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探析

2011年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有一定要求。书籍作为人类的营养品,如同阳光,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分。就目前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质量不高等方面,若不加以改善,便会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一、阅读方法探讨

(一)环境熏陶法

课堂环境作为教学开展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明显。想要提高学生读书的热情,构建有效的教学环境十分必要,教学中应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对读书环境加以创造,举个例子,将一些励志的名人名言张贴在橱窗上,并设置相关读书评比栏,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学校的阅读环境非常好,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阅读不仅仅是读,讲也是关键环节之一。在阅读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的讲解,否则即使你读很多,但是不理解也枉然,所以说两者之间是缺一不可的,读好文章与讲好文章的结合是学好语文的关键。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我们要运用创新、有效的阅读方法来提高阅读的学习效率。在学习中,不应一味地去讲或者只注重读,那样不仅不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也会对学生学习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据此教师应该对语文中读与讲两者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促进两者的有效结合,提升教学效率。

(二)故事吸引法

故事吸引法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手段。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大,教师在给学生讲故事时,为激发学生兴趣,应引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并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故事,如凿壁偷光,通过故事讲述来吸引学生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故事时应遵循相关原则,故事内容应与学生年龄相符合,否则难以引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故事的选择应以语文教学大纲为主,紧扣语文教学核心,选择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另外,故事内容应简单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否则便会失去故事吸引法的应用意义。

(三)榜样引路法

小学生年龄尚小,对于周围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比较心理也十分突出,因此,一旦出现竞争对手,学生内心深处就会涌现一种竞争意识,为促进阅读教学的实施,教师应善于发现“闪光点”,并在班里推行亲子阅读,以此来鼓励学生。教师定期评选“小小故事家”,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举个例子:教师在榜样引路法应用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如ABC三个组,教师设置一些奖励办法,对于阅读数量最多,阅读质量更优的小组给予奖励,在这种机制下,每个小组都会主动努力,从而达到最终目的。榜样引路法的应用实际上就是一种激励机制,通过该方法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长此以往会使阅读成为一种良好习惯,对学生今后语文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功能。

二、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大力开展阅读活动,加强亲子互动

为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展示机会,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好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最佳的展示方法则是组织多种阅读活动,例如:古诗大赛、故事大餐、好书大家读、亲子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感觉到阅读的生动有趣,从而产生较大阅读兴趣。

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更是家庭的责任。为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与家长应加强合作交流,达成有效共识。教师应向家长宣传开展亲子阅读的必要性,并传授相关经验。

相关研究显示,不同的同伴关系会引发学生的不同情感体验,其中也包括阅读教学。通过课堂实践,我们发现亲子互动读书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拉近家长与学生间的距离,加深家长对学生的进一步认识与了解,而且能促使家长改善传统教育方法,而学生对阅读活动的热情也逐渐提升。

(二)对学生学习合理评价,构建高效课堂

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体系相对薄弱,认识水平低下,相关经验不足,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学生遇到诸多阅读障碍。基于这种发现,教师应对学生加以合理引导,及时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各种困难。例如:对不良阅读姿势进行纠正,增加古诗词的背诵数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阅读活动中的各种畏难情绪。

在评价工作中,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合理评价:1.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有针对性且评价详细,同时还要给学生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方法,进而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2.由于教师的指导和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心情及今后的语言表达意愿;因此,教师应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对于不敢表现或表现较差的学生进行鼓励,使其有表达自己意愿的勇气,通过这些手段使学生吸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及时总结和反思自己,进而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口语交际教学,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三)记录学生成长特点,形成良好阅读习惯

新课程的推进中,最大的亮点便是引进了成长记录评价法,该评价方法能实现学生自我肯定、自我提高、自我监督,对学生成长具有一定作用。教师将成长记录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养成收集整理的好习惯,并将自己的阅读成果记录下来。阅读成果可以是奖品,可以是作品也可以是照片,当学生打开记录袋会发现自己成长进步的脚印,使阅读兴趣持续不断地提升。

为促进学生提升阅读兴趣,自觉形成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可将目标生成法应用于其中,提高学生阅读意识,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乐趣。为做到这一点,可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考级活动,利用竞赛机制来激发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在活动组织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每读一本书,便可获得100分,背一首诗歌则记100分,获得分数最多的学生即可获得“读书小能手”的称号。对于得分较高的学生,教师可适当进行奖励,并举行颁奖仪式。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数量与阅读质量两者都是不可缺失的,在阅读的学习中不能只重视数量的阅读而忽视质量的保障。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首先要注重将课外的阅读引进课堂的学习中,保证读写的阅读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不断提升阅读素养。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便会更加轻松,更加乐于终身阅读,享受快乐人生。

三、结语

为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可采用“八法”对学生阅读习惯加以培养。就目前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阅读的重视度相对较高,学校普遍加大了阅读的实施力度。为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及时优化传统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出问题解决对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完善教学内容,改进评价方式,进而使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魏敏.让阅读浸满花香——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5,(36).

[2]王玉春.对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

[3]董静华.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4).

[4]郑爱娟.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之我见[J].学周刊,2011,(27).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