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从日韩足球的先进经验看我国校园足球的促进对策

足球作为人类文明衍生而出的一种特殊文化,是世界大多数公民共同爱好的一种运动。每年的足球世界杯的火爆,见证了足球运动的魅力和影响力,也体现了世界各国对于足球运动的重视。与韩日在世界足球的地位不断提升相比,我国足球发展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以至于社会对“国足”的调侃和关注长期持续不断。日韩与中国的国情相似,气候相宜,为何在足球运动这一体育赛事上相差甚远,这一直是国人探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聚焦日韩足球经验,分析比较我国足球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促进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 日韩足球的先进经验

日韩足球的发展得益于其有完善而成熟的培养模式,国家从政策上、国民从兴趣上、社会从影响上多位一体,形成了多方促力、共建共生的足球培养体系。

1.1 三位一体的政策

日韩在校园足球的培养模式和政策上,采取了“三位一体”的培养政策,在“三位一体”政策中,青少年运动员、国家队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培养,采取同样原则和方式进行,保证训练的延续性和政策的持续性,以此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在这种“三位一体”政策的引导下,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与教练员水平的提升保持着同样的步调。在韩国和日本,国民对于足球的兴趣不仅体现在对世界杯的狂热上,更为主要的在于日本教育界的政策鼓励与引领。小学生们在很小就接触足球,这种足球训练不同于枯燥无味的工作与职业选择,而是一种游戏、一种乐趣、一份憧憬。日本足协将青少年运动员与国家队运动员整合起来,形成了较为完善而科学的“足球俱乐部训练中心制度”,既能够挖掘出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同时又能保证整体训练的一致性,营造出较好的足球氛围,从而有效地奠定了校园足球蓬勃发展的基础。

1.2 长远发展的目标

从日韩足球发展经验看,两国的足球目标都比较长远,目的性较强,针对足球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其每一个步骤都有具体的目标和实施手段。日本和韩国的足球发展,将足球与本国的文化结合起来,促使足球运动不仅是竞赛活动,更成为全民参与的一种目标和文化。日韩足球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根据本国的特点与特色,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培养模式,在足球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赋予其不同于其他培养模式的特色,在发展足球的过程中,注意充实后备力量,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与特点,定期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与交流,逐步形成与时代发展需要相结合的综合性培养体系。在培养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对象与培养目标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体现因人而异的训练思路与思维,挖掘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潜力,为每一个运动员制定出符合其未来发展的长久规划与对策。

1.3 低成本的培训方式

日韩在发展的过程中,强调的是培训成本意识。两国政府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加大了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训经费,但巨大的培训经费也获得了一定的收益和成果。两国的校园足球培养都走得是低成本的培训模式,努力将投入的每一分钱用到实处。除此之外,还发动社会、富裕个人对学校的投资力度,坚持走持训模式,降低青少年自身参加培训的费用与成本,降低足球运动的准入门槛,让更多有兴趣、有想法、有能力的足球爱好者参与进来,更多地发现颇具天赋的足球运动员,实现足球运动规模的扩大,促进足球运动质量的提升,较好地实现了足球运动的普及。

2 我国校园足球的现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了日韩足球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再回过头来反思我国校园足球运动的现状及问题成因,从而对症下药,为提出促进我国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对策建议奠定基础。2009 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及实施方案。为改善中国足球整体水平下滑的趋势,决定对足球的培养从青少年开始,强调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阶段都开展足球联赛,在全国多个城市中开展区级联赛,为足球的发展制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战略。从战略和活动实施的效果看,我国校园足球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认知的差异

足球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整体意识的支持,离不开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然而,社会整体对校园足球运动的意义还存在着认知上的差异。从规模上看,在全国30 多万所中小学中,只有2200 所学校开展了校园足球运动,这证明社会的参与度还是不够的。社会各方对足球的认知还存在误差。足球是一个高强度对抗项目,部分学校、家长担心学生在对抗中受伤,更担心因为足球影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使得学生在中考和高考中不能发挥出理想的成绩。“发现苗子,培养足球人才”“让足球运动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活动方式,培养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些理念一直不被社会认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家长和学校往往不能认识到校园足球运动的价值与意义。

2.2 校园足球缺乏长远规划

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往往是一阵风,缺乏持久性和持续性,既不能真正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又不能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在足球运动中,出现运动员和教练员断层的现象比较严重,基层教练员由于待遇少、收入差,很多都进行了转行,出现数量萎缩的状况。这种断层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校园足球的发展缺乏一个持续长远的规划。

2.3 校园足球成本问题

每年国家体育总局都会从体彩公益金中划拨几千万元,其目的主要用于支持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国家在政策发展上,也对校园足球运动给予了一定的支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校园足球活动中相关的补助与资助也在不断提升。然而,从总体看,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资金需求与资金投入还是存在着很大差距。很多大型的足球运动场都集中分布在一些市中心,只有少数分布在中小学。而市中心的大型运动场利用率往往不高,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对其利用率更不高,造成了一些成本的浪费。除了在硬件措施使用和安排上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在校园足球运动的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教育部门管学校,体育部门管竞技,对于搞好校园足球来说,两大机构的联手本来是一绝配,然而,这两个行政部门本身属于不同的系统,在分工协作上并没有充分整合资源,在彼此磨合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资源的浪费,造成了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物质资源和时间资源的延迟,两大机构的联合并没有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反而对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力。这种成本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校园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机构的复杂与庞大导致的。

3 促进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对策

我国的校园足球发展,需要在充分审视日韩两国校园足球发展的经验上,加强足球运动软件和硬件措施的改善,降低足球运动的准入门槛,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发挥每一个潜在校园足球运动员的潜力。

3.1 多方携手,共同努力

中国校园足球的发展,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携手努力,共同支持。校园足球要善于借力发力,依托社会和政府的力量与政策支持,抓住机遇,规范管理,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为青少年足球培养搭建训练平台,扩大青少年培养的途径,形成广阔的发展前景路径。管理部门与教育部门、学校与家庭共同出力,为足球发展培育良好的土壤与氛围,只有足球管理部门、教育部门、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将对足球的热爱化为行动,才能够真正促进校园足球的发展。如果社会对校园足球运动不给予支持,家长对校园足球运动的认知存在偏差,那么任何资金和投入与政策的引导,都将不能弥补一方的“缺失”。足球是一种全民运动,对其的热爱,不应该仅停留在世界杯的狂热上,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将自己的热爱扭成一股合力,多方携手,共同促进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

3.2 足球育人,规划未来

足球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体现。当前,足球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因此,要树立远大的目标,树立健康的足球形象,培育健康的足球文化特色,帮助每一位校园足球运动员具有正直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平时的培养与训练过程中,要善于规划,找准目标,真正将相关的要求落实到实处,实现精准定位与综合培训,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与培育,挑选出具有潜力的选手,帮助其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离开政策的引导,脱离长远的规划,必然会使得校园足球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运动员或是教练的断层。一旦人才出现断层,必然会使得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受到影响。

3.3 精简机构,降低成本

当前中国的足球相关机构较为复杂,足球运动收费较高,培养出来的校园足球运动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待提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发展校园足球的关键不能仅仅局限于战略战术的操作与运行,更要充分发挥每一个有潜力选手的潜力,帮助运动员将自身的足球水平发挥到最好。应采取扩大足球运动员样本量的措施,促使更多更好的优秀运动员参与进来,共同服务于我国校园足球的蓬勃与发展。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涉及到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等多个机构,教育部门管学校,体育部门管竞技,如何协调好这两大机构目标不一致的难题,如何在不同层级机构之间进行管理,破解由于行政干预带来的成本剧增的问题,这就需要校园足球,向日韩学习,精简机构,千方百计地降低校园足球运动过程中的各项成本,争取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好的发挥,培养出优秀的运动选手。

4 结 语

要改善当前中国足球发展落后的现状,必须从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始,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整体水平,为世界级足球竞赛奠定基础。足球作为人类文明衍生而出的一种特殊文化,是世界大多数公民共同爱好的一种运动。中国与日韩在人种、地理、气候等方面都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然而在足球发展的水平上却存在着巨大差异。本文通过聚焦日韩足球经验,分析日韩足球发展的特点,借鉴了国外的部分理论。以此为标杆,对照了我国校园足球运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方携手,共同努力;足球育人,规划未来;精简机构,降低成本的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 1 ] 武少北. 中、日、韩三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探讨[ D ].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 2 ] 李荣秀. 足球文化视野下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新契机[ J ]. 当代体育科技,2014(19).

[ 3 ] 王平. 从中日文化比较看中日足球的发展[ J ]. 体育文化导刊,2004(10).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