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微课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成为不可逆的趋势,本文针对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在开展精心设计,创设情境,科学布局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课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2-0101-01

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微课是指以视频传播媒介为载体,集中讲解某个知识点详细内容的教学方式。高中语文作为高考的重点科目,我们自然将其列入重点学习的范围,微课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逐渐流行起来。

1.精心设计,追求时效

在传统课堂上,大多数由教师单一口授导入新的知识,而微课则以视频的形式展示课堂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索求知兴趣和情感共鸣。当学习重难点时,如果只是老师拿着课本讲课,课堂气氛不活跃,不仅效率不高,学生记忆力更是不佳。而插播微课视频讲解重难点,辅助教学,则可以迅速突破重点,讲解难点,提醒盲点。

在学习《祝福》一文时,可以将对祥林嫂眼睛的刻画作为重点内容,制成一个微课视频。本文围绕祥林嫂的遭遇,多次刻画她的肖像,其中,对眼睛的描写有十二次。从开始时,“顺着眼”,后来“眼角带着泪痕”,捐了门槛后“眼神分外有光”,被四婶一声喝之后,第二天“眼睛凹陷下去”,临死前“瞪着眼”,等等。通过这些外貌和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心理世界,帮助学生理解祥林嫂坎坷的一生和她的悲剧命运,更加清醒地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同时也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塑造人物形象高超的艺术手法。这样,经过老师精心设计剪裁过微课视频,更加具有针对性,极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2.整合资源,创设情境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下,各种微课平台给全国各地的语文老师提供了更多的借鉴,但网络上的微视频可能不适合每位语文老师自身的授课情况,这就要求老师们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制作出符合自己学生学习情况的微课,同时,要追求更高的审美境界,增加更多趣味性色彩,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吸引学生反复观看,调动大脑多方面感官,强化对大脑的刺激,激发潜能,使记忆更加深刻,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学习《诗经·蒹葭》一课时,教师可以把邓丽君的经典名曲《在水一方》制作成微课视频,将其作为诗情的延伸播放给学生,能够营造一种轻松、典雅的艺术氛围,邓丽君歌声之甜美,学生们的心绪也随之被牵动。而《蒹葭》四字一句,节奏鲜明、流畅,一唱三叹,余音绕梁,将其改编成歌词穿插《在水一方》歌曲之中,让学生学习吟唱,会更为轻松地完成背诵任务。同时,《蒹葭》被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对微视频的观看,能够更加直观展现诗中情景,丰富同学们脑海中的画面。因此,我们能够发现,微课所具备的情境性和由此生发的审美吸引力,可以强化记忆,促进学习。

3.科学布局,活跃思维

制作微课视频的首要标准是“聚焦”,所谓“聚焦”,是指一个微课视频只讲解一个知识点,做到把一个知识点聚焦、整合、深加工。同时注重科学布局,导入要风趣引人入胜,过程连贯,条理清晰,结尾巧妙深刻,如神龙摆尾。整合微课教学拥有一个突出优势是它可以极大限度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的帮助学生拓宽学习的方式和途径,进一步深化和巩固学习知识,不断扩大学生知识面和知识体系,并为其终身学习而服务。

在学习杜甫诗歌时,要做到不仅仅只讲述诗的内容,更要突出杜甫这一伟大诗人,其作为漂泊者的社稷情怀。学生要理解杜甫晚年所作诗歌,必然要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教师就要先收集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所出现的杜甫晚年所创作的七首诗,必要的话还可以增加少量课外阅读,按照一定的线形顺序,例如,“知人论世、社稷情怀、例证分析”的思路,结合杜甫晚年时期的个人经历和历史背景,来创建语文微课视频。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微课视频的内容,带领同学们一边观看微课视频,一边分析和思考,归纳总结出他的社稷情怀为“游子漂泊在外的愁思、对家国不复的忧伤和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这时,可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为例证来重点分析他的社稷情怀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如《咏怀古迹(其三)》,通过赞颂王昭君的心性品德,表达出他对王昭君的凄凉身世的深切同情,寄寓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惨人生,表达了杜甫的一片悲哀之情。至此,整个简短的微课视频,已经有文字,有图画,有讲解,由浅入深,条理清晰,学生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杜甫诗歌气势浑厚,意境深远,悲凉凄清的风格特征。

4.结语

在高中语文课堂使用微课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进步,是未来课堂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中语文老师应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分析,切实做到精心设计,提高效率;整合优质资源,创设优美情境;做到科学布局,活跃学生思维。微課教学的开展和实施,是高中语文课堂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高中语文微课正走向有效设计,走向创新应用,来促进更多高效高质的课堂产生。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