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伊豆的舞女》的时代要素

 内容摘要:《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根据20岁(1918年)时的体验写成的短篇小说,1926年发表。笔者在本稿首先分析了江湖艺人的不平等待遇。其次以作品中的长度单位、“流感”、“高等学校”与“小学”、“五角钱”等关键词为考察对象,分析了作品与时代、社会的关系。结果表明,作品出现的这些关键词,与川端康成的实际经历相符合,同时在作品中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时代要素。尽管日本的文学作品有脱离政治的倾向,但是文学的本质是其社会性,作品是无法脱离社会的。读者在欣赏外国的文学作品时,如果能了解其时代要素,应该有益于更好地理解作品。 
关键词:不平等社会 长度单位 五角钱 流感 学制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根据自己20岁(1918年)时的体验写成的短篇小说。1926年发表于《文艺时代》杂志,1927年收入金星堂出版的单行本小说集中。198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侍桁翻译的《雪国》,其中收入了《伊豆的舞女》,当时的译名是《伊豆的歌女》,后来有了多个译本。 
关于《伊豆的舞女》的前期研究很多,例如,何乃英(1996)“《伊豆的舞女》探析”一文中,分析了写作由来、执笔过程、思想内容、创作方法的。虞雅芬(2000)在“以情纬文情文并茂—《伊豆的舞女》艺术论”一文中,从结构、人物、语言、文风等四个方面,解读了川端康成文学的特点。四方田犬彦(2001)在“川端康成与日本电影”一文中,分析了作品对贱民阶层的关注。李翠霞(2004)在“川端康成和《伊豆的舞女》”一文中分析了川端康成和《伊豆的舞女》中的“我”、川端康成和《伊豆的舞女》的执笔动机、选材、预期效果、社会影响。陈永岐(2016)在“川端康成在《伊豆的舞女》美感体验与救赎”一文中,分析了主人公旅行的动机、途中的美感体验、以及自我救赎。但是,据笔者管窥,前期的研究未曾涉及由作品中的关键词出发研究其社会背景。 
因此,笔者在本稿中主要以川端康成的小说《伊豆的舞女》为研究对象,同时也参考几个版本的电影,从其中的几个关键词出发,探讨作品的时代要素。 
接下来笔者第一、分析江湖艺人的不平等待遇。第二、探讨作品中的长度单位。第三、分析作品中“流感”一词与当时的社会。第四、探讨“高等学校”与“小学”与当时的社会。第五、探讨作品中出现的“五角钱”的价值。 
一.江湖艺人的不平等待遇 
笔者在本部分将要考察小说诞生的大的社会背景。 
大正民主运动,亦称大正德谟克拉西,是日本近代以来,继自由民权运动之后的第二次民主运动高潮。其中部落解放运动也是其中之一。在中世、近世(江户时代)形成的士农工商以外,还存在贱民“秽多”、“非人”。《伊豆的舞女》中的江湖艺人属于贱民阶层。进入明治时代,由于政府处理贫困、解放身份政策之不当,尽管明治维新宣扬四民平等,但是被歧视部落问题依然存在。陈永岐(2016)在“《伊豆的舞女》的平等思想”一文中,考察了“社会对巡回艺人的歧视”,茶店老太太、鸡肉火锅店的老板、纸商、堂会的主人客人歧视舞女,每个村子的路都禁止巡回艺人通行。由此可见,当时社会对巡回艺人的歧视。 
二.长度单位 
笔者在本部分将要考察小说中出现的长度单位。 
所谓“尺贯法”是指长度、面积等单位之一。在日本1958年12月31日以后禁止使用。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发表于1926年,小说中的长度(距离)单位使用的“里、町、間”是“尺贯法”。换算方法如下:1里=36町=3.9273km;1町=60間=109.09m;1間=6尺=1.8182m。 
在小说第五章之中在天城岭“我”与舞女的距离,在去下田时“我”与舞女的距离,中国读者是凭借译文感受其距离的。但是原文都是用“尺贯法”中的单位表示的。具有典型的时代气息。 
“从这里到下田,得走二十多公里。”①(原文:五里) 
“途中有一条山间小路,虽然险峻,但是近两公里的路程。”(原文:二十町) 
“舞女还是在后头保持两米左右的距离。”(原文:一間) 
“刚走了两百多米,舞女从下面跑了上来。”(原文:二町) 
“我和荣吉一直走在她们的前面,相距十多米远。”(原文:五六間) 
三.流感 
笔者在本部分将要考查小说第七章中出现的“流感”一词。 
在小说的第七章,几个建筑工人求我帮忙下船后把老奶奶送上开往上野的电车时,说:“她儿子早先在莲台寺的银矿干活,这次染上了流感,儿子、儿媳妇都死掉了”。小说中提到的“流感”是有史实根据的。1954年美空云雀主演的《伊豆的舞女》中有这个场面,吉永小百合(1963版)、内藤洋子(1967年版)、山口百惠(1974版)均没有这个场面。 
这次流感的全名叫“西班牙流行性感冒”,是人类历史上第二致命的传染病,在1918-19年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千万到4千万人死亡。其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当时西班牙有约8百万人(包括国王)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在日本有2千300万人发病,38万人死亡。野口英世(1876-19 
28细菌学家,一千日元头像)的母亲也是患此病而去世的。 
“我”去伊豆旅行时,正赶上1918年第一次感冒流行之年,仅此一年约7万人死亡。另外,20-30岁的年轻人得西班牙流感死者居多,所以老太太的儿子儿媳妇得病死去,只留下祖孙四人,这一事实与史实相符,是令人信服的。 
2009年世界范围爆发的新型流感,其病毒与西班牙流感相同,是H1N1亚型。 
四.“高等学校”与“小学” 
笔者在本部分将要考查小说中出现的“高等学校”与“小学”两个词。 
小说的开篇写到:“那年我二十岁,头戴高等学校的制帽”。“高等学校”指的是旧制的男子高中。当时日本全国设立了三十二所。东京的第一高等学校即是现在的东京大学教育系。1947年取消。 川端康成本人于1917年考入第一高等学校,1918年10月30日至11月7日大约8天,从修善寺经下田街道到汤岛旅行。当时与时田薰(舞女之兄的本名)和舞女加藤民江湖艺人一行结伴而行。在从下田港回京的贺茂丸号船上遇到赴京考生后藤猛,确有其人。矗立在汤野温泉《伊豆的舞女》文学碑于1966年11月揭幕,当时后藤猛参加并与川端康成握手。 
在小说的第二章,阿妈讲自己有个儿子在甲府“上普通小学五年级”。日语原文是“尋常五年生”是“尋常小学校五年生”的省略表达,相当于现在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当时初等小学(简称初小)六年制是义务教育,其上有两年的高等小学(简称高小)。 
五.“五角钱” 
笔者在本部分将要考察小说中出现的货币及其价值。 
在小说的第一章“我只留下一枚五角钱的银币,她竟如此惊愕,感动得热泪都快要夺眶而出”。“五角钱”的日文原文是“五十銭”,在“我”旅行的当时其价值大概是多少呢? 
1918年“五十銭”从当时的米价来看相当于300-400日元的价值,从一般工资水平来看,有其十倍以上的价值。因此,茶婆感动得热泪盈眶是理所当然的。 
小说的第四章,舞女演出回来,“把手里攥着的五角钱放在阿妈的手掌上”,也是相当有分量的。 
在小说的第七章,荣吉为我买了“敷岛”牌香烟和“薰”牌口中清凉剂。“薰”牌口中清凉剂在当时相当流行,是对抗“仁丹”的畅销货,当时的定价是5分。“敷岛”牌香烟在当时是相当普及的香烟,一盒二十只装定价18分。当时的“朝日”牌香烟二十只装一盒15分,“金球棒”牌香烟十只装一盒7分。在当时“敷岛”牌香烟,一般是公务员、教师、医生、职员等知识阶层的消费品。一般商人多吸“朝日”牌香烟,工人阶层或者穷学生一般吸“金球棒”牌香烟。吸烟的品牌与收入似乎无关可能与职业习惯有关,从这里也能看出“我”的地位与其他人不同。 
在古代,“敷岛”一词是“大和国”“日本国”的别称,作为日本的一种修辞方法—枕词,是修饰“大和”,《万叶集》出现过。本居宣长(1730-1801江户中期的国学家)有一首和歌“如果问什么是宝岛的大和心?那就是旭日中飘香的山樱花”。②歌中的“宝岛”译自“敷岛”。香烟公司所起的名字也是很优雅并有文化底蕴的。 
笔者在本稿首先考查了江湖艺人的不平等待遇。其次以作品中的长度单位、“流感”、“高等学校”与“小学”、“五角钱”等关键词为考察对象,分析了作品与当时社会的关系。结果表明,作品出现的这些关键词,与川端康成的实际经历相符合,同时在作品中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时代要素。 
尽管日本的文学作品有脱离政治的倾向,作品使用的是文学语言有其象征意义,但是文学的本质是其社会性,作品是无法脱离社会的。读者在欣赏外国的文学作品时,如果能了解其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要素,应该有益于更好地理解作品。 
注 释 
①川端康成.2008.叶渭渠,唐月梅译.川端康成精品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3-19. 
②新渡户稻造.张俊彦译.武士道.2004.北京:商务印书馆.92. 
参考文献 
1.川端康成.2008.叶渭渠,唐月梅译.川端康成精品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3-19. 
2.川端康成.1950.『伊豆の踊子』[M].日本东京:新潮文库.8-41. 
3.陈永岐.2016.山花.《伊豆的舞女》的平等思想[J].2016年3月下. 
4.虞雅芬.2000.以情纬文情文并茂 —《伊豆的舞女》艺术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第2卷第4期.25-27.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