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不同类型HPV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关系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HPV与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1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已经被确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以及宫颈癌患者12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HPV荧光PCR技术对HPV进行分型检测,对比低危型以及高危型HPV的年龄与宫颈病变程度。结果:CINⅠ级及CINⅡ~Ⅲ级患者在20~35岁中占的比例最大,宫颈癌患者中则是35~50岁,低危型HPV6/11的感染高峰期为年龄<35岁,高危型HPV16则在50~65岁,HPV18为>65岁,在CINⅠ级患者中HPV阳性最高的是HPV6/11,占82.6%。结论:HPV感染率会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而不断上升,且不同宫颈病变中HPV型在分布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 不同类型; HPV;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关系 
中图分类号 R737.3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114-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062 
宫颈癌属于一种可以预防及可以治愈的疾病,HPV感染将会引起宫颈癌患者的前期病变,主要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因此,需要对患者的不同宫颈病变进行HPV分型,从而得出不同类型HPV的实际感染情况,为宫颈癌提供诊断依据[1]。为了探讨不同类型HPV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关系,本文选取2011年1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已经被确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以及宫颈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1年1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已经被确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患者120例,以组织病理学及细胞学结果作为标准,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30例,年龄18~79岁,平均(35.1±2.9)岁;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60例,年龄17~78岁,平均(36.1±2.9)岁;宫颈癌30例,年龄19~79岁,平均(36.3±2.7)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是利用无菌棉选取的患者宫颈上皮细胞,采用HPV荧光PCR分型技术,从-20 ℃冰箱中取出HPV扩增试剂盒Ⅰ,然后从试剂盒中取出PCR反应管、HPV-DNA提取液及阴、阳性质控品,室温复融,复融后的试剂震荡混匀并瞬时离心5 s。准备PCR管:HPV反应液管试剂盒已经配制并分装好,每次根据实际反应数量取出相应反应液后传至到样本处理区的传递窗内。从4 ℃冰箱取出HPV扩增试剂盒Ⅱ,和HPV-DNA提取液及阴、阳性对照一起转移到样品处理区的传递窗内。检测为4种亚型分别是低危型的HPV6、HPV11及高危型的HPV16、HPV18。 
1.3 观察指标 
(1)详细观察患者的宫颈病变程度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并做好记录。(2)详细观察患者的实际宫颈病变程度情况与不同类型HPV感染之间的关系,并做好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宫颈病变程度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CIN Ⅰ级及CIN Ⅱ~Ⅲ级患者在20~35岁占的比例最大,分别是50.0%、41.7%。宫颈癌患者中占最大比例的年龄段是35~50岁,占33.3%。结果见表1。 
表1 宫颈病变程度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例(%) 
宫颈病变程度 年龄段 
<20岁 20~35岁 35~50岁 50~65岁 >65岁 
CIN I级(n=30) 1(3.3) 15(50.0) 6(20.0) 5(16.7) 3(10.0) 
CIN Ⅱ~Ⅲ级(n=60) 3(5.0) 25(41.7) 7(11.7) 12(20.0) 13(21.7) 
宫颈癌(n=30) 1(3.3) 4(13.33) 10(33.3) 6(20.0) 9(30.0) 
2.2 不同年龄段经PCR检测后患者的HPV DNA情况 
低危型的HPV6/11的实际感染高峰期为<35岁,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16的感染高峰期为50~65岁,且高危型HPV18的感染高峰期年龄>65岁,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经PCR检测后患者的HPV DNA情况 
年龄段 HPV阳性 (例) HPV DNA分型 例(%) 
6/11 16 18 混合 
<20岁(n=5) 4 3(75.0) 0 0 1(25.0) 
20~35岁(n=42) 35 18(51.4) 4(11.4) 4(11.4) 9(25.7) 
35~50岁(n=25) 20 10(50.0) 2(10.0) 5(25.0) 3(15.0) 
50~65岁(n=22) 18 7(38.9) 3(16.7) 6(33.3) 2(11.1) 
>65岁(n=26) 16 4(25.0) 2(12.5) 7(43.8) 3(18.8) 
2.3 不同类型HPV感染情况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关系 在不同类型HPV感染情况下,在CINⅠ级患者中HPV阳性最高的是HPV6/11,占82.6%,而在CINⅡ~Ⅲ级及宫颈癌患者中分别占35.0%、45.5%,明显低于CINⅠ级(P<0.05)。CINⅡ~Ⅲ级及宫颈癌患者在高危型HPV16中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7.5%、27.3%,而高危型HPV18在宫颈癌患者及CINⅡ~Ⅲ级患者中所占的比例是20.0%、18.2%。结果见表3。3 讨论 
现阶段,宫颈癌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关键性环节在于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与宫颈癌的有效筛查,从而尽早发现CIN,并在早期得到科学处理[2]。从不同类型HPV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关系出发,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因素是高危型的HPV感染,高危型的HPV主要包括HPV16及HPV18,会引起不典型的增生,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导致癌变[3]。在CIN以及宫颈癌患者当中,HPV的感染率是非常高的,会随着患者宫颈病变的不断加重而不断升高,大部分HPV感染都是在持续HPV感染条件之下才会引起宫颈癌。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HPV感染在危险性上是存在差异,需要对其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研究[4]。 
表3 不同类型HPV感染情况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关系 例(%) 
宫颈病变程度 HPV阳性 HPV DNA 分型 
6/11 16 18 混合 
CIN I级(n=30) 23(76.7) 19(82.6) 1(4.3) 2(8.7) 1(4.3) 
CIN Ⅱ~Ⅲ级(n=60) 40(66.7) 14(35.0) 15(37.5) 8(20.0) 3(7.5) 
宫颈癌(n=30) 22(73.3) 10(45.5) 6(27.3) 4(18.2) 2(9.1) 
本研究中,CIN Ⅰ级及CIN Ⅱ~Ⅲ级患者在20~35岁中占的比例最大,宫颈癌患者中占最大比例的年龄段是35~50岁,低危型的HPV6/11的感染高峰期为<35岁,高危型HPV16的感染高峰期为50~65岁,且高危型HPV18的感染高峰期为>65岁,在CIN I级患者中HPV阳性最高的是HPV6/11,占82.6%,而在CIN Ⅱ~Ⅲ级及宫颈癌患者中分别占35.0%、45.5%,说明患者的HPV感染率会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而不断上升,而且不同宫颈病变之中的HPV型在分布方面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1]万晓春,杨慧娟,周晓燕,等.高危型HPV亚型及亚型组合检测宫颈癌及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比较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14,24(5):342-348. 
[2]卢洪胜,曹学全,甘梅富,等.宫颈癌及癌前病变NOB1的表达及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2):1958-1960. 
[3]唐霄,杨帆,何英,等.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亚型分布及与宫颈病变关系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4):302-305. 
[4]高冬梅,李小文,张媛媛,等.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micRNA-21表达及与人乳头瘤病毒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117-4118.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