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浅谈如何开发小学语文教材中丰富的美育

【摘要】俗话说得好:没有美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经过美育陶冶的人不是全面发展的人。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优美的语言,令人想象的画面和意境,丰富感人的艺术形象等,这些都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巨大优势。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 审美教育 课堂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概括起来可以包括:形式美、内容美、语言美。教师要善于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挖掘美的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1.形式美

新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非常注重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富有童心童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图画美,尤其是文章配图,有雄伟壮观的祖国山水画,有繁华美丽的都市风景画,有幽静秀丽的田园写生图,有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等。这些优美而富有童趣的插图,色彩明亮柔和、带给学生强烈的审美视觉效果,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编者注重儿童的认知心里和审美需求,注重文章的内涵,使插图有思想美、情感美和艺术美。此外,在体裁上力求形式多样化,不拘一格,有诗歌、散文、童谣、儿歌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读起来朗朗上口,并巧妙地把音乐韵律美和节奏美融入文章,能给学生一种精神愉悦和情感满足,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的有利条件。

2.内容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之作,涉及到古今中外,涵括了天、地、人、物、事等。文章中充满着美的内容,是语文美育的最大资源。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社会、自然、心灵、行为、生活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情趣。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

2.1 赏心悦目的自然美

所谓自然美,是指由一切自然物的颜色、形状、光泽、线条等产生的美。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作者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来说明”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是这样描写的:”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同,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岣,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在作者的描述中,我们似乎感觉到自己正沐浴着从桂林的山水间迎面扑来的微风。这是多么优美的画面啊,正如作者在文章最后所说那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这类文章还有很多,如《鸟的天堂》、《观潮》、《火烧云》等,这些课文都能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遐想,产生愉悦的心情。

2.2催人奋发的社会美

社会美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美,可以包括个体的美和群体的美。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如《飞奔泸定桥》体现了战斗美,《落花生》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学这类文章,要生动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引起强烈的共鸣,使他们产生不可言喻的美感,对他们的思想情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写道: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化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在时间被凝冻的瞬间,董存瑞威武高大的形象,钢铸般的脸,坚毅目光,整体透出这位伟大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教学时,结合插图能使学生感知主人公的整体形象,理解他舍身为国的品质,体会包含其中的壮美和崇高,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憾,这样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将同时受到良好的训练而发展起来。再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与少爷公子们的两种形象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少年闰土”知道海边有无穷无尽其所的稀奇的事”,少爷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脚的天空”。学生便会发现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而少爷们只不过一群孤陋寡闻、鼠目寸光的纨绔子弟。通过强烈的形象对比,在学生的心目中,一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这对于学生来说,难道不是引导他们走向健康人格的有力保障吗?

2.3 启发才智的科学美

科学美指的是从人工创造的各种形体及自然现象、科学现象出来的美。如今是个信息传输非常发达的时代,学生接收信息的途径也很多:电视、电脑、电影等,所以现在的学生思维很敏捷,想象丰富,兴趣广泛。教材中的一些科普小品文对他们更具有吸引力。例如《新型玻璃》这篇文章,向学介绍了各种功能不同的玻璃。有随着一年四季气候变化而自动调节室内温度的空调式玻璃:有自动启动报警装置的防盗玻璃,有随着阳光强弱而变换室内色彩的变色玻璃……,学生对这些内容非常感兴趣,同时也能激发他们更好的发挥想象。学生有时候的奇思妙想说不定就若干年后的高端科技呢。想想我们的宇航员为什么明知危险还要勇登太空呢?那是因为美的开发和创造给了他们无穷的精神力量,所以学习这些内容,也给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精神基础,从而使他们认识到要把理想美变成现实美,还需要自己的主观奋斗,进而提高他们追求美的能力。

3.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篇目,几乎都是语言佳作。词语丰富、精细、生动传神,句式规范、整齐、灵活多变,修辞方式多种多样,这些都体现了语言的艺术美,是语文美育极好的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文中语言的内涵,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教材中语言文字的美感、情趣和思想,使学生受到心灵的净化、智慧的启迪、情感的震撼。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技巧和文采美。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3.1 推敲传神的词语

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例如《鸟的天堂》课文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表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就很难体会出这字里行间所表达的美感。

3.2欣赏优美的句子

教学中要通过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美感。例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作者按时间顺序来描写景色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写夕阳斜照在江面上。”半江瑟瑟半江红”是说江面上有一半照不到太阳,向阳面映照着落日余辉呈现出红色,背阴面照射不到呈现出绿色,红绿相对,互相映衬,斜阳的形象,江面上的形象都很美。”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可怜”二字是诗人对江夜月色特别喜爱,感情上已达饱和程度的一种新爆发;夜月的形象像一弯银弓,夜露的形象在新月的映照下像珍珠一样。教学本课时,让学生边吟读边把夕阳西下、新月初上的美丽景色在脑海中勾连成一幅图画。同学们感到这确实很美,并体会了诗人无限喜悦的心情。再如看图学文《桂林山水》,用一连串的排比句,用优美得近似于诗的语言,描绘了桂林的青山碧水,绿树红花。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联想、体会,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在美的享受中得到了熏陶,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3.3 琢磨富有个性的对话

人物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在引导学生琢磨人物对话时思考,为什么这句话他(她)讲合适,别人讲就不合适,从而体会出入物性格特点乃至思想品质之美。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句话:”四周围黑洞洞的,怎能不碰壁呢?”(告诉我是鼻子碰扁的原因)这含意深刻而又不失幽默的话,既表现了鲁迅处境的恶劣,又暗示了他藐视反动势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琢磨富有个性的语言,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和优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有生命的语文。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总之,要想让学生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人本身之美,就要不断完善学校的”美育”,让学生通过感受美、欣赏美,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观念,从而使庸俗自私低级趣味退避三舍,在些基础上,再创造美,让学生成为美的播种者,美的耕耘者。我们收获的将是美好的明天。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