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自协同;学习模式;教学改革;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广东省教学团队【粤教高函[2014]97】“机械设计课程群教学团队”、2016年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编号:GDJX2016006)和2016年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编号:GDJX201601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6-0029-02
一、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大变革。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正在逐渐与教育紧密相连,信息技术用其“智能”的力量重塑教育的形态。互联网已成为改变我们生活的巨大推力,同时也将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契机。
二、现状分析
1. 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能力不足
产生于工业时代以追求效率为本的传统的教育思想过于倚重知识的传承,把传承性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注重“教”的传授过程,忽视“学”的认知过程,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对欠缺;注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和协同研究能力的训练相对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够健全,批判性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欠缺,表现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要求相结合,缺乏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意识,缺乏拼搏精神和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 教师的因材施教教学手段缺乏
目前在大学本科教育中,班级授课仍然在当今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且班级教学规模也普遍偏大。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习惯与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必然导致部分学生与教师的教学脱节,但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教师在课堂上只能就多数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开展教学,而没有办法在课堂教学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也就无从谈起。即便是教师能娴熟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甚至翻转式等教学方法,但在大班教学的客观条件下,仍会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学效果是极其有限的。而利用“互联网+”教学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短板,为教师的因材施教提供技术手段和开辟广阔的教学空间。
3. 网络教学设计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对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是当前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对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自组织协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研究。特别是针对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工科课程的网络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去深入地研究和探索。研究和探索“互联网+”环境下自协同学习模式及其在工程教育中的应用,寻求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学生自组织协同学习的教学设计技术解决方案,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课程改革探索
课程教学改革千头万绪,方法良多,其核心在于将学习的主体权位移交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为学生实现其学习目标而铺路搭桥,要在知识结构化和教学自由度间取得一种平衡,以便于更好地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互联网+”环境下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自协同学习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1. 确立教改理念,构建核心知识能力体系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协同学习、项目驱动学习等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将自组织理论和协同学的思想引入教学系统设计,深入研究教学系统中学生、教师、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等基本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协同增效作为教学改革目标,探索基于“网络网+”环境下的自协同教学设计方法,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构建课程的核心知识能力体系,明确每项能力的培养需要何种不同知识模块作支撑,每个知识模块的教学内容应包含: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创新知识等。
2. 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自协同学习能力
(1)基于教学资源的情境化自协同方式。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上,许多老师都开设有自己的课程空间,但多数应用的只是局限的几种功能,主要还是站在“教”这个角度去应用这个平台,对“学”来讲帮助有限。同时,网上资源的零散、异构甚至无效,使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质量也大打折扣。因此,有必要对网络课程资源进行重构。在对网络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挖掘、离散资源进行聚合、异构资源进行同构以外,还要考虑学习的情境脉络,即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为了支持学习者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需要重构网络学习境脉下的网络课程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过程支持。因此,网络课程应包括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学策略、教与学活动、学习支持和学习评价等要素,对各要素的不同组织方式即可形成网络课程的不同结构与风格。
(2)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化自协同方式。围绕机械类专业学生所需的精度设计和误差检测两大核心知识能力模块,根据每个核心知识能力模块的特点,按模块、知识点、应用等层次设计适合本课程学习的实践项目,创设以任务驱动的项目化自协同学习课程实践活动。在课程教学中可通过设计开放性大作业、综合性实验、探索性研究等的训练环节,通过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协同建构—作品展示—交流提高”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所学知识更加融会贯通,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又培养其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3)基于角色代入的多主体化自协同方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革,灵活应用案例教学、PBL教学、翻转课堂、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对一工程案例进行剖析,以设计或制造工程师的角色对其设计加以评判等。通过诸如此类多主体化的学习角色的体验,增强生—生协同性和生—师协同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成学生的学习成就。学生通过网络课程资源,可以学习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完成对基本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则在宝贵的课堂时间内,只对关键知识点以及相互关系进行解释和剖析,不在课堂上追求知识的全面性,而是把重点放在结合教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科研成果的总结,依托经典,追踪前沿,以探索和研究为指向更多地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共同研究解决相关的挑战以及生产实际所面临的问题,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批判思考等诸多方面进行整体上的培养与训练,改变以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方式,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
3. 构建评价体系,增强认知监控能力
教学评价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确定教学评价的具体内容,采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测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探索个体认知监控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完善元认知的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环节,提高元认知监控的有效性。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考核形式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通过任务驱动的开放性大作业、平时作业、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表现来评价过程性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终结性考核是指每学期期末学校组织的集中性、综合性课程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考核中增加了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工程应用能力的考核的比重,更加注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考核手段更加科学化,完善了课程监控体系,提高了学生自我监控的有效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互联网+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以机械类专业“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为例,在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各学习要素之间的自组织协同合作关系的研究,探索了自协同学习模式,搭建自主—协作学习平台,结合课内课外,线上线下,从知识建构、教学设计、过程监控,到学习评价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专业基础课程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进行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目前正在开发相配套的自协同学习网络教学系统,以求实现学习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幼如.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0,(1):11-13.
[2] 张红波.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活动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