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一线人员皮肤损伤的预防与治疗进展

摘要:文章综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护中消毒剂、防护器具引发一线防疫人员皮肤黏膜损伤理化因素及临床特征,探讨防护措施和治疗方法。加强一线防疫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向人民群众宣讲皮肤黏膜健康教育知识,提高自身健康水平,提升防疫人员战斗力,同时为开发新型防护用品材料、防护器具提供思路。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皮肤黏膜损伤 预防 治疗


自2019年1231日武汉市首次通报不明肺炎病例之后疫情迅速蔓延至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型冠状病毒(COVID-2019)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性消毒剂均能有效灭活病毒。目前,全国上下一盘棋,在举全国之力打赢这场攻坚战中,清洁消毒和防护器具是奋战在抗疫一线人员的盔甲和防护利器。但这些防护措施也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皮肤黏膜损伤,我们就防护消毒器具、用品引起的皮肤黏膜损伤及防治方法进行综述。

1 清洁剂和消毒剂引起的皮肤粘膜刺激性损伤

清洁与消毒所起的作用在人类与传染病的抗争中功不可没。清洁是利用清洁剂的湿润、渗透、乳化和分散等作用使病毒脱离皮肤进入水中达到清洁的目的;消毒是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COVID-2019抗力一般,常用消毒剂如乙醇和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常规浓度即可灭活[1]。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其最外层的角质层、皮肤角质化胞膜和皮肤脂质共同组成皮肤的屏障结构。健康皮肤的表面pH值为46[2]。皮肤的屏障功能及皮肤的弱酸性特点可有效防护外界物理、化学和机械性损伤。但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性消毒剂会使皮肤表面的皮脂膜遭受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从而容易受到外界物理、化学和机械刺激引起损伤。研究发现,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消毒负效应,如含有聚六亚甲基双胍酸盐、乙醇、醋酸氯己定的手消毒剂可造成皮肤红斑、丘疹、瘙痒、肿胀、刺痛和干裂等症状;含有次氯酸钠、三氯异氢尿酸的环境消毒剂则会引起眼睛干涩、流泪、畏光、流鼻涕、喉咙干燥和干咳等不适症状[3-9]

防治方法:根据皮肤类型选择不同类型护肤剂。干性皮肤选择含油及乳化剂成份较高的乳剂或膏剂,油性皮肤选择含油及乳化剂成份较少的乳剂或膏剂。长时间佩戴防护设备者,可涂抹保湿时间较长而且无刺激或刺激性小的霜剂、乳剂。如含维生素E、透明质酸、神经酰胺和尿素等成份的护肤产品。

2 防护器具所致的皮肤黏膜损伤

2.1 压伤

主要为护目镜、口罩、护面屏、隔离衣系带、鞋套及帽子上的松紧带等防护用品与皮肤紧贴部位接触时间过长或佩戴防护器具过紧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产生缺血、缺氧和营养物质缺乏引起。其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强烈和(或)长期的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所致。软组织对压力和剪切力的耐受性可能受到微环境、营养、灌注、并发症以及软组织自身状态的影响[10]。轻则表现为压痕和红斑,重则出现糜烂、水疱,甚至继发感染和溃疡等。

2.1.1 预防

保持血液循环、避免长时间持续的压力、避免极端温湿度,维持良好的微环境、避免感染和液体刺激是预防压伤的重要因素[11]。(1)根据个人体型选择型号大小合适和松紧适宜的防护用品,调整防护用品的松紧程度,既避免过松防护效果不佳,又要避免局部过紧;(2)戴防护用品前涂上保湿乳或者凝胶,如含有透明质酸等成分,与皮肤亲和度好,有一定的舒缓作用,可减轻皮肤与口罩、帽子和护目镜的压力;(3)皮肤较薄嫩部位贴减压辅料如水胶体或溃疡贴后再佩戴防护用具.利用新型透明贴或泡沫敷料特点进行裁剪,使敷料形状与器械压迫处形状相吻合,从而达到局部减压,降低医疗设备相关的压力性损伤风险[12];(4)定期在不影响防护效果下微微调整防护用品位置,避免单个部位长时间受压;(5)不影响防护效果情况下可轻微按摩或按揉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1.2 处理

轻微压痕去除防护用品及器具后可自然消退;局部红斑和肿胀者,使用生理盐水,无生理盐水者可用凉开水冷湿敷后外涂保湿剂或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肝素钠乳膏等[13-14];皮肤破损和糜烂,局部外涂抗菌剂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克林霉素凝胶及红霉素软膏等预防感染,并用无菌纱布或吸水性敷料贴覆盖,局部保持干燥;有条件者可进行物理治疗,如红光照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炎症消退[15]

2.2 浸渍

主要是由于长时间佩戴橡胶手套、防水鞋等导致皮肤蒸发的水分不能及时扩散到外部而使皮肤角质层吸收水分过多至皮肤变软和发白,浸渍处皮肤容易剥脱,形成糜烂或继发感染。常见于手足掌部。防治方法:尽可能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后涂抹保湿霜,使皮肤向外蒸发的水分减少。可穿吸水性强的速干袜。出现感染者处理同压伤。

2.3 皲裂

主要发生于手部。频繁使用消毒剂尤其是含有乙醇成份者易于引起皮肤干燥,出现线状裂纹,重者出现疼痛和出血。另外因工作环境、面部佩戴防护器具长时间不能饮水造成口唇和鼻腔粘膜干燥,也易于出现。防治方法:每次清洁后涂抹护肤品,特别是保湿性强、含有透明质酸和神经酰胺等促进皮肤屏障功能修复的护肤品。保湿霜的使用能改善皮肤干燥,增强皮肤屏障功能,提高皮肤抵御外部刺激的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16]。穿戴防护器具前饮用少量淡盐水。出现裂口后可使用低浓度水杨酸软膏和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17];出现疼痛,可加用激素类药膏。

2.4 痱子

由于长时间穿着不透气防护服使局部出汗过多和湿度高有关。主要有白痱、红痱和脓痱3种类型。白痱主要表现为针尖至米粒大透亮的小水疱,无炎症反应,一般无自觉症状,主要发生在躯干部。红痱主要发生在躯干和间擦部位如肘窝、腋窝、颈部、女性乳房下及腹股沟等部位。主要表现为针尖大小红色丘疹和丘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可表现为瘙痒和灼热;脓痱主要由红痱发展而来,主要为丘疹和小脓疱;伴有灼热和瘙痒感。防治方法:穿脱防护服前后洗浴,可着宽松和厚薄适宜速干内衣;出现痱子后温水洗净,揩干后撒上粉扑、痱子粉或炉甘石水粉剂、收敛干燥和止痒;忌用软膏类、糊剂和油剂。避免热水和肥皂水洗烫。有继发感染者,脓疱未破者外擦1%樟脑和10%硫磺炉甘石洗剂,一日多次涂擦。樟脑可止痒,可使患者停止搔抓,硫磺具有杀菌作用,脓疱大多于35天内干燥脱落。如有较大脓疱可消毒针刺破庖壁,干净棉球吸干脓液[18]。再外涂康复新液等药物,促进愈合。若痂皮脱落,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和夫西地酸乳膏等药。

2.5 摩擦红斑

也称间擦疹,主要是皮肤天然皱襞的相对皮面部位受温暖、潮湿和相互摩擦等刺激,使局部皮肤血管扩张充血导致。常见于颈部、腋窝、乳房下、脐周、腹股沟、关节屈面、肛周、指缝和足缝等处。特别是肥胖者多见[19]。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出现糜烂、溃疡。防治方法同痱子。

3 紫外线所致皮肤黏膜损伤

紫外线消毒灯波长为200~275 nm,属于短波紫外线,对人体伤害较大,短时间照射即可灼伤皮肤。接触紫外线后皮肤黏膜出现红斑、灼痛和水肿;眼部常在照射后68 h出现电光性眼炎,表现为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流泪、眼部干涩及异物感等症。另外,部分波长在200 nm以下的紫外线能分解O2分子产生臭氧后引起头晕和恶心等不适症状。防治方法:开启紫外线灯前做好准备工作,开启后立即离开,必要时在监测操作前戴防护眼镜、防护面具、穿长袖、长裤工作衣及戴手套,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直接损害[20],避免直视已经开启的紫外线灯;关闭后开窗通风。皮肤损伤治疗同压伤治疗方法,疼痛时可口服止痛药,局部外用利多卡因乳膏、激素类药膏;电光性眼炎可使用氧氟沙星和贝复舒滴眼液,疼痛时可使用局麻药如罗卡因、利多卡因,必要时眼科就诊使用角膜绷带镜治疗[21]

4 变态反应性皮炎

由外源性物质引起,主要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2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环境过敏原的一种特异的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致敏源浓度低,如合成橡胶的成分和皮革中的铬酸盐等;刺激性皮炎主要常常是由单一强刺激物引起,部分也有接触性皮炎主要为原发性刺激物[22]。清洁剂、消毒剂、口罩、防水鞋、橡胶手套等与接触部位发生边界清楚的、有时是与接触物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红斑,重者出现水疱和糜烂[23]。常无明显潜伏期,患者自觉瘙痒明显,部分有烧灼感和刺痛感,无潜伏期。去除刺激物,停止接触后好转。如手套、防水鞋引起的境界清楚与接触物红斑[24]。疫情开始时,因人员和防护用品紧张,部分医务工作者无法上厕所而穿戴纸尿裤出现尿布皮炎[25]。防治方法:立即停用可疑致敏产品,更换其他类型或材质的洗消产品或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致敏刺激物。若无明显主观症状,可不予特殊处理;若有红斑伴轻度瘙痒,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弱效类激素药物如地奈德乳膏等;若红斑、丘疹伴瘙痒明显,可外用卤米松乳膏、糠酸莫米松等强效类激素;出现水疱,则宜用溶液类制剂如哈西奈德溶液和地塞米松针剂、康复新液等溶液湿敷[26],同时保护皮面,防止破损和感染,必要时外用莫匹罗星等抗菌药物,同时可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依巴斯汀、氯雷他定和奥洛他定等抗组胺药物[27]。严重者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及醋酸泼尼松片等。

5 继发感染性皮肤疾病

由于潮湿、多汗加上饮食不规律、精神紧张、焦虑及睡眠不佳,皮肤容易发生细菌、真菌感染、潜在病毒复发或者原发性皮肤病加重。足部易发生足癣,腹股沟、会阴和臀部发生股癣,腋窝及躯干部发生体癣。表现为局部边界清楚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红斑、丘疹和水疱,有时伴脱屑,自觉瘙痒明显;足部还易继发微细棒状杆菌感染引起窝状角质松解症[28]。主要表现为直径0.53 mm圆形的角质剥蚀,足部虫蚀状外观。油性皮肤者头面部、背部及臀部发生毛囊炎,主要为局部毛囊性炎性丘疹和脓疱,或者原有痤疮加重。部分人员发生疖肿甚或丹毒,局部肿胀伴明显疼痛。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生单纯疱疹或者带状疱疹等病毒性疾病。主要表现局部红斑基础上出现聚集性水疱,伴疼痛、瘙痒,有时会出现体温升高。单纯疱疹易发生在头面部,带状疱疹多发生于腰部。防治方法:尽可能及时更换防护用品,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饮食营养均衡、作息规律。勤清洗足部,确保频繁换洗袜子及鞋子,可有效减少足癣的发生率;真菌性皮肤病可选用复方酮康唑软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和复方水杨酸溶液等药物外涂;对于大多发生在皱褶部位的皮肤念珠菌病,注意改善局部皮肤环境与抗真菌治疗同样重要[29]。细菌感染者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红霉素软膏、金霉素软膏和克林霉素凝胶等[30]。重者口服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克肟等。病毒感染可口服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或者伐昔洛韦片[31-32];局部外用干扰素凝胶和阿昔洛韦乳膏等。

6 其他

由于疫情发生在冬春季节,因当地天气阴冷为保暖可能会使用热水袋、电热褥和热帖等,使用不当时可能造成火激红斑甚至发生烫伤[33]。部分还可因局部受压出现压力性荨麻疹,环境温度改变、精神紧张等出现寒冷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及神经性皮炎等。

7 结语

总之,此次防疫任务重,投入战斗中的医护人员、警察和殡仪馆工作人员等一线人员多,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及承受精神压力增加易造成机体免疫状态发生变化,同时反复洗消、防护器具的使用、工作环境等因素一方面对皮肤黏膜产生直接刺激、伤害而发生刺激性和过敏性疾病;另一方面防护用品又可直接造成皮肤黏膜发生压伤、浸渍及痱子等物理性皮肤病;同时潮湿及多汗又易发生感染性疾病。所以,应选择合适的洗消产品,佩戴型号合体、松紧适宜的防护器具、洗浴后及时涂抹适当护肤品,穿着厚薄适中的轻便、凉爽、柔软、利汗、导汗的防护服和速干内衣[34]。同时做好不良事件的自查自护,出现症状时去除诱发因素,尽早治疗。呼吁大力开展卫生健康宣教工作,掌握必要的医学公共卫生知识和应用能力。同时亟待开发防护性强、透气、轻便、不影响一线人员正常饮水和排泄等单兵装置设备。

参考文献

[1]吴安华,黄勋春.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2):1-5.

[2]郭慧敏,程晖,张学军.皮肤屏障与银屑病研究进展[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7,10(4):224-226.

[3]胡建玲.戊二醛应用于内镜消毒灭菌的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5):3097-3098.

[4]袁月,张秀,杨滢等.援非抗击埃博拉现场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对工作人员的不良反应[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4):320-322.

[5]范秋萍,钟秀梅,荆建红.两例碘伏类消毒剂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J].中国消毒学杂志,1996,13(4):224.

[6]赵百秋,王天峰,张荣荣.碘伏消毒致皮肤过敏13例诊疗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7):3862-3863.

[7]吴先荣.过氧化氢致不良反应41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7,29(4):549-550.

[8]李新芳,张莉,魏清琴.过氧乙酸引起的不良反应[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4,21(4):341-342.

[9]王佳奇,吴安华,曹晋桂,.5家医院67例消毒负效应案例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8,35(3):176-179.

[10]褚万立,郝岱峰.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2016年压力性损伤的定义和分期解读[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18,13(1):64-68.

[11]张诗怡,赵体玉,乐霄,.微环境与压力性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8):1001-1005.

[12]王月,郑君翠,赵伟玲.水胶体敷料贴在老年患者特殊体位手术中预防压疮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2):91-92.

[13]郑将跃.肝素钠软膏(海普林)治疗色素性紫癜性皮病效果评估[J].海峡药学,2018,30(1):101-103.

[14]官伟军,郑小平,管建松.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软组织挫伤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0,21(23):72.

[15]冯琴,李海英,李宇,.高能窄谱红光联合烟酰胺和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皮炎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8,27(11):53-56.

[16]孙敏,谢红付,施为等含透明质酸的保湿护肤品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30(4):437-440.

[17]王晓,崔平,吴冉,.白芨胶载外源性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促进伤口愈合机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20):2964-2971.

[18]王侠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244-245,492.

[19]唐鸿珊,吴保昌.肥胖与皮肤病[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27(2):120-121.

[20]栾丽娟,李玲玲,冯明军.紫外线灯消毒与监测中的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9):4069.

[21]李娟,白木.角膜绷带镜治疗电光性眼炎的疗效观察[J].河南大学学报,2019,38(1):50-52.

[22]孙建方,高天文,涂平主译.麦基皮肤病理学-与临床的联系[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7:191-192.

[23]武昌俊,蔡标,童琳等.3种临床消毒剂杀菌效果和皮肤刺激性的比较研究[J].安徽医学,2018,39(9):1029.

[24]邱笑飞,李小萍,邱海凡.碘伏消毒残留液引起的妇科术后接触性皮炎的报告[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8):909-910.

[25]寇艳,太荣芬.长效抗菌材料联合赛肤润防治成人尿布皮炎的效果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6,38(5):370-371.

[26]康旭.康复新液治疗接触性皮炎疗效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0):234-235.

[27]陈玉迪,耿鹏,涂平,.抗组胺药物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应用[J].临床药物冶疗杂志,2019,17(1):2623-2626.

[28]方蔷,晏洪波.窝状角质松解症1[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8,47(3):174.

[29]刘维达.皮肤真菌病的防治策略与治疗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7,24(3):145-146,150.

[30]姬粉芝.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抗生素选择[J].皮肤病与性病,2018,40(1):107-109.

[31]魏敏,闫言.带状疱疹的药物治疗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7(11):35-36.

[32]汪治国,张庆波.泛昔洛韦联合1%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单纯疱疹38例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8(2):217-220.

[33]刘随.远红外线电取暖器致20例火激红斑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8,47(2):120-121.

[34]周国泰,姚穆.SARS战役的思考[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3,17(3):190-191.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