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在审计学界的一定努力之下,我国的审计学教学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国家也是进行改革和研究,本文就整理了关于审计学的相关论文,来供大家参考借鉴。
第1篇:关于增列审计学一级学科的设想
刘旺洪(南京审计大学,江苏南京211815)
[摘要]审计是党和国家、各类组织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依法监督经济权力行使的制度安排,具有鲜明的法学学科属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现代审计人才培养体系。审计学具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已经具备设置为一级学科的条件,应该在法学学科门类下增列审计学一级学科。
[关键词]法学;审计学;一级学科;经济权力监督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十八大以来,审计管理体制、审计功能定位发生重大变化,审计已成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迫切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审计人才培养体系。根据我国审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要求,可以在法学门类下增设审计学一级学科。
一、设置审计学一级学科的必要性
(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需要
2015年,中办、国办《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决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强调,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是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领导的重大举措,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
目前,审计学科一般设置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会计学科。这种学科定位不能满足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审计的新定位、新要求,与现代审计的地位、作用及发展趋势严重不符。独立设置审计学一级学科,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有利于为审计监督体系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人才队伍保障,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服务我国审计事业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
当前,审计全覆盖带来了审计内涵和外延的深刻变化。国家审计的业务已由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扩大到包括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资源环境审计在内的八大审计业务类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同时,现代国防科技的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给军队审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与此同时,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也发生了深刻变化。2018年审计署第11号令《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内部审计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监督和评价。内部审计已扩展到对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履行情况等12项职责。根据中注协印发的《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2014),社会审计可以从事271项鉴证业务、149项相关咨询服务业务和17项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创新业务。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审计模式、审计证据采集、审计数据分析、审计成果运用等深刻变革,催生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区块链、人工智能、GPS、GIS等新兴审计技术方法,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了现代研究方法和手段。现代审计技术方法具有科技含量高、多学科、多技术、多方法高度融合的显著特征。
审计业务的拓展和审计技术的日新月异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审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标准,需要对现行学科目录进行及时调整,提升审计学科在国家学科体系中的地位,独立设置审计学一级学科,着力加强审计学科建设。
(三)培养高层次审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次中央审计委员会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审计实践的复杂性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和专业技能,不论是国家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还是社会审计人员,除了掌握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政学、财经法规等专业知识外,更需要掌握法学、政治学、党内法规、社会学、公共管理学、信息科学、工学等多学科知识。这些都对我国高层次审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现行学科设置,目前国内高校一般在会计学院(会计系)开展研究生层次审计人才培养,数量较少且偏向社会审计,导致审计人才数量、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培养层次难以满足审计事业发展对复合型、高层次审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应独立设置审计学一级学科,增强审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四)优化学科布局完善学科体系的发展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学科设置同社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学科体系不够健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比较薄弱。下一步,要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以社会需求和学术贡献为导向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这是优化学科结构、推动学科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基本规律。
审计学属于新兴交叉学科,与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哲学、工学等学科交叉,与计算机技术、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方法深度融合,是推进审计事业发展的支撑学科。因此,独立设置审计学一级学科,是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现实要求,是发展新兴交叉学科的迫切需要,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客观必然,对于补齐我国学科设置中的短板,优化国家学科布局、完善学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五)提升中国审计国际话语权的特殊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哲学社会科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随着中国全球影响力的逐步提升,中国审计的国际地位日益彰显。2007年,时任审计长李金华当选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委员;2011年,时任审计长刘家义担任联合国审计委员会主席;2013年,中国承办了世界审计组织第21届大会,时任审计长刘家义当选该组织理事会主席,由中国倡导的“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理念成为大会的核心成果《北京宣言》的共识;2018年,中国审计长胡泽君担任亚洲审计组织秘书长。基于中国国家审计实践所制定的“审计数据采集标准”已列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计划,即将成为国际标准。中国国家审计的理念、制度、模式、方法等正在引领和影响着21世纪国际审计发展的趋势,学习、分享中国审计理论和实践经验已成为许多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审计机关的强烈愿望。2016年起,教育部、审计署合作设立“中国政府审计奖学金”,商务部设立“援外高级学历学位教育专项计划”(审计硕士项目),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审计硕士人才,受到这些国家的高度评价,一些国家最高审计机关还专门来函要求培养审计博士。因此,独立设置审计学一级学科,加强中国特色审计理论和实践重大问题的研究,凝练审计的中国经验,构建中国特色审计理论体系,讲好中国审计故事,传播中国审计文化,有利于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审计事业发展提供全新选择,为解决审计监督中的重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而提升中国审计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总之,审计学科设置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会计学科,这与审计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不相符,制约了审计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难以适应党和国家对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设置审计学一级学科的可行性
(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明确的政策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要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要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使这些学科研究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突破点”。审计学科是深深植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实践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具有明确的政策依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学科前景。
(二)具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
审计学是研究审计现象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审计是党和国家及组织治理中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象包括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特定个人;内容包括资金、资产、资源使用和环境保护及特定个人的履职情况等。审计学就是以审计监督活动为确定研究对象,具有既区别于会计学,也区别于工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审计学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和知识体系。经过多年艰苦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我国审计学基本形成了由审计本体论、审计价值论、审计功能论、审计运行论、审计方法论为主要内容的审计理论体系,形成了不同领域审计工作的知识体系和技术方法,与工商管理、会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产生了分野。随着审计范围的扩大,审计对象的多元化,审计涉及党的机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经济责任审计、资源环境审计、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等审计业务类型,已突破工商管理的范畴;审计活动依据的信息已超出会计信息,审计评价的标准已超出会计标准,审计学已非会计学科所能涵盖。总之,审计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审计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独立性特征更加明显。
审计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哲学方法,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既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研究和揭示审计本质、价值、内在机理和运行规律的方法;二是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方法,分析和揭示审计在国家和组织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与其他社会子系统之间的结构功能关系,审计系统内部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三是综合运用法学、政治学、数学、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学等研究方法,研究审计活动的主体与客体、发生与发展、内涵与外延、本土与外域、规则与程序等。
(三)具备独立设置审计学一级学科的良好基础
目前,我国已有100余所高校设置审计学本科专业,55所培养单位具有审计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0余所高校在不同学科下培养审计方向博士研究生,审计署科研所2010年获准设立审计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设有审计科研院所50余个。各培养单位已形成较高水平的学科队伍;成功申报了一批高水平科研项目;积累了一批审计经典案例和审计数据库;研发了一批层次和水平较高的审计理论和实践课程;产生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创办了《审计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等一批专业学术期刊;成立了中国审计学会及审计教育分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此外,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全球推广内部审计教育合作伙伴项目(IAEP)。以上这些都为独立设置审计学一级学科、开展审计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平台。
(四)独立设置审计一级学科在学界已形成共识
近年来学界围绕审计学建立一级学科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了《审计学科应当是法学学科门类中独立的一级学科》等系列学术论文。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发布的《关于审计学升为一级学科的调研报告》,得到审计署党组高度重视。中国审计学会及其教育分会先后举办多次审计学科建设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审计院系的数百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对独立设置审计一级学科基本达成共识。
(五)社会对审计学科人才有较稳定和一定规模的需求
《审计机关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审计干部教育培训改革规划(2011—2020年)》《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对高层次审计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全国国家审计人员10万余人,根据审计署2015年度绩效报告[1],中央审计机关审计人员中本科及以下人员占54%,硕士研究生占41%,博士研究生仅占4%,地方审计机关人员整体学历层次更低;全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从业人员30余万人,据财政部2017年发布的《“十二五”时期中国会计服务市场发展报告》[2],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博士学历占0.15%,硕士学历占5.26%,本科学历占46.44%,大专及以下占48.15%。此外,全国还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从业人员70余万人。
如果按照每年审计队伍人员3%的更新比例,每年需充实审计人员3万多人。目前,全国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本科以上审计专业人才不足万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监督力度的加强,审计队伍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经中央军委批准,军委审计署近两年将大量招收军队审计文职人员。目前不仅审计人才培养规模不能满足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对硕士及以上高层次审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比以往更为迫切。因此,急需加强审计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
(六)得到国家审计机关和全国审计系统的全力支持
多年来,全国审计系统用各种方式大力支持高校的审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国家审计署和中央军委审计署对审计理论创新和审计人才培养高度重视,为审计学一级学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审计署《“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深入推进高校审计学科建设”,构建中国特色审计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审计署办公厅关于南京审计学院“十三五”发展战略初步构想建议的函》指出,“结合国家审计实际,论证‘审计学’的内涵和外延,争取‘十三五’期间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列为审计一级学科,并适时申请审计博士学位授予权。”胡泽君审计长希望南京审计大学把审计学科办成“审计人才的摇篮、审计科学研究的高地、国家审计的智库”。中央军委审计署在与南京审计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明确提出,全力支持审计学科建设。
三、现行审计学科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审计学科设置偏离审计实践
学科是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规律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属于认知的范畴。审计学学科是对审计实践的规律性、系统性的认知,它产生于审计实践,因而学科设置不能偏离审计实践[3]。
1990年版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将审计学置于会计学科之内,1997年版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未提及审计学,2011年版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只列示了一级学科,对审计学科没有明确定位。同时,早期的审计学科建设实践中,相当一部分审计师资是会计专业出身,受“注册会计师审计”专业的路径依赖,审计学科建设一直依存于会计学科。这种学科定位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与审计事业发展现状并不相符。目前国家审计开展的主要业务如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等业务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已经远超出会计学科的范畴。
审计监督已被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监督实践不断推动审计学科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并超越了工商管理学科的范畴。从研究对象看,工商管理学科研究以企业或经济组织为主体,而审计学学科研究对象涉及的组织不仅包括企业,还拓展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从研究内容看,工商管理学科聚焦于企业或经济组织的各类管理问题;审计学学科研究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现象,管理问题和治理现象之间的不同决定了审计学学科与工商管理学科之间的差异。从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来看,工商管理学科以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统计学、运筹学等数理分析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等为主要研究手段,而审计学学科的理论基础以哲学、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为主,研究方法则是以借鉴和融合的交叉学科研究方法为主。可见,当前将审计学学科设置于管理学门类的工商管理学科,已不符合审计实践发展的需要。
(二)现行审计学科设置难以满足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是审计教学机构设置在会计学院(系),导致多数高校的审计学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滞后。一般情况下,高校根据一级学科形成专业类,设立相应的学院,根据二级学科设立专业。由于现行审计学科对会计学科的依附性,在教学机构设置方面,许多高校审计学一直是会计学院(会计系)下的一个系(室);在审计学教师方面,很多教师从会计学转行而来,审计教育自然向“注册会计师审计”倾斜,不利于审计学科建设发展和审计人才培养。
二是课程设计受制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审计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在现有课程体系中难以安排。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计一般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课,其中,公共基础课由“管理学”类规定,学科基础课由“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规定。审计需要的法学、政治学、心理学等课程难以在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中体现。现有的建立在会计学基础上的审计学历教育,课程设置不能根据审计业务需求或审计学科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不利于审计学科建设发展和审计人才培养。
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4年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结果及处理意见的通知》中,5所985高校和1所211高校的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点评估被亮“黄牌”,暂停招生限期整改。其关键原因是,由于审计学科被设置在工商管理学科下,依附于会计学科,无法体现审计学人才培养的差异性和专业性,更无法满足审计实践对审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现行审计学科设置制约了审计理论研究的开展
学科专业目录是项目申报、经费申请、课题申报、人才培养、成果鉴定和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审计学科设置不合理、不科学必然影响学术资源配置,进而影响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学科发展。
一方面,教育部和相关部门一般以学科层次考核绩效和配置经费资源,由于审计学科地位较低,审计学的课题数量远远低于相关学科的课题数量,与审计相关的科研项目和经费也比较少,从而影响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学科发展。以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立项为例,有关审计的立项课题为5项,远低于会计方面的立项课题124项。近三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中含有“审计”的课题共立项23项,占三年总立项数11522项的0.2%;其中青年项目占比更低,为0.06%。在2014年1044项青年项目立项中,没有一项是直接研究审计的课题。
另一方面,由于学科的设置,审计学研究一直被认为是会计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分支,这使得研究队伍小众化,这与审计实践快速发展、大量的审计理论问题亟待解决的现实极不相称。加之管理学和经济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实证化倾向严重,以规范性研究为主、交叉学科研究方法并存的审计理论研究论文难以发表在高层次学科期刊,这既影响审计理论研究,也影响了审计学师资队伍的职称评定,不利于审计科研队伍建设。
四、审计学科门类归属与所属二级学科的设想
(一)审计学科的门类归属
作为交叉学科,审计学与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均具有相关性,但从学科本质属性看,与法学关系更为密切,在法学门类下设置审计学一级学科更为合适[4]。
从学科性质看,审计学应归属法学门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五个子体系之一。审计监督既属于国家监督体系,又属于法治体系,法治体系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
法学门类是与国家和社会治理、权力的行使和监督相关联的学科的集合。现有法学学科门类下设的一级学科包括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安学。审计是党和国家、各类组织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依法监督经济权力行使的制度安排。审计权本质上是一种监督权、执纪执法权,直接服务于国家和组织治理,保障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和廉洁性。作为以审计为研究对象的审计学具有与法学门类的直接关联,归属于法学门类更为合理。
从中国审计史看,审计与监察、司法关系十分密切。在古代,审计的职能是“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专司对官员经济权力的监督。唐代形成了“比部专审,御史兼审,三司内审”的审计体系。明代设立的都察院具有审计职能,纠劾百司、考核百官、提督各道。清代实行监审合一体制。民国时期,审计隶属于监察院。可见,审计始终与国家治理紧密相连,审计研究也与法学研究紧密相连。
从国外审计发展来看,审计具有明显的司法特征。目前全球有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30多个国家以“审计法院”命名国家审计机关,德国审计院、欧洲审计院也具有司法特征。这些审计机关的主要官员和业务骨干多具有法学、审计学教育背景,享有法官待遇,审计判决具有法定性,在宪法地位上与高等法院并列。可见,审计与司法紧密相关,审计学具有鲜明的法学特征。
总之,审计是通过专门实施经济监督实现和强化国家治理、依法治国的一种法律制度安排。因此,审计学在法律框架下对经济监督活动进行研究。
(二)审计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
审计学一级学科之下可设置6个二级学科:理论审计学、应用审计学、审计法学、审计技术学、审计史学、军队审计学。
1.理论审计学
理论审计学是审计学的基础理论学科,主要研究审计的基础理论问题,包括审计需求理论、审计本质理论、审计功能理论、审计目标理论、审计主体理论、审计客体理论、审计内容理论、审计模式理论、审计环境理论等[5]。
2.应用审计学
应用审计学是理论审计学基础理论在不同审计领域的具体应用,按审计主体可分为国家审计学、内部审计学、社会审计学;按审计领域可分为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工程审计、环境审计、资源审计、政策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按审计内容可分为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合规审计、制度审计和综合性审计等。
3.审计法学
审计法学是指以审计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包括审计法基本理论、审计法基本制度和专门审计法制度研究。其中,审计法基本理论研究审计法概念、审计法功能、审计法历史、比较审计法、审计法律关系和审计法律体系等;审计法基本制度研究审计法律主体、审计法律行为、审计法律程序、审计法律证据、审计法律责任和审计法律救济等;专门审计法制度研究国家审计法、社会审计法和内部审计法。
4.审计技术学
审计技术学是研究审计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与方法的科学。按审计过程可分为,风险评估的技术与方法、控制测试的技术与方法、实质性测试技术与方法、总体复核的技术与方法等;按审计业务类型可分为,财务审计技术与方法、绩效审计技术与方法、合规审计技术与方法、内部控制鉴证技术与方法、信息化与大数据审计技术与方法等。
5.审计史学
审计史学是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审计发展过程、特点及规律的科学。可分为审计通史、国别史、断代史、专门史、比较审计学等。
6.军队审计学
军队审计学是专门研究军队审计理论和方法的学科。主要研究:军事审计基本理论、军事工程审计、军事装备审计等。
综上,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审计学设置为一级学科的条件已经具备,可以在法学学科门类下增列审计学一级学科。
第2篇:审计学学科属性、学科体系及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
王会金,郑石桥
(南京审计大学,江苏南京211815)
[摘要]审计现象是审计学科的独特研究对象,审计学科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因此,它是独立学科;审计学科还未发展到成为学科门类的规模,而现有一级学科都无法容纳它,因此它是独立的一级学科。审计学科具有交叉性质,它与经济学门类、法学门类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与管理学门类相似性更多,因此应该属于管理学门类。根据审计现象的细分,审计学科的二级学科包括基本审计学、审计技术方法学、政府审计学、内部审计学、民间审计学、军队审计学。相关的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各种措施来推动审计学科建设,包括学科定位及方向确定,学位点、学科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等的建设。
[关键词]审计学科;学科属性;审计现象;审计主题;学科体系;学科建设
一、引言
新中国审计事业恢复以来,国家审计在维护国家财经秩序、推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间审计在规范公司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内部审计在不少单位的内部治理、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审计事业的发展中,人们经常碰到两个问题:一是出现一些困惑,例如,审计究竟应该干什么?哪些是审计业务,哪些不是审计业务?审计的边界在何处?二是审计人才缺乏,审计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不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上述两类问题可以归结为审计理论研究问题和审计人才培养问题,而这两个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审计学科建设不充分,审计学科建设是审计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近十年来,审计学科有了较快发展,但是与相邻学科比较起来,仍然相对落后,这一方面制约了审计理论研究,导致实践中审计人员面临许多困惑,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审计教育的发展,影响审计人才培养,进而制约审计实践的发展。
学者们对审计学科的相关问题有了一定的研究。少量文献分析了审计学科属性,一些文献研究了审计学科体系,还有少量文献研究了审计学科建设。然而,审计学科属性、学科体系和学科建设三个密切关联的问题未能贯通,从而缺乏系统性。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将审计学科属性、学科体系和学科建设贯通起来讨论,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二、文献综述
根据本文的研究主题,文献综述包括审计学科属性、审计学科体系和审计学科建设三个方面。
涉及审计学科属性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刘华认为,审计完全有资格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石爱中认为,审计学属于社会科学、管理类科学、应用科学、显性知识范畴,具有边缘性和综合性,具有理性特征、经验特征,以及具有多层次多分支的特点[2]。郑石桥、郑卓如认为,审计学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一门独立学科[3]。程乃胜认为,审计学属于法学门类,但又显然不能归属于法学门类的任何一级学科,因此,审计学是有独立研究对象的法学门类的一级学科[4]。
一些文献研究了审计学科体系,主要观点归纳为二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5]。二分法认为,审计学科体系包括两个子学科,但对于具体哪两个子学科又有多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两个子学科为审计学原理和部门审计学[6];另一种观点认为,子学科分别为财务审计学和管理审计学[7]。三分法认为,审计学科体系包括三个子学科。对于具体的子学科学界也有不同的观点,娄尔行、竹德操认为,子学科包括基本审计学、财务审计学、经济效益审计学[8];张龙平、李长爱认为,子学科包括基本审计学、职能审计学、相关审计学[9];INTOSAI认为,审计业务类型分为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合规审计[10];GAO认为,审计业务类型分为财务审计、鉴证审计、绩效审计[11];此外,我国广泛流传的观点是按审计主体将审计分为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三大体系。四分法将审计学科体系分为四个子学科,包括审计学原理、财务审计学、经济效益审计学、专业审计学[12]。
少量文献涉及审计学科建设。王家新讨论了审计学的学科定位、审计学科的知识结构与学科体系,以及审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的关系[13]。曾晓虹、刘海燕认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是一种工作上的分类,以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审计方法三个方向代替工作分类法进行学科建设更科学,更符合学科自身发展逻辑,有利于理论的抽象与概括[14]。
现有文献已经为我们进一步认知审计学科属性、审计学科体系和审计学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却并未从理论上说清审计学科属于何种学科、何层级的学科。学科体系的建构要以学科层级为基础,学科层级未确定,学科体系建构就没有基础;而学科属性和学科体系这些基础性的问题不能确定,学科建设的讨论也就失去根基。总体来说,需要将审计学科属性、审计学科体系和审计学科建设贯通起来讨论。
三、审计学科的学科属性
对于学科属性人们有多种理解,本文讨论审计学科属性时主要关注三个问题:第一,审计学是否是一门独立学科;第二,如果是独立学科,其属于何层级;第三,如果不是学科门类,那么审计学科属于何种学科门类。从理论上阐释清楚上述三个问题,是审计学科属性研究的核心内容。
(一)审计学科是独立的学科
毛泽东同志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15]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所规定的学科设置基本条件之一就是“具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可见,审计学科是否是独立的学科,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第一,是否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第二,是否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下面,我们从上述两方面做详细的阐述。
1.审计学科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
与不少的学科是以某类特定现象为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一样,审计学科也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研究对象,那就是审计现象。审计现象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其他现象无法涵盖,也无法作为其他学科的研究内容。作为客观存在,审计现象具有有悠久的历史。根据现有文献,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就已经有监督官负责财政收支检查监督[16];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已经设置了负责审计职掌的宰夫官职[17]。后来,在历史的长河中,审计分为多个主体分别发展,出现了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民间审计、军队审计这些审计主体。到了今天,这些不同审计主体的审计已各具特色。不同国家的政府审计各有侧重,发达国家以绩效审计为主,而发展中国家则注重合规审计;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内部审计主题;民间审计以会计报表审计和制度审计为主;军队审计在审计客体、审计内容、审计业务类型及审计结果应用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
从表面来看,上述这些审计主体涉及的审计现象纷繁复杂,但是仔细观察就能看出,无论何种审计现象,审计主题都是其基础性要素。这些审计都是首先围绕审计主题来收集审计证据,然后就审计主题与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发表审计意见。那么,审计主题又有哪些呢?总体来说,审计主题有四类:行为主题关注履行经管责任的各种行为,主要是财务收支活动和业务营运活动;信息主题是表现经管责任履行过程和结果的各种信息,可以分为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两类;制度主题关注与经管责任履行相关的各种制度。各种各样的审计现象都可以归结为上述审计主题或它们相互的组合。例如,财务审计的审计主题是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的核心主题是业务信息,合规审计的核心主题是财务收支行为和业务营运行为,制度审计的核心主题是制度,而经济责任审计是综合性审计,涉及多类主题。将审计主体和审计主题组合起来,现实生活中的审计现象大致如表1所示。
表1中的这些审计现象是否具有独特性呢?或者说,这些审计现象是否已经属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呢?
财务审计的审计主题是财务信息,其最相邻的学科是财务会计学。长期以来,审计学之所以作为财务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原因是财务审计和财务会计的共同对象都是财务信息。然而,财务审计和财务会计对财务信息的关注角度是不同的。莫茨等指出:“把审计作为会计一个分支是完全错误的,审计并不是会计一部分,审计另有渊源,它们是同事关系,会计是对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而审计是检查上述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妥当性。”[18]财务会计关注如何生产财务信息,而财务审计关注如何鉴证财务会计的财务信息生产过程是否符合既定标准,两者的角度完全不同,财务审计现象无法作为财务会计学的研究对象。
业务信息是财务信息以外的各类信息,是社会经济统计的产品,以业务信息为主题的主要审计业务是绩效审计,其最相邻学科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绩效审计和社会经济统计都关注业务信息,但是关注角度不同,社会经济统计关注如何生产社会经济统计信息,而绩效审计则关注如何鉴证业务信息生产过程是否符合既定标准。所以,以绩效审计为代表的业务信息审计无法作为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合规审计关注的是行为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其相邻学科是经济法学(包括经济犯罪学、经济刑罚学等)。经济法学相关学科研究的是各类经济犯罪行为及其惩罚,而合规审计研究经济违规行为的查找及其惩处。经济违规行为与经济犯罪行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经济违规毕竟不是经济犯罪,所以经济违规行为并未纳入经济法学相关学科的研究。因此,合规审计并不能成为经济法学相关学科的研究对象。
制度审计关注制度是否存在缺陷,其相邻学科是管理诊断学。那么,制度审计能否作为管理诊断学的研究对象呢?从表面来看,管理诊断和制度审计都要寻找制度缺陷,似乎有较多共性,然而,二者其实存在重要区别:第一,独立性要求不同。独立性是制度审计的灵魂,而管理诊断并不要求具有独立性。第二,履行的功能不同。制度审计主要发挥制度鉴证功能,在此基础上,可以发挥咨询功能,也可以不发挥咨询功能;而管理诊断主要发挥制度咨询功能。第三,发表意见的要求不同。管理诊断并不一定要发表意见,而制度审计则必须对制度整体有效性发表意见。第四,法律责任不同。管理诊断并不针对制度的有效性发表意见,所以也不会因此而承担法律责任,而只是承担合同约定责任;制度审计则必须对审计结论承担法律责任。基于上述差异,制度审计不能纳入管理诊断学的研究对象。
综合上述分析,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合规审计、制度审计这四类主要的审计现象都不能纳入相邻学科的研究对象。相邻学科是如此,与审计现象较远的学科就更不会将审计现象纳为研究对象了。所以审计学科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
2.审计学科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
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这只是证明了审计学科作为独立学科的必要性,那么,审计学科作为独立学科是否具有可行性呢?判断的重要标准就是审计学科是否具有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
从审计理论来说,目前,审计理论体系已经形成。第一,以审计一般为研究对象,围绕审计基本问题,形成了审计需求理论、审计本质理论、审计目标理论、审计主体理论、审计客体理论、审计内容理论、审计方法论理论、审计环境理论;第二,以审计主体为研究对象,形成了政府审计理论、内部审计理论、民间审计理论;第三,以审计内容为研究对象,形成了财务审计理论、绩效审计理论、制度审计理论、合规审计理论;第四,以审计客体为对象,形成了不同客体的审计理论,如财政审计理论、金融审计理论、企业审计理论、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工程审计理论、资源环境审计理论等;第五,以审计方法为研究对象,形成了审计方法理论,如计算机审计理论、联网审计理论、数据式审计理论、大数据审计理论等;第六,审计文化及不同朝代的审计史研究也颇有成果。总体来说,从不同的视角已经形成了多种审计理论分支,这些理论集合起来,构成了蔚为大观的审计理论体系。
从知识基础来说,目前,已经形成了不同层级、不同视角的知识体系。首先,以审计一般为研究对象,形成了包括取证模式、取证方式、取证程序、取证方法在内的审计取证知识体系;第二,以不同的审计内容为研究对象,形成了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合规审计、制度审计知识体系;第三,以审计主体为研究对象,形成了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民间审计知识体系;第四,以审计客体为研究对象,形成了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等知识体系;第五,以审计方法为研究对象,形成了计算机审计、联网审计、数据式审计、大数据审计等知识体系。总体来说,从不同层级、不同视角形成了支持审计实务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组合起来,成为蔚为大观的审计知识体系。
从研究方法来说,对学术研究而言,许多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趋同,审计学科的研究方法与经济学、管理学趋同。但是,从审计工作方法来说,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合规审计、制度审计等各类审计业务具有共同的技术逻辑,并且,这种技术逻辑是其他工作所没有的,这种技术逻辑就是围绕特定主题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相符程度,采用系统方法收集证据,搞清楚特定事项的真实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特定主题的审计意见,这种特定事项就是审计主题[10,18-20],上述技术逻辑过程如图1所示。
首先,由于各种原因,审计师需要对特定事项(审计主题)发表意见,而发表意见的角度有多种选择,这就需要为审计主题确定审计目标(真实性、合规性、效益性、健全性);很显然,审计主题的营运必须遵守一些规定,这就是审计标准;在此基础上,审计师用系统方法搞清楚审计主题的真实状况,这就是审计取证;然后,审计师根据审计证据,判断审计主题的真实状况与审计标准之间的一致性,并从真实性、合规性、效益性、健全性角度对审计主题发表意见。上述这个逻辑过程是所有的审计业务所共有的,并且在其他的工作中没有这种技术逻辑。
总体来说,审计学科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
(二)审计学科是一级学科
以上阐释了审计学科作为独立学科的原因,接下来的问题是,它是属于何种层级的独立学科,是二级学科,还是一级学科,抑或是学科门类?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学科门类是对具有一定关联性的学科的归类,一级学科是具有共同理论基础或研究领域相对一致的学科集合,二级学科是组成一级学科的基本单元。作为一个学科门类,审计学科还没有形成如此规模的体系,那么,它能否作为现有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指出,我国共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13个学科门类。上述13个学科门类中,审计学科可能归属的学科门类包括经济学、法学、管理学,问题的关键是,审计学科属于这种学科门类的何种一级学科。
经济学的一级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很显然,审计学不属于理论经济学。而应用经济学主要指应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性的学科,审计学并不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性,所以也不属于应用经济学。
法学的一级学科有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安学。显然,审计学不属于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安学,而法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许多审计现象并不属于法律现象,所以审计学也不能归属法学。
管理学的一级学科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显然,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只是某个部门或某个领域的管理科学,审计学不属于这些一级学科,而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审计学的方法论与其有重大差异,所以审计学不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
既然如此,审计学科不能作为二级学科归属于现有任何一级学科,而其自身又未发展到成为学科门类的规模,同时,前文已经分析过,审计学科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并且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所以审计学科是一级学科。
(三)审计学科可能归属的学科门类
审计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从学位属性来说,其学科门类还需要加以确定。前已叙及,审计学可能归属的学科门类包括经济学门类、法学门类、管理学门类。
经济学门类的共同特点是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审计学研究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合规审计、制度审计等审计现象,这些审计业务对促进有限或者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会有一定的作用,财务审计通过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绩效审计通过提高鉴证和评价绩效水平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合规审计通过提高行为合规水平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而制度审计则通过优化制度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所以上述四类主要的审计业务都能一定程度上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从而都具有经济学的属性;但是,审计学本身并不研究有限或者稀缺资源合理配置问题,所以其研究方向与经济学又存在较大的差异。
法学门类的一级学科有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安学,这些一级学科的共性不明显,所以法学门类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门类,其他学科门类无法纳入的一级学科,都可以归属法学门类,如果审计学科无法归属现有的其他学科门类,当然可以归属法学门类。然而,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法学门类,这就是主要从其一级学科——法学所具有的特征来理解法学门类。法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许多审计现象不属于法律现象,所以审计学也不能归属法学。但是,法学和审计学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方法论的相似性,二是目的的相似性。从方法论来说,前已叙及,审计学科的技术逻辑就是围绕特定主题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相符程度,采用系统方法收集证据,搞清楚特定事项的真实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特定主题的审计意见。上述技术逻辑表现为“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的基本审计职业道德。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基本的法律理念,从技术逻辑上来说,也就是先要搞清楚嫌疑人犯罪事实,在此基础上将犯罪事实与法律条款相比较,以确定是否犯罪、犯何种罪。因此,司法裁决和审计工作在方法论上具有相似性。就工作目的来说,审计工作是通过查处对既定标准的偏离来促进既定标准得到遵守,从而维护以既定标准为基础的秩序;司法工作通过惩治犯罪行为来促进法律得到遵守,从而维护以法律为基础的秩序。所以,总体来说,审计工作和司法工作都以维护某种秩序为目的,二者具有相似性。既然审计学与法学具有上述共性,审计学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法学的同类项而归属于法学门类。但是,上述相似性主要体现在审计学科的合规审计中,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和制度审计并不显著地具有上述相似性,所以,整体而言,审计学不宜作为法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
管理学门类的共同特点是研究人类社会管理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及规律,审计学科研究的财务信息、业务信息、经济行为、经济制度都是人类社会管理活动中产生的现象,审计学要服务于人类对各种现象的管理活动,也可以说,审计本身也属于人类社会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所以研究这些现象的审计学科可以归属于管理学科门类。
综上所述,审计学科具有一些经济学门类的特征,但整体上不宜作为经济学下的一级学科;审计学科中的合规审计具有法学门类的特征,但整体上不宜作为法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审计学科主要具有管理学门类的特征,可以作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这种学科归属的多样性,正是审计学科交叉属性的体现。事实上,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只有一级学科而并无学科门类之说,在学科发展的今天,由于研究对象交叉、研究方法趋同,要想说清楚哪个一级学科只属于何种学科门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审计学科归于何种学科门类并不重要,关键是如何构建自己的学科体系。
四、审计学科的学科体系
二级学科是组成一级学科的基本单元,每个二级学科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一级学科研究对象的细分。既然审计学科是一级学科,那么,其二级学科又有哪些呢?从人才培养来说,二级学科也就是本科招生的专业,在实际工作中要形成一种职业岗位。我们根据这两个原则来阐释审计学科的二级学科体系。
根据上述原则,审计学二级学科包括:基本审计学、审计技术方法学、政府审计学、内部审计学、民间审计学、军队审计学。
基本审计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各类审计共同的审计概念、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二是各审计的审计原理,包括财务审计原理、绩效审计原理、合规审计原理和制度审计原理。
审计技术方法学主要研究传统审计技术与现代审计技术。现代审计技术主要研究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及信息技术在各类审计中的应用。
政府审计学包括五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审计理论;二是基本审计学原理和审计技术方法学在政府审计中的应用;三是政府审计管理;四是政府审计国际比较;五是政府审计史。
内部审计学包括五方面的内容:一是内部审计理论;二是基本审计学原理和审计技术方法学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三是内部审计管理;四是内部审计国际比较;五是内部审计史。
民间审计学包括五方面的内容:一是民间审计理论;二是基本审计学原理和审计技术方法学在民间审计中的应用;三是民间审计管理;四是民间审计国际比较;五是民间审计史。
军队审计学包括五方面的内容:一是军队审计理论;二是基本审计学原理和审计技术方法学在军队审计中的应用;三是军队审计管理;四是军队审计国际比较;五是军队审计史。
上述六个二级学科都可以作为本科招生专业,其中的基本审计学和审计技术方法学是不区分专业方向的审计学,其他各二级学科都是有专业方向的审计学。
五、审计学科建设
既然审计学科是独立的一级学科,那么如何进行学科建设呢?这可以从两个层级来讨论:一是宏观层级,主要是与学科相关的政府部门如何推动审计学科建设。二是微观层级,主要是各相关高等学校如何进行审计学科建设。由于审计学科在不同的学校具有不同的学科重要性,因此需要因“校”制宜。本文将从宏观层级来讨论审计学科建设——相关的政府部门如何推动审计学科建设。
一般来说,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及方向、学位点、学科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等要素建设,相关的政府部门在上述各方面都应发挥重要的推动和管理作用。
(一)学科定位及方向
学科定位对审计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审计学基本上没有学科地位,属于管理学门类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会计学二级学科所属的三级学科。本文前已论及,审计学应该是独立的一级学科,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推动审计学科成为一级学科。
一般来说,二级学科是学科研究方向的基础,在审计学成为一级学科之后,要集专家及业内人士的智慧,以二级学科体系为基础,基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提出服务于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科方向。当然,这个学科方向是宏观性的,是基于整个国家的战略需求的,到了某个具体的审计学科建设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基础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宏观学科方向为指导,构建自己的特色学科方向。
(二)学位点
目前,审计学已经有学士点、硕士点,但尚无博士点,有少数学校在工商管理博士点下有审计学方向。这种学位点状况,一是限制了高层级的审计人才培养,二是不利于审计学科按自己的学科规律发展。因此,相关的政府部门要推动设立独立的审计学博士学位,有两个路径:第一,基于实务导向的高层级审计人才的需求,推动建立审计学专业博士学位;第二,由于我国是按一级学科设立学术型博士学位,因此在推动审计学成为一级学科之后,一些符合条件的学校可以顺理成章地设立审计学博士学位(学术)。
(三)学科队伍
学科队伍是学科的基础,没有学科队伍,学科就是空中楼阁。学科队伍建设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二是学科梯队建设。上述两个方面,主要是靠各学科建设单位自己的努力,但相关政府部门也可以大有作为。第一,建立审计学科带头人培养的专项基金,通过这个专项基金来支持审计学科带头人的成长,如财政部主管、委托中国会计学会管理的“会计名家工程”就属于这类项目,教育部及一些省区市也有类似的项目。第二,建立学科梯队建设的专项基金,通过这个专项基金来支持学科梯队建设,如财政部主管、委托中国会计学会管理的“会计领军人才”就属于这类项目,教育部及一些省区市的教学团队、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都属于这类。第三,为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提供实践挂职机会,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结合,目前,审计署为南京审计大学提供的教师挂职项目就属于这类性质。
(四)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方面,各高等学校各有自己的特点,相关的政府部门在这方面也可以大有作为,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为审计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相关的政府部门可以基于审计工作的实践需求对各层级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指导意见;第二,为各层级的审计学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第三,推动案例教学,为各层级的教学提供真实的教学案例资源。
(五)科学研究
审计学科的科学研究是审计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目前主要由各学科建设单位自己组织,相关政府部门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路径:第一,设立专门的审计学科研究基金,按年度筛选项目予以支持,目前,审计署主管、委托中国审计学会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管理的年度重点课题属于这种性质,财政部主管、委托中国审计学会管理的年度科研项目也有审计类项,也属于政府支持的审计科学研究。然而,这两个部门的专项基金的规模都很小,难以满足作为一级学科的审计学发展之需要。而审计学科未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其地位并未显现,使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部的课题申报中经常出现由外行评定的情况,立项项目很少。第二,定期组织专题性学术研讨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审计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专门研讨,以提升科学研究的针对性。第三,相关的政府部门还可以定期组织科学研究评奖,对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成果予以奖励。
(六)学科基地
相关的政府部门在推动学科基地建立方面主要有两个路径:一是研究基地建设,二是重点学科建设。设立专项基金,推动审计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是推动审计学科研究水平的重要路径。目前,审计署委托其下属机构已经与几所高校建立了审计研究机构,但是尚无教育部层级的重点研究基地,今后,相关的政府部门要继续推动审计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一方面要推动一些专业国家级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建设,另一方面还要增加一些研究基地,各基地要有自己的定位。推动审计学重点学科建设是全方位提升审计学科水平的重要举措。相关的政府部门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来遴选和支持审计学重点学科建设。一般来说,审计重点研究基地要以重点学科为基础,没有重点学科,其审计科学研究就达不到一定的规模,也就失去作为重点研究基地的意义,所以首先要遴选重点学科,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点研究基地的遴选和支持。
六、结论和启示
审计学科是审计人才培养和审计理论研究的基础,进而也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基础,审计学科之建立对审计事业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审计学科属性、学科体系及学科建设高度相关,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将审计学科属性、学科体系和学科建设贯通起来讨论。
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合规审计、制度审计这四类主要的审计现象都不能被相邻学科纳为研究对象,相邻学科是如此,与审计现象较远的学科就更不会将这些审计现象纳为研究对象了,所以审计学科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同时,审计学科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因此,审计学科是独立的学科。
审计学科还未发展到成为学科门类的规模,而现有一级学科都无法容纳它,因此,它是独立的一级学科。
由于审计学科的交叉性质,它与管理学门类、经济学门类、法学门类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与管理学门类相似性更多,因此应该属于管理学门类。
从人才培养来说,二级学科应该是本科招生的专业,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要形成一种职业岗位。根据上述原则,审计学二级学科包括基本审计学、审计技术方法学、政府审计学、内部审计学、民间审计学、军队审计学。
相关的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等各种措施来推动审计学科建设,在学科定位及方向、学位点、学科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的研究表明,审计学的学科属性、学科体系和学科建设三者密切相关,只有明确审计学科的学科属性,才能有科学的学科体系,而学科属性、学科体系又是学科建设的基础,缺乏学科属性、学科体系之正确认知,审计学科建设难以真正推动审计理论的发展和审计人才培养的优化,服务审计事业发展也就失去基础。同时,审计学科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相关的政府部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