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医学护理 » 护理 » 正文

自体血回输在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傅冬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七科,浙江 杭州 310006)

前置胎盘是指孕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儿的胎先露部[1]。当胎盘穿透子宫肌层达子宫浆膜甚至膀胱或直肠时称胎盘植入[2]。胎盘植入在分娩前后因胎盘剥离面血窦开放及胎盘滞留,可发生产后大出血。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引起围产儿及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前置胎盘分娩输血率>75%[3]。因此,也加大了对血液制品的需求。而自体血回输作为一种有效、经济的输血方式,既可以缓解当前的血源紧张,又可以减少血液传染病的传播和输血反应的发生,从而越来越受临床工作者的重视。2015年4月我们科室将16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的血进行回收式自体回输,期间无不良反应,效果满意,经精心医护,均健康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室2015年4月16例中央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妊娠34周7例,妊娠35周9例,均为择期剖宫产术,术前无大出血发生,无自体输血禁忌症:急性传染病、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

1.2 方法

在患者手术过程中,使用血液回收机回收丢失的血液,经过离心、洗涤和浓缩处理后把红细胞再回输给病人。

2 结果

16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无1例出现输血反应及其他并发症。

3 护理

3.1 完善术前准备

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可发生致命性大出血,需作好急救准备,术前除做好常规准备外,配血备血,开通两路大静脉通路,准备产妇、新生儿急救药品和物品。做好心理护理,给予心理支持,以良好的沟通技巧、诚恳的态度与孕妇和家属交谈,以消除其紧张、恐惧情绪,取得孕妇配合和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3.2 积极术前访视

术前向患者说明术中采用自体血液代替异体输血的优点,说明术中回输的自体血细胞不存在异体输血的缺点,如输血反应、输血感染等,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准备[4]。

3.3 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护士应具有良好的素质,熟练掌握血液回收机的使用方法,配合做好血液回输的准备。安装各管路时,各接头处连接紧密,无漏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污染。

3.4 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注意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

由于自体血存在细胞组织、脂肪颗粒等,洗涤不彻底会造成肺栓塞和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在回输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发现患者血压下降,应及时报告手术医生,并迅速补充血容量以维持有效循环,必要时及时提取库血应急使用[5]。回输血的速度要适宜,防止血液急剧增多而发生心脏衰竭、肾衰竭等并发症。

3.5 手术前及手术后抽血监测凝血功能

由于血液回收机在离心清洗过程中血小板被破坏并将血浆成分丢失,单纯回输洗涤浓缩红细胞时,应观察并监测患者凝血功能[6]。回收血超过2000ml时应警惕凝血功能障碍及血液低胶体渗透压,并采用相应措施,及时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钠,防止手术创面广泛渗血[7]。

3.6 手术返回病房的护理

手术返回病房后,给予吸氧、保暖,持续心电监护,每15分钟监测记录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注意尿量。按压宫底,观察出血量的多少。若有不凝血、紫癜发生应立即汇报医生。

4 讨论

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在剖宫产手术中出血多,异体血血源紧张,费用昂贵,而且还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如发热、溶血反应、输血后紫癜等,甚至还可能导致艾滋病、肝炎等疾病的传播。而自体血回输可以将病人的出血收集、洗涤,过滤,将里面的红细胞提取出来,回输至患者体内,这样安全可靠,价格低廉,又有效避免一些输血反应的发生,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护士在手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术后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既抢救患者的生命,又保证了患者安全,同时节约了血源,这样将对创造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2]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李京蓉,王东华.自体输血在妇产科的应用[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3,114(5):313-314.

[4]顾萍萍.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8):1259-1260.

[5]潘杰慈,梁妙珍,邓德礼,等.自体血液回输在脊柱外手术中的应用与护理配合[J].家庭护士,2008,6(8):2185-2186.

[6]陈喜缄,黄步英,刘芬,等.肝脾破裂大出血的抢救与护理[J].现代医院,2009,9(11):76.

[7]徐婵玲,孙业安,姚伟,等.血液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护理[J].现代医院,2009,9(11):61.

[责任编辑:曹明明]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