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玉1,肖静2,李静1
(1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长春130012;2长春大学管理学院,长春130022)
摘要:首先对研究吉林省地市区域的农村居民消费特征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利用空间经济学模型对1986—2012 年吉林省9 个地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即不同地市的农村居民消费呈现空间集聚现象,9 个地市的农村居民消费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各级政府在制定促进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时,要考虑消费引导的空间作用机制等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地市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空间自相关检验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938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项目“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不足问题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3]第382 号);吉林省教育厅项目“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吉林省经济增长影响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3]第505 号);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吉林省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协调研究”(ZC12092);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2012B324)。第一作者简介:刘子玉,男,1969 年出生,吉林蛟河人,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居民消费。通信地址:130012 长春市新电台街63 号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分院,E-mail:lzy9818@126.com。
通讯作者:肖静,女,1974 年出生,吉林长春人,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物流和消费。通信地址:130022 长春市卫星路6543 号长春大学管理学院 物流系,E-mail:jingxiao662006@126.com。
收稿日期:2014-09-25,修回日期:2014-11-27。
The Research abou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Residents’Consumption
Based on City Area in Jilin ProvinceLiu Ziyu1, Xiao Jing2, Li Jing1(1Changchun University Management School, Changchun 130012, Jilin, China2Changchun University Management School, Changchun 130022, Jilin,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research abou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residents’consumption based on city region in Jilin Province, and then it uses the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to analyzethe panel data about 9 cities from 1986 to 2012 in Jilin province, and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rural residents’consumption appears the phenomenon of the spatial concentration in different cities, and has spatial correlationin 9 country-side. Based on this found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sider the mechanism of the spatialfunction guided by consumption, when it puts forward to the strategy about promoting and developing thestandard of rural resident s’consumption in Jilin Province.
Key words: City Area; The Rural Residents’Consumption; The Test Model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0 引言
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受到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低迷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中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冲击,吉林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也不同程度感受到全球需求暴跌的冲击,就业压力加剧,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吉林省民众的生活。为了应对这种冲击,吉林省应该从发展方式转变上看待问题,要积极扩大内需,特别是要加快形成主要依靠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吉林省通过改变三驾马车中,从前将投资作为第一位的格局,把消费放到了首位,统括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实现吉林省经济增长的长期目标。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拥有1492.7 万农村居民,因此如何解决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问题是摆在吉林省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因为吉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长期低迷,其消费率一致持续在60%以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及邻省[1]。而吉林省的农村居民消费所占比重却持续降低,从1980—2012 年的32 年间下降了近26 个百分点,因此,如何提高吉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引导吉林省的农村居民朝着正确的消费方向前进,也是促进吉林省农村经济增长,调整好经济结构,促进吉林省更好的改善民生的重要决策。吉林省的农村居民消费又存在着区域性的不同特点,特别是吉林省不同地市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同,消费结构也不一样,如何破解吉林省不同地市之间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同的问题,防止经济在不同地市之间的不均衡和集聚现象,同时也是吉林省各级政府改善民生,制定相应经济政策和消费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根据吉林省的省情,并对吉林省地市区域的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价格指数的空间依赖性进行分析,分析吉林省不同地市的农村居民消费的区域差异和集聚特征,为吉林省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文献回顾
理论界认为,消费是一个国家不断向上发展的根本动力,消费是现阶段投资、消费、出口等“三驾马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社会再生产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已不鲜见,一般是通过消费函数对某一个地区的消费进行估测[1];通过扩展性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来计算当地的恩格尔系数[2];也有的通过扩展性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来计算消费倾向,进而进行消费结构的弹性分析等[3]。学者王进[4]对中国的农村居民消费进行了不同区域的分类,并总结出不同区域的消费特征;韩爽[5]分析了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不同区域的影响,通过对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的具体分析,阐述扩大内需政策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学者Ravallio[6]通过对区域性经济与农村居民消费的经济模型的研究来分析不同地域的农村居民消费问题;鲜祖德[7]利用消费函数探讨了扩大内需的办法,通过消费力度来解决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问题;相丽驰等[8]为了研究浙江的农村居民消费需求问题,使用了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林江鹏等[9]采用经济计量函数模型研究中国不同区域的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的支出关系;郑春梅[10]、胡燕京等[11]、张锦宗等[12]也利用不同的计量模型,对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消费进行了探讨。
但是,作者通过中国知网上的相关文献查找可知,通过空间相似性、消费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进行研究农村居民消费的文献并不是很多。调查显示,吉林省地市区域的农村居民消费即存在显著的差异,同时又存在着显著的集聚现象,农村居民消费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根据吉林省各地市的统计公报可知,长春市2012 年的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生活消费支出为5855 元,比上一年增长了9.3%,是白城的3.69 倍,可见吉林省地市区域农村居民的消费空间区域差异比较显著,而且还存在着集聚现象,分析吉林省地市区域的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是否存在着空间的依赖性,分析吉林省地市区域的农村居民消费是否会产生空间差距现象,以及分析产生空间差距现象的原因,等等这些分析都是为提高吉林省各个地级市的消费水平、解决各个地级市消费不均衡,从而提高整个吉林省的消费水平。
2 空间计量模型的相关理论
笔者利用空间自相关检验模型(Global SpatialAutocorrelation)[13-14],根据变量选择不同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对吉林省地市区域的农村居民消费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全域空间的自相关是从整个区域空间来探讨吉林省不同地市的农村居民消费的空间分布情况[15-17]。Moran I 的基本公式见式(1)。
利用式(4)和式(6)的差值来检验吉林省n 个地市区域的农村居民消费是不是存在着全域空间的自相关关系。根据文献[12]中资料可知,空间计量模型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空间滞后模型,它的形式是y=pWy+xβ+ε,另一种是空间误差模型,它的形式为y=Xβ+ε,这里的ε是随机误差项向量,而且ε=Wε+μ,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赘述。
3 吉林省地市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特征研究的实证本论文把吉林省地市区域农村居民人均消费作为被解释变量,把吉林省地市区域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价格水平为解释变量,建立模型,取吉林省的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白山市、松原市、白城市、延边市9 个地级市进行回归分析,以此来验证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数据来源吉林省各年统计年鉴和吉林省各地市的各年年鉴。有的可能缺少某年的居民价格指数,就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代替,因为分析的空间状态,所以利用消费价格指数不会影响具体的分析结果。为了检验吉林省各地市区域的农村居民消费的差异与集聚的规律,本文拟提出2 个假设作为检验的工具,第一个就是假设吉林省各个地市的农村居民消费行为满足于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设理论。第二个就是假设吉林省地市区域的农村居民消费存在着空间集聚的特征。
模型如式(6)。
Cit =αit +β1Yit +β2Pit +μr,t =1,2,?,T ……… (6)这里的C表示消费额,Y 表示收入,P 表示消费价格指数,α与βi(i=1,2)为待估参数,βi表示为边际消费倾向,通过分析模型形成整体上是否成立来研究吉林省各地市区域的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是否取决于收入的绝对水平。笔者选择2012 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所获得的9 个地市区域的计算结果参见表1 所示,拟合优度为0.8725,大于0.8,F值为135.847,伴随概率为1.774e-0.21,说明模型总体上成立,又由于收入变量的参数βi 是0.8014,P 是0,这也说明了吉林省地市区域农村居民收入决定消费,而且边际消费倾向还比较大,所以,满足第一个假设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符合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的原理。
根据表1 的结果可以看出来,模型是成立的,但是模型中还反映出来模型中应该有的常数项没有显现出来,再有就是价格变量的假设检验接受了原假设为0,说明该模型反应的结果与现实生活相违背,这不符合常理,这可能是因为吉林省不同地级市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经济发展不同,消费文化和消费偏好不同等缘故。所以如果利用传统的消费截面数据分析解释不了显著的区域空间差异对消费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的。因此对解释地市区域农村居民的消费与收入、价格间的复杂关系如果采用一般的截面回归分析是难以解释的。
下面利用Moran I 的统计量和零假设检验来估算吉林省各地市区域之间农村居民消费的相关性。从表2 的结果来看,1986—2012 年期间9 个地市区域消费(根据常理,为了不出现伪回归,ECQ 取对数)的Moran I 平均值是0.42748,而且每一年的无空间相关假设的概率也都在0.05 以下,说明了吉林省内相邻的地市区域的消费水平存在着一般意义的正相关,从这一点来看第二个假设是成立的。
最后再以2001 年和2010 年为例进行分析。图1和图2 是2001 年和2010 年吉林省各地市区域人均消费Moran I 指数散点图,根据空间自相关检验模型计算得到Moran I 的2001 年和2010 年统计值,吉林省9个地市区域农村居民消费指数2001 年Moran I 为0.4307,2010 年Moran I 为0.4425。通过计算结果可知,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表现为,消费水平较高的地市是相邻的,相邻地市的消费水平也相近。
图1 和图2 是2001 年和2012 年吉林省9 个地市区域的农村居民消费位于四个象限内的空间Moran I 散点分布情况,图中反映了地市区域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空间集聚特征,下面来验证第二个假设。由图1 可知,2000 年长春位于第一象限,属于高-高的自相关关系的集群,松原和四平属于第二象限是低-高的负空间自相关关系集群,白城、通化、白山、辽源等地市在第三象限,是低-低的空间自相关关系的集群,吉林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第四象限,是高-低的空间自相关关系。通过图2 可知,2012 年,长春、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第一象限,是高-高的自相关关系的集群,松原在第二象限是低-高的负空间自相关关系集群,白城、通化、白山、辽源4 个市位于第三象限,也是低-低的空间自相关关系的集群;四平在第四象限,属于高-低的空间自相关关系。
因为本论文中线性回归模型中的最小二乘估计忽略了空间效应,导致了所设定的模型不合理。为了进一步验证是否存在着空间的自相关性,在吉林省范围内进行了地市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检验,检验方法详见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12],检验结果详见表3。
最后要把表1 和表4 中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可知,SLM和SEM的R-squared 都大于ols 回归的拟合优度,并且SEM的R-squared(0.9572)的值大于的R- squared(0.9019) 的值,也大于ols 回归的Rsquared(0.8725);比较Logl,AIC 和SC 的值也发现,SEM 模型的Logl 值为- 234.664,大于SLM- 237.557,SEM 模型的AIC 和SC(分别为460.854 和469.578)也小于SLM 的(分别为469.570 和491.57),因此SEM 模型是相对较优的模型。再从参数的估计结果来看,SEM模型的常数项为4497.62 元,是吉林省9 个地市区域农村居民的一年基本消费的平均水平,价格指数前的参数为-45.9921,表明价格的上升对于农村居民的消费下降有强烈的反映,但是SLM模型的常数估计结果为负数,价格指数前的参数为正数,不符合经济事实,综合上面的分析,SEM模型是最优的模型。
从表4 中可以看出,吉林省的各个地级市的农村居民消费在各个市域之间存在空间的扩散效应,说明吉林省相邻地级市之间消费是互相影响的,而且地市区域的消费也具有空间的相互影响现象。虽然在表4中显示的价格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5%的显著性检验,可是却没有通过1%的检验,这也充分证明了吉林省的物价还是比较稳定的,农村居民消费的物价弹性小,这是主要是因为吉林省各个地市区域的农民消费基本上都集中在生活必需品,价格方面的作用不是很强,因此对消费量的影响不是很大。
4 结论
笔者借助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在考虑到空间因素影响的条件下,探讨了吉林省地市区域的农村居民消费所具有的特征,通过研究表明:
(1)吉林省不同地市间的农村居民消费呈现出空间集聚现象。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消费水平,由于吉林省相邻地市的经济水平相当也就导致了相邻地市的消费水平也接近,消费模式也是伴随着当地经济发展而定的。自从吉林省实行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国家战略,国家给予很多政策支持,更为长吉两市的经济联动增长提供了动力支持,只有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才能提高消费水平。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不好,消费理念、消费文化也比较低,导致消费性价比也比较低,不仅如此,农村居民还存在着习惯于维持性消费和示范和攀比的现象。
(2)吉林省9 个地市的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利用空间滞后模型,通过对吉林省地市区域的农村居民消费特征进行分析,反映出吉林省地势区域的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地理空间效应对吉林省9 个地级市的农民消费起着一定的作用。通过前文中的检验可知,空间误差模型还是能够很好地解释吉林省不同地级市的农民消费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作用机制。
(3)吉林省在制定农村居民消费政策时应该考虑空间的相关性。根据吉林省的地图来看,地域狭长,区域跨度较大,各个市域的发展各不相同,从地市区域的范围来看,每个地级市的消费结构都不一样,消费存在着空间的正向依赖性,邻近地市的农民可以说有着传染性,存在着溢出效应,基于此,吉林省在制定农村居民消费政策时就应该把空间相关性考虑进来,同时制定政策时要向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市倾斜,通过稳定物价,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增强消费信心,改进农村地区销售网络,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问题等下功夫。
5 讨论
(1)针对居民消费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以往的文献主要是针对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如果说采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一般采用的都是利用误差修正模型或者是采用扩展的误差修正模型进行研究,如果针对多个地区进行不同时序的研究就会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但是面板数据模型只能反映出各个主体之间的差别,不能反应某一主体发生变动时对周围各个主体带来的影响以及相互之间的依赖性,而空间相关模型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2)根据空间经济学理论,任何经济活动都不能脱离其特定的空间载体。本论文采用Moran I 的统计量对吉林省9 个地市的农村居民消费的空间性进行了分析,可以认为,该理论不仅应用于消费,而且还可以应用到金融、气候、投资等各个方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刘子玉.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6):90-120.
[2] 耿晋娟.基于改进的ELESM法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测算——以山西省为例[J].兰州学刊.2013(12):99-107.
[3] 车茹雅.陕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ELES 模型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13):84-87.
[4] 王进.中国农村消费区域分类及其特征分析[J].农业经济,2011(10):87-89.
[5] 韩爽.扩大内需与区域经济发展[J].科技信息,2008(32):241-242.[6] Ravallion. Geographic poverty traps A mico model of consumptiongrowth in rural China[J].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2002,8(17):329-346.
[7] 鲜祖德.从农民消费行为看扩大内需的对策[J].统计研究,2003(8):8-12.
[8] 相丽驰,金晓彤.基于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的浙江农民消费需求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6(8):60-61.
[9] 林江鹏,刘旺霞.中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4):116-119.
[10] 郑春梅,孙颖.范丙文.中国农民消费特征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8(3):78-80.
[11] 胡燕京,董迎迎.中国农民消费问题的计量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2):59-65.
[12] 张锦宗,朱瑜馨.山东省各市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差异性对应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8):91-95.
[13] 曹娜.基于ELES模型的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4(2):67-70.
[14] 孙爱军.中国省域农民消费的空间计量分析[J].农村经济,2009(8):52-56.
[15] 曾国平,罗航艳,曹跃群.我国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计量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9):100-102.
[16] 吴玉鸣.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在省域研发与创新中的应用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5):144-150
[17] 姚建平.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水平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2(11):57-67.
[18] 杨立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1(8):72-84.
[19] 赵成柏.地区生产服务业发展差异的空间计量分析[J].商业研究,2010(4):68-73.
[20] 孙洋.空间计量模型中空间矩阵的物用及其影响[J].统计研究,2009(6):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