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省广州市 510405
【摘 要】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是西方科技哲学的重要思想,它将客观意义上的知识从主观意义上的知识中抽取出来,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论证了独立于外部的客观物理世界和内部的主观精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世界3,这在思维方式上突破了传统的心物二元论,促使哲学朝着多元论方向发展。借由“三个世界”理论模型,把中医纳入世界3 的范畴,并由此来观察中医是如何处理三个世界之间的关系的,能使人们更清晰合理地看待中医的价值和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医;三个世界;哲学
西方科技哲学家波普尔在其《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中,首次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这一理论把宇宙分为三个世界:“第一,物理客体或物理状态的世界;第二,意识状态或精神状态的世界,或行为的动作倾向的世界;第三,思想的客观内容的世界,尤其是科学思想、诗的思想和艺术作品的世界。”后来波普尔在《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中,又对三个世界理论做了深入分析和论证,其重点在于为世界3 的客观性、自主性和实在性进行辩护。他始终认为第一世界优先于精神,但我们应该像对世界1 那样,从本体论的高度来把握世界2 和世界3。
中西医作为人类的文明成果, 显然都属于世界3 的范畴,但医学的治疗对象却包含了世界1 和世界2,即人身体的疾病和精神的疾病。二者比较,西医在急救、止痛、麻醉、手术等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对慢性疾病或者亚健康人群却没有太好办法,而中医在这一方面却恰恰拥有优势。之所以形成彼此各有所长的局面,从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中能找到一些答案:
1 中医属于世界3 的范畴,有其客观性、自主性和实在性
1.1 中医的客观性和实在性
中医源于实践。其治疗对象——人的身体疾病——是客观存在的;其治疗手段、工具和理论来源也都具有客观实在性。《素问·异法方宜论》有云:“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这正是对中医治病原理及治疗工具产生的客观实在性的最早描述。
1.2 中医的自主性
中医的自主性体现在一旦它自身的理论框架形成后,随后几千年里在这个框架下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延展。比如由易经中“阴阳五行”概念发展出了五运六气、藏象学说、子午流注、十二经络、中药药性的四气五味等中医理论。中医理论内容在基本理论框架下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如:《内经》之后对《内经》的注解和发挥就不下千万种,《难经》之后中医诊断学说的发展无论后世怎么创新都是在《难经》所框定的“四诊”学说范畴内进行,《伤寒论》中所倡导的“六经”辨证以及经方思想,更是被后世医家奉为中医的圭臬。总之中医的自主性正是体现在这种由内生的原动力推动下的发展的自主性上的。
2 中医非常强调世界2 对世界1 的反作用力
2.1 在致病原因上,中医认为七情皆可致病
《素问. 举痛论》曰:“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灵枢·寿夭刚柔》又云:“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指出凡忧恐忿怒等情志变化,先伤人体气机,导致气机紊乱进而使五脏生病。《红楼梦》中,林黛玉就被描写成因过分忧郁而得了肺痨,并最终香消玉殒,这说明了世界2 对世界1 的反作用。
2.2 在治疗方法上,中医认为精神情志的调节本身就是治疗疾病的良方
如“内摇其真,外劳其形,以亏其阴,以耗其生,宜收视返听于太虚之庭,不可专藉药而已之也。”(《明史·宋濂传·赠贾思诚序》),强调物理治疗要与情志调节相结合才能取得药到病除的效果。《素问·上古天真论》更直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医关于世界2 对世界1 的反作用力的认识如今也慢慢被西医所认可。
3 平衡世界1 和世界2 的关系是中医的“终极使命”
3.1 中医强调“以人为本”
其对身体的调理方式充满了人文关怀,真正维护了世界1 和世界2 的本体地位,是对世界1 和2 的高度遵从。以中医妇产科为例,在对待妇女分娩环节时就有这样的要求:“临产时,宜老成安静二三人伺候,不必多,一切亲族妇女,俱婉言谢却,勿令入房。”(《达生篇》清·亟斋居士撰)。很显然这是为了保证产妇有一个良好的临产环境、避免外在因素影响其情绪。
3.2 中医治病原则
中医是通过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并依据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五运六气等中医理论,来判断五脏六腑、气血经络及身体其他部分的健康状况,从而找出人体疾病的根本原因,正如《黄帝内经》所言的“司外揣内,司内揣外”、《丹溪心法》所云的“有诸内必形诸外”,并根据所诊断的信息以及各方面条件来决定所要采取的治疗手段,如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放血、气功导引等等,以将人体的脏腑气血功能调节回到正常的水平,实现阴平阳秘的气血冲和状态,即所谓如“阴阳自和”状态。这体现了作为世界3 范畴的中医其目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为世界1 和世界2 服务的,而是要把平衡世界1 和世界2——即“身体”和“情志”——的关系作为其“终极使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纪树立编译. 科学知识进化论——波普尔科学哲学选集[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2]( 唐) 王冰注释. 黄帝内经( 第1 版)[M]. 广州: 花城出版社,2004-01-01.
[3]( 东汉) 张仲景著. 伤寒杂病论( 第1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08-01.
[4] 冉青珍, 路洁, 路喜善, 路志正. 谈中医产育思想中的人文关怀[J]. 医学与哲学,2013,34(469):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