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汽车毕业的就业问题分析与研究论文(共3篇)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小汽车也成为了很多家庭必备的代步工具,所以这也造就了汽车行业的发展和壮大,而且汽车毕业的学生也是层出不穷,本文就整理了关于汽车相关的论文范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第1篇:浅析汽车类毕业生在沈就业渠道问题

黄艳玲;朱尚功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汽车工程系,辽宁沈阳110122)

【摘要】近年来,辽宁经济整体低迷,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沈阳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高职汽车类毕业生为例,结合目前经济大环境的相关变化,分析了目前汽车类毕业生在就业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拓宽就业渠道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汽车;经济;就业

一、汽车类毕业生就业渠道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汽车类相关就业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这样使得汽车后市场的用人需求急剧增加,市场对能够从事相关销售、维修等工作的毕业生需求量巨大,使得高校对汽车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注很少,相关开设有汽车类专业的学校,并未开设与该专业相关的就业服务部门或者并未成立相对系统完善的就业服务体制,多数院校依然秉承原有的就业方式,依托院校影响、本校教师和往届毕业生在汽车后市场的人脉资源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各院系内对于有关汽车类毕业生就业政策尤其是沈阳地区相关政策的解读缺乏,针对沈阳地区汽车后市场相关人才需求的变化跟踪不及时,不能真正做到企业需求与院校培养的真正对接。

(二)高校汽车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

随着各汽车厂家销量的不断增加,汽车相关消费群体需求的增强,汽车后市场对于相关岗位的能力需求更为严格和专业,以往粗放型的培养模式无法与细化了的汽车后市场岗位相适应,为解决这类问题,很多汽车厂家陆续开始了与院校的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最终目标就是将企业本身的需求带到院校的教学中去,正在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相关技术人才,同时解决高校汽车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与就业的稳定性。然而,在有些企业的校企合作的实施中,相关的政策并未能够将企业与学校的课程设置相对接。对于地区性的政策标准的应对不积极。例如,对于沈阳地区而言,由于地处东北地区,相关气候与经济环境也影响了汽车厂家在校企合作中的投入力度。

(三)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2003年以来,国家陆续颁布了众多政策性指导文件以保障、支持大学生创业。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给予大学生创业以众多优惠,沈阳地区也相继出台了很多类似的政策措施。但就目前高校内部创新创业的开展情况来看,多数活动还是停留在了工作表面,并没有详细专业的创新创业机构给学生以系统专业的创新创业指导,尤其对于汽车类毕业生而言,由于多年来形成的就业现状,学生更多地倾向于传统就业方式与就业渠道,对于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严重缺乏。

二、拓宽汽车类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方法

(一)加强汽车类毕业生专业化就业指导服务

设立单独的汽车类毕业生就业服务团队或部门,对沈阳地区与汽车后市场相关政策措施进行解读,及时对学生进行相关政策解读,引导学生就业方向。另外,不断对用人单位和社会人才需求进行了解,及时掌握市场对人才和岗位需求的变化,并将变化反馈到教学部门及时调整培养方案,真正使学生能力要求符合岗位需求。并将这样的工作专业化地推广下去,形成动态的就业指导服务。

(二)完善汽车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建立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

继续加大对汽车类专业校企合作的投入力度,并为各厂家的校企合作制定详细的培养方案和监督机制,力求在充分利用好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通过厂家分布在各地的相关汽车企业,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的机会,将理论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工作当中,并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将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引入到校企合作中去,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专业的指导与监督,使学生更好地实现由学校到企业的过渡。

(三)加强对汽车类毕业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对汽车类毕业生进行除专业课程之外的创新创业课程的培养,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部门或工作室,让学生在日常的专业学习之外,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内、沈阳地区,乃至更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利用好沈阳地区的大学生孵化基地,真正将创新创业的想法应用到实践中。

总之,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推动了汽车行业蓬勃发展,面对庞大的汽车后市场,如何真正使汽车类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是关系到汽车类专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也是所有开设该专业院校共同关注的问题。面对沈阳目前的发展状况,找出目前汽车类毕业生在就业渠道上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利用专业的就业指导服务、完善的校企合作及现代师徒制度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多举措共同拓宽汽车类毕业生就业渠道,保障汽车类专业可持续发展。

第2篇: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

林宁,高加泉(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95)

摘要:为了解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就业情况,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以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汽修专业近三年毕业生跟踪调研为例,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的改进措施和意见。从而推动教学培养改进,进一步提升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培养质量。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跟踪;就业情况;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必须持续构建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加强教学培养改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培养质量。学校每年都要进行汽车修理专业毕业生跟踪调研,使得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市场的需要,更加紧贴企业的需求,了解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情况、学生就业去向、学生继续学习的要求与培养状况、企业对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要求与建议等,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供比较全面客观的依据。

1调查方法

1.1网络平台调研

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进行网络问卷的调研2017届(222份)2016届(234份),2015届(237份)共693份。实收问卷数612份,有效份数612份,调研比例达88%。

1.2实地调研

主要选取了与本校有紧密合作关系以及学生就业较集中的企业或在汽车行业内有一定资质的企业进行调研(20份),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60份)。企业实发问20份,实收问卷数20份,有效份数20份,毕业生实发60份,实收问卷数60份,有效份数60份。

2调查结果分析

2.1汽修专业就业率较高,主要服务区域经济

本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2017届的就业率为96%,与2016届(96%)持平。本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就业率整体较为稳定,整体专业就业落实情况较好,有45.8%的人在江西省就业。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城市为南昌(29.5%)、深圳(11.2%)、上海(6.7%)构建了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教融合体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

2.2汽修专业初次就业月收入较低,工资逐年逐渐呈现优势

刚毕业的汽修专业生初次就业平均月收入为平均1497元相比同行业待遇较低,但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职位的晋升,工作一年后平均月收入为3816元,工作三年后平均月薪为5313元逐渐呈现出优势。

2.3汽修专业专业对口率较高,但就业稳定性有待提高

本校2017届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58%,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为汽车机电维修工,有超过3成的毕业生半年内有过离职经历,就业稳定性方面的工作需加强。这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就业后工作强度较大,学生心态浮躁的现象也非常普遍有很大的关系。

2.4需要加强培养汽修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人才培养方面,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和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训练是学生觉得重要是培养需要加强的环节。

3调研经验总结和下一步要改进的地方

3.1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

通过企业实践专家座谈,确定好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汽车维修专业领域,分析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能力,从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就业对口率较低,和企业校企合作,成立了订单班,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从而提升专业相关度。

3.2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

学校可进一步提高职业发展规划求职服务的有效性,同时继续加强职业前瞻与职业成熟度教育,提升毕业生对未来职业的理解与认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培养创业的价值观和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创业,拓宽就业渠道。

3.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全部老师下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制定教师培养计划,组建双师型汽车修理教学团队,从而提高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3.4修订课程计划,提高课程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建议学校加强课程计划的修订研讨工作,从专业定位、毕业生需求和社会产业需求的角度,尤其是加强二手车和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知识学习,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则加强语言沟通能力和基本素养方面的培养,来优化课程培养目标,使之更符合本校和相关专业在这三方面的实际状况,使学生做到“学有所用”。

第3篇:新能源汽车类毕业生在沈就业问题分析与研究

朱尚功(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汽车工程系,连宁沈阳110122)

摘要:文章旨在分析目前沈阳地区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后市场;就业

随着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的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各厂家相继投入到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当中,这也使得各地新能源后市场日益发展壮大,给新能源汽车类毕业生提供了相关的工作岗位。沈阳地处东北地区,由于东北地区气候以及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相对低迷的影响,相比国内其他地区新能源汽车类毕业生在沈就业中也出现了新的挑战。

1新能源汽车类毕业生在沈就业存在的问题

1.1气候条件限制,市场岗位数量受限

沈阳地处东北地区属于我国高纬度区域,较南方城市沈阳冬季时间较长,气温偏低,目前大多数电动汽车电池的性能表现受温度影响很大,导致电动汽车在沈阳地区的普及遇到了很大挑战,电动汽车普及程度较低。

1.2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就业渠道受限

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与传统汽车后市场区别较大,相关新能源汽车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也与传统汽车行业有所区别,这其中对于新能源汽车类毕业生在就业中可以从事的新能源汽车安全检测员、充电设备技术人员等岗位,由于沈阳地区相应的新能源基础设施不完善,充电桩,检测机构数量少,使得相应能给新能源汽车类毕业生提供的岗位也有所限制,从而缩窄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1.3院校课程体系不完善,就业衔接不顺畅

目前开始新能源汽车类专业的院校多数是在传统汽车类专业的基础上新建而成的,对于新能源汽车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而目前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也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岗位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与企业对学生实际的能力需求差别较大,就沈阳地区企业来说考虑到经营成本,减少对应届毕业生的二次培训投入,更愿意在传统汽车行业中寻求人才,这也使得新能源汽车类毕业生在沈就业难度加大。

2新能源汽车类毕业生在沈就业的新策略

2.1规避限制条件,多方面调整就业方向

目前,新能源汽车中电动汽车在沈阳地区的普及程度低,相关岗位需求相对较少,然而,就沈阳地区来讲,混合动力汽车的数量保持着持续稳定增长的势头,毕业生在就业中可以更多倾向于混合动力汽车相关岗位。另外,目前沈阳公交系统中新能源客车的数量日渐增多,这也使得新能源客车后市场的相关岗位给该专业毕业生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学生可以有针对的考虑新能源客车相关岗位。

2.2寻求政策条件,建立完善就业体系

在对新能源汽车类毕业生的培养中和就业中,要善于分析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动态调整学生培养与就业模式,例如,学生培养中可以适当引入相关企业的短期实习,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同时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就业渠道,另外,积极寻求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新能源汽车类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在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保障学生的就业出口。

2.3创新培养模式,寻求新型就业渠道,

在对新能源汽车类学生的培养中,应力求在传统汽车类专业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增加适应本专业特点的新内容,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更好地适应变化着的岗位要求。此外,在学生培养中引入创新创业课程培养,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部门或工作室,让学生在日常的专业学习之外,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内、沈阳地区乃至更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利用好沈阳地区的大学生孵化基地,真正将创新创业的想法应用到实践中。

3结论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成就了日渐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也使这个领域的毕业生创造了工作机会,目前在沈阳地区新能源汽车类毕业生面临诸多的现实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不懈的努力,从而保证新能源汽车类毕业生高质量顺利就业。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