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民办高校 医学生 医德培养
所谓医德是指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是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与病人、家庭、社会发生医患关系中应尽的义务和责任。[1] 医务人员如何处理这三者的关系,对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一、民办高校医学生特点
民办高校的学生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受到家庭约束较少,自己的要求可以较轻松得到满足,所以思想上比较开放,个性更加张扬,价值观多样化、自我意识较强,追求自由和平等,不愿意受到约束,较为叛逆,不顾及他人情感和感受,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薄。在接受新鲜事物上,勇于挑战,但抗挫折能力较差,心理上难以接受失败的结果。大部分民办高校医学生有民办高校学生的共性,也有其个性。他们有清晰的理想和职业选择目标,为了实现医生梦,他们刻苦学习,在学习医学理论和实践的过程中,对医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职业道德认知,认为医生收红包、拿回扣、开大处方等种种违背医德的行为应该坚决反对和抵制 [2],对医德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民办高校医学生医德现状及问题研究
(一)对医德重要性认识仍然不够高度
无论是社会、高校还是家庭对医务人员的精湛技术都有较高期许,尤其是对民办高校医学生更是着重关注其对医学理论和医学实践的掌握,而忽视医德的培养。作为一名医生,首要的问题要有一种崇高的理想。要有高尚的医德风貌,无私的奉献精神;其次要有精湛的高超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护人民健康中发挥作用。[1]
(二)知行不一
民办高校医学生认为医德是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对违背医德的行为应该坚决反对和抵制。然而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往往对违反医德的行为表现出宽容,对家属和单位同事听之任之,纵容给红包,乱开药等违背医德的行为。
(三)缺乏同理心培养
同理心,又叫做换位思考、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民办高校医学生医德培养遇到的问题有其自身的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更好寻找到医德培养的有效途径。
(1)医疗环境:当今社会,生存成本增加,医务人员的工资和付出的努力相差较大,当受到利益的诱惑时,少数医务人员价值观转变,收红包取回扣等违反医德事件屡屡曝光,公众哗然。由于曝光率大,对尚不能正确辨别是非的未成年人来说,司空见惯却已是正常。
(2)医学院校:对于多数民办高校来说,教学资源没有公办院校丰富,想要立足,对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要求更高,所以在日常教学安排和社会实践过程中,更多的关注医学生是否能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忽视对医学生人文关怀和道德素养的培养。
(3)家庭环境: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在“6+1”的家庭模式中长大,处于家庭中心的地位,被关注而较少关注他人,被关心而较少关心他人,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缺乏同理心。
三、如何培养民办高校医学生医德
(一)提高民办高校医学生医德培养意识
医德是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作为医务人员的基本准则。只有一颗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主动接触病患及家属,答疑解惑,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和简单易懂的言语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会减少病患疑虑,积极配合治疗,对病患治疗和康复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二)创新民办高校医学生医德培养途径
传统医德教学学时少,内容呆板,教学效果不理想。应在每个年级中都开展医德教学,教学内容也应多涉及临床的实际案例,亦可以采取讨论、辩论、翻转课堂、案例分析、情景再现等多种丰富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与互动。在课余时间的校园娱乐活动中也可以渗透医德的培养,寓教于乐。在假期的社会实践中,多开展志愿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对他人的尊重和同理心,增强学生对医生职业的使命感,对家国的责任感。
(三)优化医德培养宏观和微观环境
医德培养的宏观环境指的是社会环境和医疗环境。政府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法律法规,依法治国,依法从医,并完善监督体制。加大媒体的监管力度,树立榜样,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社会环境。政府应加大医疗事业的投入,改善医疗环境,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廉洁从医,并完善监管评价机制和长效机制,约束医务人员行为,净化医疗环境。
医德培养的宏观环境指的是学校和家庭环境。民办高校必须加强医德培养的重要性、有效性和长期性,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和良好医德氛围。家庭环境中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运用科学的育儿观念,使子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 黄久冰. 医德——医生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4):34.
[2] 刘蔚.“90 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 山东大学,2012.
(作者单位:1. 辽宁何氏医学院;2.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