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设计教学法”在大学通识课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摘 要】设计教学法是克伯屈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基础上发展而完善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训练学生自主并担当责任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婚恋与法律”通识课采用设计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文章阐述了设计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具体的实践做法、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障碍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通识课;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法;形成性评价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通识课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婚恋与法律’课程为例”(编号:GDJX201601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6-0033-02

通识教育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婚恋与法律”作为全校学生的通识教育课,始终坚守“贯通”理念,要求教师在传授婚恋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婚恋问题、解决婚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思维、认识和学习方法上发生根本的转变。在“婚恋与法律”通识课教学中,课程组尝试采用设计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积极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计教学法在通识课教学中的优势

“婚恋与法律”通识课采用设计教学法,以大学校园婚恋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背景,由学生去拟订学习计划与内容,而后运用相关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材料,采用问卷、微视频采访等现代手段,从实际活动当中去完成解决问题。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分析与互相讨论,每个问题的解决基本上是通过“问题的提出→拟订学习调研计划、方案→调研采访、分析研讨→小组观点、结论与进一步思考→课堂展示”等几个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设计教学法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 采用设计教学法,有助于倡导从学生的需要与发展出发的理念

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与婚恋密切相关的选题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婚恋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理解、掌握婚恋知识和形成正确婚恋观的过程。

2. 采用设计教学法,有助于发挥通识教学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作用

“婚恋与法律”课堂教学以学生婚恋心理为依据,以学生课堂参与为主体,从选题的选定、计划的设计到任务的实施以及结果的检验评价,学生全过程参与,充分展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担负主要的学习责任,训练学生的担当责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设计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和动手能力

设计教学法要求整个设计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主设计、亲自实施动手,其间学生既动脑又动手,这样提高了学生收集、遴选资料、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4. 采用设计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设计教学法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不超过十人。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各小组成员对设计教学积极性很高,大家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多个设计作业(word文字稿、ppt演讲稿以及调查问卷、采访视频四份资料)。

二、设计教学法在“婚恋与法律”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进行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先设立一个或多个实际的婚恋问题,然后由学生去拟订学习计划与内容,再运用有关的具体婚恋知识材料,通过一些采访、问卷等实际活动,去完成和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婚恋与法律”采用设计教学法创新了以下实践做法。

1. 选定设计教学的选题

一个设计教学的选题,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也可以由教师提出,学生采纳。课程组教师结合婚恋教学内容,精心提炼出与学生婚恋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十个婚恋前沿热点问题,比如“如何让爱情保温?与初恋结婚的利弊?不同视角看彩礼!你会选择同居生活吗?涉外婚的利弊;异地恋与异地婚姻你能接受吗?对网络恋与网络婚姻的认知与态度;观点对对碰:老少婚;大学师生恋:应不应该禁止?同性婚:你周围的人能接受吗?离婚一定不幸吗?”等等,可以说,这些问题是所有的大学生共同感兴趣的、在未来的个人婚恋生活中极容易碰到的问题。因此这些婚恋疑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研究婚恋问题的兴趣。选题一布置,各组学生踊跃地争抢选题,积极努力地把解决以上婚恋问题作为一个设计活动来学习。

2. 拟订设计教学计划

具体设计计划包括:选题——与选题有关的搜集的内容——时间进度分配——采取的研究方法——具体的研究步骤——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合作研究(组合设计)成员的项目分工等,都要一一列出。教学设计的计划应当让学生自己去做,使他们从多次思考练习中养成制订计划的能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指导,使学生所拟计划切实可行,并获得成效。

3. 落实设计教学计划

具体的落实方案是:运用与选题相关的具体材料(包括与本选题有关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等),通过设计问卷调查、采访各种人群等手段,反映对待该问题的不同观点并阐述理由,从实际活动当中去解决问题,得出答案。通过学生直接经验得出答案,不受老师间接经验的干扰,获得不同的真实婚恋感受,以指导未来学生的婚恋生活。

4. 展示设计教学结果

学生完成了设计教学所有任务后,结合课堂教学主题,每组将所有设计教学成果(word文字稿、ppt演讲稿以及调查问卷、采访视频资料)在课堂进行展示。每组选出学生代表将PPT内容进行演讲,并可提出本小组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留待日后继续研究或老师解答!听课同学也可以提出疑难问题,先由演讲同学负责答疑或留待老师解答!

5. 评价设计教学结果

当学生设计教学活动圆满完成时,要对设计制作作品予以评价。教师制定评价标准,每组选出一位同学与任课老师一起组成评分小组,老师指导他们应用评价标准,使学生养成客观评价的习惯。评价标准强调下列各点:教学设计实施时是否依照预定计划?预定设计内容有没有实现?从设计活动中学到了什么(收获)?计划和实施过程存在哪些不足?以后的教学设计活动应怎样改进?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教学活动进行点评,点评以鼓励为主,目的是激发学生参与设计教学活动的兴趣,引起学生从事设计教学活动的愿望。

三、设计教学法在实践中遭遇的问题

通过设计教学法的尝试和应用,学生获得解决一个婚恋实际问题的完整经验。但通过几轮教学方法的实践,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学生已普遍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擅长亲力亲为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致使大学课堂有的学生上课只愿意带耳朵来听,不愿动脑、动手,甚至有的学生讨厌、反感,在“婚恋与法律”课程中学生对课堂教学反馈的信息中,就有个别学生直接说:“这门课要求学生设计方案等,不喜欢!”

2. 学校对上课课时、内容规定死,难以突破

按照克伯屈定义的设计教学法,是整个教学过程要在课堂内完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决定设计目的、拟订目标、完成计划,可以说两课时的课堂时间根本无法完成基本的设计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效果反而不理想。加之现有的学校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仍然是按照满堂灌的要求制定课时和要求,内容规定死,必须严格按教学大纲安排教学,难以突破。

3. 设计教学法的实施过程缺乏可控性

由于设计教学活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一般教师极少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尤其是课外的调研、采访等环节,学生是否按分工要求人人参与了具体的工作,是否有浑水摸鱼的情况,是否有极个别学生做与设计活动无关的事情,很难被发现。

4. 教学设施、条件不匹配,难以胜任

课堂教学设备配套服务需要及时跟上,一旦电脑死机、网络课堂上不去等情况发生,严重影响设计教学的效果。

四、改进对策

为克服设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婚恋与法律”课程组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尝试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1.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沟通是设计教学活动的开端,为了使设计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在进行设计教学之前,教师尽可能了解学生的婚恋知识基础,以及对该课程的学习需求,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设计教学要求。比如设计一些与学生婚恋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感兴趣的以及在未来的学生婚恋生活中较常见的热点婚恋话题供学生选择,同时结合大学生熟悉互联网、微信等现代技术手段的特点,布置学生采用先进的微视频等手段完成采访、问卷等,受到学生的欢迎。

2. 在实际教学中,不必完全照搬照抄克伯屈定义的设计教学法,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创新,根据课程特点进行必要的改革和调整

“婚恋与法律”对此进行了改革,将设计教学法分成课外、课内两个阶段来完成。课外要求学生主要完成问卷、视频采访、撰写文稿等过程,课堂主要完成老师布置设计教学任务、学生成果展示及成果评价等过程。这样就可以取得比较好的设计教学效果,也可以实现学生课内、课外全过程参与课堂教学。

3. 加强对教学法实施过程的监管和控制

“婚恋与法律”课程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实施过程加强监管:一是固定小组成员。学生十人左右自由搭配组成学习小组,选出组长,明确分工,建立微信群,方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联系沟通;二是明确学生设计教学的书面要求,规定各时间节点要完成的具体工作,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不能讨价还价;三是在学生课堂展示研究成果时提问一些与设计过程有关的问题,了解学生真实的合作过程,同时在考核评价的成绩中,将学生是否分工合作、是否共同完成教学设计成果作为一个考核点计入成绩,体现有效的学习团队和学习效果

4. 学校要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现代技术条件保障

学校要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现代技术条件保障,包括课堂现代教学硬件设备、网络课堂建设都要有利于通识课课堂教学改革,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条件保障。

参考文献:

[1] 周志云,黄瑞夷.“设计教学法”的创新应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1):27-30.

[2] 谢麒.设计教学法探究——刍议后教育时代的广义设计教学法[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6):78-82.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