至看到其他班级的幼儿在玩音乐盒,我班幼儿也会跑过去制止他,提醒他要注意保护耳朵。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后反思和观察,我发现,本次活动达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活动幼儿认识到了如何保护自己的耳朵,幼儿真正得到了帮助,受益匪浅。
四、捕捉日常点滴,进行随机教育
在其他活动中,我时刻注意把幼儿的点滴生活记录下来。当然,记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我会用手机和数码相机及时捕捉珍贵的镜头和视频,然后在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记录和总结,并将记录的内容转化成随笔、课堂观察和论文等形式。然后我用积累的材料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我会阶段性地出示平日里拍的照片和视频,孩子们马上就指出哪个小朋友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应该如何如何做,等等,远远比我平时说的有用多了。
对有些比较广泛的或者具有深层教育意义的观察结果,我会对其进行整理和加工,然后生成有效教学的课程,通过课程活动的形式,使幼儿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教学。在活动过后再进行观察和总结,从而形成观察——记录——课程——总结的过程。
活动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性,教师的提问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都能够积极表达想法,提出建议,教师也能够对幼儿的回答作出正确的判断,有效的互动为实施有效教学打下了基础。
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课程,都应从自己幼儿园、自己班级、本班幼儿的实际出发,从幼儿的特点出发。源于真实生活的课程,才是真正的课程,才是有效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