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社区门诊的影响因素研究分析论文(共4篇)

社区门诊治疗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大家应该都清楚吧,在这门课程当中不管是哪个环节上都是如此,那么社区门诊的论文应该怎么写呢?相信很多人还不知道吧,下面小编就整理了几篇社区门诊的相关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社区门诊输液患方不安全因素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静脉输液患者方面的状况,分析在输液过程中患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进一步开展相关的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区患者在门诊输液的安全性。方法:在2016年9月—12月期间,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某社区门诊输液室,对291名输液患者,其中男性92人,女性199人,年龄64.36±15.33岁,随机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患病情况以及有关输液个人情况等。结果:访谈调查291人次,当场收回291份问卷。在291例中,患呼吸系统疾病120例,占41.2%;脑血管疾病72例,占24.7%;心血管疾病54例,占18.6%。患者本人要求输液的115例,占39.5%;无人陪护的252例,占86.6%;患有二种及以上慢性病的207例,占71.1%;自行调节滴速的73例,占25.1%;独居患者66例,占22.7%;对医疗常识基本了解的57例,占19.6%;对输液常识基本了解的39例,占13.4%。结论:社区门诊输液成员中,以中老年退休患者为主,影响输液安全的患方因素,除年老体弱、无人陪护、患有多种慢性病之外,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独居、生活困难等也是不可小觑的因素。这些将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来提高社区门诊输液患者的安全及优质护理的质量。

【关键词】门诊输液;患方;不安全因素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最常用的给药途径,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直接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1]。早在1972年,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协会就提出给患者提供高质量、最安全有效输液,不断提升输液品质的目标[2]。前几年有一组统计数据让人震惊:2009年全国输液用液量104亿瓶,相当于每人输液8瓶。这一数据看上去让人吃惊,实际上确实有它存在的基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输液室里,每天都有大量的输液患者,且多为老年人,输液的安全问题便成了重中之重。而影响安全的医方因素掌握在我们手里,随着政府的不断投入和医务人员自身的不懈努力,如今已大有好转,而患方的不安全因素是我们很难掌握和无法预料的,为此我们对本单位门诊输液的患者进行了调查,以了解社区门诊静脉输液患方的不安全因素,以利开展相关的指导宣传教育工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2016年9月—12月期间,在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输液室,分不同的时间段,调查了291人次,其中男性92人(31.6%),女性199人(68.4%),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87岁,年龄64.36±15.33岁。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在采访有关医务人员和对患者的预调查后,经专家审核指导,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1.2.2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患病情况以及有关输液个人情况等。

1.2.3调查方法由专业人员采用面对面访谈形式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并征得患者知情同意。问卷由调查者现场进行记录,并当场带回。

1.2.4统计学处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录入,用spss统计软件13.0进行资料处理和分析,数据以频数(f)、±s和构成比(%)表示。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1.1年龄年龄64.36±15.33岁,最小的20岁,最大的87岁。

2.1.2性别男性92人,占31.6%;女性199人,占68.4%。

2.1.3文化程度文盲33人,占11.3%;小学68人,占23.4%;初中114人,占39.2%;高中57人,占19.6%;大专及以上19人,占6.5%。

2.1.4职业退休人员206人,占70.8%;工人34人,占11.7%;服务行业30人,占10.3%;无业11人,占3.8%;行政5人,占1.7%;其它5人,占1.7%。

2.2患病情况

2.2.1呼吸系统疾病120例,占41.2%。

2.2.2脑血管疾病72例,占24.7%。

2.2.3心血管疾病54例,占18.6%。

2.2.4其它疾病45例,占15.5%。

2.3输液意愿

2.3.1医生需要患者输液的170例,占58.4%。

2.3.2患者本人要求输液的115例,占39.5%。

2.3.3家人提出给患者输液的6例,占2.1%。

2.4患者个人情况

2.4.1输液无人陪护的252例,占86.6%。

2.4.2患有二种及以上慢性病的207例,占71.1%。

2.4.3自行调节滴速的73例,占25.1%。

2.4.4独居患者66例,占22.7%。

2.4.5对医疗常识基本了解的57例,占19.6%。

2.4.6对输液常识基本了解的39例,占13.4%。

2.4.7空腹输液的18例,占6.2%。

3.讨论

3.1年老体弱无人陪护是主要的不安全因素

本调查资料显示社区门诊输液患者中,绝大多数为退休后的中老年患者,且无人陪护。王吉平,黄梅调查研究显示[3],年龄与健康状况成正相关,年龄越大健康状况越差,经济收入越低,生命质量越低。由于老年人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日常生活和医疗保健受限,体质状况不容乐观,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的各种机能和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生命质量低、健康状况差,从而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和输液的风险。因此社区护士对这些年老体弱的输液患者,应加强巡视和观察,防患于未然。

3.2患有多种慢性病给输液安全带来隐患

调查发现有71.1%的患者患有二种及以上的慢性病,呼吸系统疾病占41.2%,脑血管疾病占24.7%,心血管疾病占18.6%。原本功能退化的肺脑心再加上疾病,大大增加了输液的风险。李小杉等报道说明[4],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是社区护理最需要关注的课题。由此看来,社区门诊输液室的护理人员应多加关注这些老年慢性病患者,了解每一位患者情况,针对不同患者的患病情况和身体状况调节合理的滴速,减少心肺负担,保证输液安全。

3.3普遍缺乏医学基本常识

在调查中发现社区门诊输液的患者中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大多数,且对医学常识和输液知识基本了解的分别占19.6%和13.4%,对知识的匮乏造成了他们生病和输液的主要原因。在输液意愿一项可见:患者本人要求输液的占39.5%,还有相当的比例,这与医生有关,但有时也是无奈。在姚苏宁等[5]的调查中显示:认为输液是病情需要的只占45%,还有一部分的输液是出于其它原因考虑的。老年人固执己见,很多患者是奔着输液来的,不输液不罢休,把输液看成是营养保健。在输液过程中虽经常告诫和提醒,也还有不少患者按照自己的需要自行调节滴速,这就更增加了输液的不安全因素。王楠,吴艳平研究显示[6],目前社区老年人群中文化程度低普遍存在低健康素养现象,自我效能也相对较低。患者自行调解滴速,不能保持恒定匀速输液,给护理工作造成很多麻烦和隐患[7]。因此,在社区门诊输液室,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进行普及医学常识、健康宣教可以降低这些不安全因素,从而减少输液、减少输液时的风险。

3.4其它方面

在本调查中还有独居老人、空腹输液等还有相当的比例,这些也是患者输液的不安全因素。有些患者有不吃早饭或晚吃早饭的习惯,还有的患者是因为独居早餐困难,所以就先来输液,回去后再吃早饭,这就给过敏、低血糖、输液反应等现象有机可乘,增加了输液的危险。年老体弱、无人陪护跌倒发生率高[8],这也是输液中患者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4.小结

在影响社区门诊输液患方安全因素中,年老体弱、无人陪伴且多种慢性病缠身以及缺乏必要的医学常识是最主要的因素,作为社区护理工作者,应在“六位一体”的框架指导下,加大健康宣教、康复指导、生活关心、情感支持、心理沟通等方面的关注,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减少输液,降低门诊输液的风险。

第2篇:社区门诊老年人静脉输液的护理应对评价

程琳(航天中心医院,北京100049)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门诊老年人静脉输液的护理应对评价。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2月~2017年1月,研究对象:72例接受的老年静脉输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6)、对照组(n=36),给予实验组患者全面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依从性、护理质量。结果护理满意度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依从性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全面护理应用到社区门诊老年人静脉输液的护理中效果显著,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社区门诊;老年;静脉输液;护理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患者逐渐增多,静脉输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急救用药、营养供给的重要途径,其给药迅速、药效较快,但其从药物配置到输入,中间环节较多,为患者的输液安全增加了一定的隐患,稍有不慎就会产生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1]。老年患者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特征较为特殊,对其进行静脉输液护理,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次旨在研究社区门诊老年人静脉输液的护理应对评价,现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2月~2017年1月接诊的72例行静脉输液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6例。

纳入标准:年龄60岁以上的患者、患病两年以上患者、输液时间15天以上患者。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患者、造血系统功能障碍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严重脏器功能损害患者、严重功能认知患者、语言障碍患者。

实验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70.5±11.5)岁,脑卒中11例,糖尿病15例,老年痴呆1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0.8±10.5)岁,脑卒中10例,糖尿病17例,老年痴呆9例。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精细对比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接收受均进行输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全面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老年患者多伴有慢性病,常伴有神经血管病变,血管弹性差,末梢血液循环欠佳,皮肤完整性受损等,患者认知程度不同,多伴有一定的焦虑,抑郁、烦躁等悲观情绪,老年患者血管条件较差,在进行输液前应对其基本情况进行评估,降低输液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2)老年患者多存在一定的不良心理,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热情,耐心的接待患者,使其感受到尊重和理解,在进行静脉穿刺前要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且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热情和关心,在对患者的疾病进行了解的过程中要注意用词得当,还可以多拉拉家常使患者的心理得到放松,提高穿刺成功率[2]。(3)为患者提供温馨的治疗环境,在一些重要的场所贴上温馨提示牌,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做到细心、主动,药房可专门设置老年人服务岗位,对连续输液的患者可以凭借治疗存单来药房直接取药[3]。(4)在进行输液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的原则,仔细认真的核对医嘱,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5)在选择血管时应遵循先远后近的穿刺原则,进针快、稳、准,对较脆的血管不宜用力过猛,注意保护患者的血管,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在穿刺中避开硬化血管,穿刺见回血后不再进针,防止血管渗液,在松止血带时,用左手压住固定针头,轻轻松开止血带,避免过度用力[4]。(6)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器官的各功能也出现了衰退,老年输液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待这样的患者,护理人员多与其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遵医嘱进行治疗前,要指导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并向患者讲解治疗的时间、所输入的药品、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用简单朴素的语言告知患者输液速度可以自行调节,若有需要可随时呼叫护理人员。

1.3分析指标

分析两组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依从性、护理质量、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根据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来进行评估,得分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评分1~5分。非常满意:总评分5分,一般:总评分在3~4分之间,不满意:总评分1~2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依从性分为依从性较好、依从性一般、依从性较差。护理质量分为优、良、差[5]。

1.4统计学方法

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pagenumber_ebook=133,pagenumber_book=126±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采用%表示,P<0.05,两组患者资料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非常满意20例、一般12例、不满意4例,护理满意度88.9%(32/36);对照组非常满意16例、一般8例、不满意12例,护理满意度66.7%(24/36),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x2=5.143。

2.2两组患者依从性对比

实验组依从性较好21例、依从性一般12例、依从性较差3例,依从性91.7%(33/36);对照组依从性较好18例、依从性一般7例、依从性较差11例,依从性69.4%(25/36),两组患者依从性较差对比,差异显著P<0.05,x2=5.675。

2.3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对于门诊输液室护士,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应做到无痛穿刺,用耐心、爱心、细心提高输液安全。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分析如下:静脉输液是抢救、治疗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其所产生的护理风险贯穿于整个护理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和过硬的技术操作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穿刺成功的基础和关键[6]。老年患者血管弹性较差,脆性较大,极其容易引起静脉损伤,提高静脉炎的发生率,在输液的过程中遵循“三查八对”的原则,可以避免感染和医疗事故的发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合适的体位有利于患者长时间接受输液,避免过度劳累[7]。

综合上述,将全面护理应用到社区门诊老年人静脉输液的护理中效果显著,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第3篇:社区门诊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白纸坊社区门诊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性抽样,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前来该门诊就诊的患者1700例,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化验检查等方式收集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1700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患者有255例,占比15.00%,其中男性患者有18.70%,女性患者有12.87%,进行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饮酒、高血压、慢性肾病、血脂异常、向心型肥胖、BMI指数偏高等方面均为该病的危险因素,数据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警惕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维持BMI、血脂和血压才能做到有效防治高尿酸血症。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社区;门诊;现状;影响因素

高尿酸血症是代谢相关性疾病之一,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有升高的趋势[1]。高尿酸血症不仅是痛风的生化基础,而且和血压、血糖、身体质量指数、血脂等多种因素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有相关性[2]。因此该研究为了探讨白纸坊社区门诊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后期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特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前来该门诊就诊的患者1700例为研究对象,现将该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性抽样,选取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5个站门诊中18~80岁就诊患者1800例,最终实际完成调查人数1700例,完成率94.44%。所有患者均符合《2013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上指出的对于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3],且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排除可知继发因素引起的高尿酸血症者;未完成问卷者。

1.2方法

(1)问卷调查: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师在门诊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食情况、现病史、既往史、用药情况及家族史等。(2)体格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身高、体质量、血压。身高、体质量测量时脱去外衣和鞋帽。血压测量采用欧姆龙电子血压计,被测者测量前静坐5min后,测量三次,取后两次读数的平均值。(3)化验检查:抽血前一晚禁食12h,清晨空腹。坐式抽取静脉血后2h内离心提取血清。测量指标包括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等。所有实验室指标测定均在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化验室内完成。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二次录入方式录入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不同性别、年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高尿酸血症与各影响因素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700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患者有255例,占比15.00%,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且在4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年增加,随BMI指数的增加,患病率也在逐渐增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饮酒、高血压、慢性肾病、血脂异常、向心型肥胖、BMI指数偏高等方面均为该病的危险因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高尿酸血症主要由尿酸排泄障碍和(或)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引起,其主要临床特征是血尿酸的升高,可引起心、脑、肾等多脏器的疾病[4]。相关研究显示[5],高尿酸血症现已成为全球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高尿酸血症比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疾病在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方面更为显著。据相关研究报道[6-7],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沿海地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达5.0%~23.5%,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因此对该疾病的早控制、早预防尤为重要。而该次结合社区自身工作经验,发现我们对白纸坊地区就诊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基础情况缺乏了解,导致医务人员对高尿酸血症的关注度较低,对其影响因素缺乏思考,对门诊高尿酸血症患者未进行适当、合理的干预。因此以1700例来该门诊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旨在为后期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该次调查研究发现,1700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患者有255例,占比15.00%,其中男性患者有18.70%,女性患者有12.87%,进行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饮酒、高血压、慢性肾病、血脂异常、向心型肥胖、BMI指数偏高等方面均为该病的危险因素,数据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刘晓琳等[8]的研究结果相近,在刘晓琳的研究中,采取分层抽样方法选取9294名该地区的常住居民,其患病率为15.54%,其中男性约为18.83%,明显高于女性的13.64%,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患高血压、血脂异常、慢性肾病、超重和肥胖以及向心性肥胖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均提示应重视代谢综合征对高尿酸血症发生发展的影响,做到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

综上所述,该社区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较高,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与性别、饮酒、高血压、慢性肾病、血脂异常、向心型肥胖、BMI指数偏高等具有相关性,应注重改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同时有效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做到有效预防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发展。

第4篇:社区门诊患者签约家庭医生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田贵,王晓敏:航天中心医院第二门诊部,北京100049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对社区门诊患者签约家庭医生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提高签约率。方法采取整群配额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东城区社区服务中心的患者进行随机取样,发放1800份调查问卷。结果影响居民接受社区首诊的原因主要有3个:担心延误治疗、影响自由选择、担心误诊;更加愿意签约家庭医生并且接受社区首诊的居民(H=217.417,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居民签约意愿的原因有4个,分别为不清楚获得哪些好处、担心就医只能在社区机构、担心就医只能在该名医生处、对社区家庭医生不信任。结论社区居民接受家庭医生并签约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其中家庭医生的能力大小是影响签约率高低的关键。

[关键词]家庭医生;社区门诊;签约服务;影响因素

家庭医生制服务所具备的特点及手段是以签约服务作为前提条件的,社区的居民同家庭医生之间建立信任的基础上,双方之间通过契约的方式所建立的一种联系,此种联系具有固定性,同时家庭医生制度实施的是否顺利能够直接性的影响签约率[1-2]。该次研究通过对社区门诊患者签约家庭医生的国内外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进行分析,为提高社区门诊患者与家庭医生之间的签约率提供借鉴。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该次研究对象为家庭医生制度试点区当中的北京市东城区,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东城区社区服务中心的患者进行随机取样,发放1800份调查问卷,1800份调查问卷全部回收,回收率达到100.0%,在1800份调查问卷当中有1728份调查问卷为有效问卷,有效的应答率是96.0%。

1.2调查方法

初步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制定按照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所调研获得的结果进行设计[3],在正式形成调查问卷之前进行预调查,同时咨询有关专家的意见调查问卷进行反复的修改。进行调查的人员必须有过调查方面的工作经验并且参加统一的培训。调查时间为2016年6月,调查方式为调查人员对居民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填写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为3个方面:社区门诊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社区门诊患者的就诊行为及影响因素、签约家庭医生的意愿及影响因素。

1.3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数据均录入两遍,去除不合格的调查问卷,核对整理已经录入的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n(%)]χ2检验或H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社区门诊患者的人口学特征

①性别和年龄构成情况:调查对象中1350名(占78.1%)为50岁以上居民,830名(占48.0%)为60岁以上居民。不同性别的年龄构成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02,P<0.05)。②文化程度:调查对象中326名(占18.9%)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居民;590名(占34.1%)为初中文化程度居民;568名(占32.9%)为高中文化程度居民;146名(占8.4%)为大专文化程度居民;98名(占5.7%)为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居民。③职业类别:调查对象中344名(占19.9%)为工人和服务人员,30名(占1.7%)为农民/农民工,160名(占9.3%)为干部/职员,964名(占55.8%)为离退休人员,其他有230名(占13.3%)。④调查对象中1194名(占69.1%)有医疗保险类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232名(占13.4%)有城镇居民医疗保险;32名(占1.9%)有镇保;(占0.2%)有新农合4名;90人(占5.2%)有公费医疗;24名(占1.4%)有干保;10名(占0.6%)有商业保险;84名(占4.9%)自费;其他有58名(占3.3%)。⑤调查对象中470名(占27.2%)没有患病;786名(占45.5%)患有高血压;512名(占29.6%)患有心脑血管疾病;324名(占18.8%)患有糖尿病;64名(占3.7%)患有肾病;44名(占2.5%)患有肝病;34名(占2.0%)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26名(占1.5%)患有肿瘤;108名(占6.3%)患有消化系统疾病;患有其他疾病的58名(占3.4%)。

2.2社区门诊患者的就诊行为及影响因素

调查显示,有1136名(占65.7%)在就诊过程当中会选择相对固定的医师就诊。就诊的居民在选择医师的时候不会把医师的年龄、性别、学历作为首选因素,其中首先考虑医师的服务水平的有1272名(占73.6%);首先考虑医师服务的态度的有1032名(占59.7%);首先考虑医师沟通能力的有618名(占35.8%);其中考虑医师的年龄、性别、学历分别仅有320名(占18.5%)、316名(占18.3%)、254名(占14.7%)。

2.3签约家庭医生的意愿及影响因素

①社区首诊接受度对签约意愿的影响。该次研究有872名接受了社区的首诊。其中能够接受由于担心延误治疗的430名,接受率为49.3%;接受影响自由选择的354名,接受率为40.6%;不担心误诊的220名,接受率为25.5%。分析数据得到:更加愿意签约家庭医生并且接受社区首诊的居民(H=217.417,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影响居民接受社区首诊的原因[n(%)]

②签约家庭医生意愿的影响因素。由于不清楚获得哪些好处愿意签约的328名;由于担心就医只能在社区机构愿意签约的196名;由于担心就医只能在该名医生处愿意签约的132名;由于对社区家庭医生不信任愿意签约的156名。具体数据的统计与比较结果见表2。

③签约家庭医生意愿的影响因素与基本资料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不清楚获得哪些好处当中>60岁的年龄组、男性、以及不了解家庭医生组的居民占大部分;而当前没有患病组、有转诊经验组以及农民组居民更注重于担心就医是否只能在社区机构、就医是否只能在该处;在对社区家庭医生信任度方面女性患者和没有患病的患者信任度较高。具体数据的统计与比较结果见表3。

3讨论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4-5]。指出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与居民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6-7]。当前,“鼓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该次研究有872名接受了社区的首诊,占总调查人数的50.0%,其中存在着顾虑的有544名,有434名为无所谓的态度,有422名持不能接受的态度。影响居民接受社区首诊的原因主要有3个:担心延误治疗、影响自由选择、担心误诊。其中由于担心延误治疗不接受社区首诊的患者304名,持无所谓态度的180名,能够接受的430名,接受率为49.3%;由于影响自由选择不接受社区首诊的患者278名,持无所谓态度的304名,接受的354名,接受率为40.6%;由于担心误诊不接受社区首诊的患者130名,持无所谓态度的92名,接受的220名,接受率为25.5%。分析数据得到:更加愿意签约家庭医生并且接受社区首诊的居民(H=217.417,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居民签约意愿的原因有4个,分别为不清楚获得哪些好处、担心就医只能在社区机构、担心就医只能在该名医生处、对社区家庭医生不信任,其中由于不清楚获得哪些好处不愿意签约的居民96名,持无所谓态度的266名,愿意签约的328名;由于担心就医只能在社区机构不愿意签约的居民104名,持无所谓态度的128名,愿意签约的196名;由于担心就医只能在该名医生处不愿意签约的居民76名,持无所谓态度的102名,愿意签约的132名;由于对社区家庭医生不信任不愿意签约的居民76名,持无所谓态度的42名,愿意签约的156名。综上所述,家庭医生制服务是居民健康“守门人”职责实现的主要承担者,也是落实医改政策的“领头人”。家庭医生责任制并不是翻版的社区卫生服务,更不是一个简单的具有约束性质的合同,它有着充分的提供方的准备、接受方的适应和卫生服务方面的全方面战略调整,所以对社区居民同家庭医生之间的签约的意愿和影响因素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要想让签约全方位地覆盖社区,就要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家庭医生制服务宣传的力度,提高社区居民认知及接受家庭医生的意识,完善社区内部的配套的管理措施。只有家庭医生制服务达到全面覆盖社区的规模,才能够起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的作用,给社区居民带来大大的便利。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