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功能探析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向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的能力的主要途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都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加强实践环节并且要使实践多样化从而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83-02 
一、红色文化的界定 
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富强民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带领着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与封建官僚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抗争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和存留下来的伟大革命精神及物质载体,它包含着精神和物质两种形态。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主要以革命旧址、革命书籍电影、烈士遗物、故居等形式展现出来;红色精神则是通过一代代的革命先驱为革命事业的奉献精神和英雄事迹凝结积淀而形成,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并通过一些物质形态表现出来加以传承。 
二、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关联 
红色文化继承了中华民族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等传统美德,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质和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红色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都是经过社会实践和历史沉淀而逐渐形成,红色文化所包含的精神内核、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所倡导的内涵一致。可以说红色文化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支持,而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红色文化的现代展现,彰显着红色文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内在价值。 
三、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功能 
(一)红色文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明明确政治导向 
理想信念是人进行自我实现的精神向导、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实现共产主义为作为全党的理想信念和前进导向,怀抱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梦想,才一步步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到了今天。现今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国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西方思想的腐蚀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普及,不仅对国内人民群众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而且使高校大学生对国家对政府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也出现了动摇,大学生正处于对社会环境密切关注又极易被言论误导的时期,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发生政治立场上的偏移。 
红色资源中不仅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而且体现出了共产党人反帝反封建、建设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凝结形成的精神、品质和作风。融红色文化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确保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向性,这是党的意识形态的教育,也是党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的先进性以及纯洁性教育。利用红色文化进行实践教学,能使大学生增强对中国道路、制度以及理论的自信,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共产主义必将实现的信念。这种无比强大的信念将指引着当代大学生从老一辈革命战士手中接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正确政治方向的有力保障。 
(二)红色文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优秀教学资源 
首先,红色文化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多样化。依托红色文化形成的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载体,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延伸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有所感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历史与现实融合。在长期的革命中累积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它遍布中国各地,分布广泛,各地高校都可以就地取材。红色文化是一种中国人民长时期的价值追求,其中不乏感人事迹,在无形中塑造了人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优秀价值观念。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大力开展提供了条件,高校学生可以通过阅读革命书籍、举行党史知识比赛、革命故事演讲比赛、撰写革命遗址观后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其次,红色文化解决了高校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的问题。实践教学的开展是以一定的实践资源为依托,无论是课堂内实践还是校内外实践,实践教学资源对实践教学的开展尤为重要,而高校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能提供的经费并不充裕,中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全国各地高校可以有效的利用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建立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为本校学生提供长期的实践教学机会,并围绕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出适用于本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 
最后,红色文化增大了实践教学的覆盖面。高校老师在引导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时,常常一个老师需要带动几十上百位学生来进行实践活动,由于老师精力有限很难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予对应的辅导,也很难在有限的上课时间把每一位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甚至是由于一些实践场所的场所限制或其它原因,导致不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当中来。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覆盖面少,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利用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加大了学生实践的兴趣,不仅可以提高理论知识、通过红色精神的熏陶陶冶情操,而且还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增强体魄、锻炼身体,从而达到全方位的教育效果,使大学生得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从而让实践教学真正的发挥了该环节应该起到的效果。 
(三)红色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打开新兴局面 首先,红色文化拓展了隐形教育载体与方法。隐性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者传导的思想理念,它与显性教育是相对的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课堂中老师对显性教育的方法运用得相对多一些,通常教师会将教育内容强制性向学生灌输,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即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使得课堂气氛枯燥无味,与教学预期效果存在有一定差距。红色文化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载体,在运用渗透式教育、陶冶式教育方式等常见的隐性教育方法之外,又运用寓教于行的实践体验教育方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观念、中国革命历史、新中国的社会建设、爱国主义思想等等渗透到烈士英雄事迹、革命遗址、红色影片等学生能够直接看到听到接触到的事物和活动中,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亲身体验,得到更真实的体会,对学生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其次,红色文化引导着高校整合本地资源与社会力量。现今众多高校由于条件限制在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时仅仅停留在课堂实践和校内实践,并没有真真走出去,带领学生进行校外实践。这一方面与学生人数众多难以组织、教师校外实践指导能力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没有能够与本校对接的校外实践基地有关。红色文化资源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融合开创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实践教学平台,这对于各地高校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如何开发利用好社会实践资源有一定的激发作用,提高了本土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合理的把红色文化资源用作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完善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将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并且对理论课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补充和修正。同时也为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合理整合本地资源与社会力量提供了借鉴。 
四、结束语 
从90年代后期到现在,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但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一大难题,将红色文化与实践教学融合只是创新实践教学的一种方式。随着时代的变化,大学生思想、高校教育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也会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对于红色文化应用于实践教学也还需要不断的发掘,以实现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新的突破。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何会宁,廖兰.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探析[A].第二届国际软实力学术研讨会[C].2012年. 
[2]赖经洪,曾绍东.论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7:6-8. 
[3]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5号.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