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五种杀菌剂对蓖麻葡萄座腔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姜晓龙1,2,金磊磊2,喻镇东2,陈辉辉2,邵 荣1,许 伟1,陈集双2

(1.盐城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江苏 盐城 224000;2.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南京 210000)

摘要:通过对蓖麻(Ricinus communis)发病部位进行真菌分离、纯化、鉴定、致病性测定,确定侵染蓖麻的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0%多菌灵WP、70%甲基托布津WP、75%百菌清WP、99%恶霉灵WP、80%代森锰锌WP 5种杀菌剂对菌丝生长的毒力。结果表明,毒力最强的杀菌剂是50%多菌灵,对病菌B. dothidea的EC50为0.173 5 μg/mL,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其他4种杀菌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蓖麻(Ricinus communis);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杀菌剂;毒力测定

中图分类号:S4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6-3942-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6.028

收稿日期:2015-05-28

作者简介:姜晓龙(1989-),男,江苏常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病毒和真菌病毒,(电话)18516099560(电子信箱)jiang773507166@126.com;通信作者,许 伟(1976-),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生物资源开发及酶工程研究,(电子信箱)ycitxuwei@ycit.edu.cn。

蓖麻(Ricinus communis)属于大戟科(Euphorbiaceae)蓖麻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草麻、大麻子、红麻等,是世界十大油料作物之一[1]。原产于东非埃塞俄比亚,先后传入亚洲、欧洲和美洲,以印度、中国、巴西最多[2]。蓖麻植株高大,茎干粗壮,根系强大,入土深,耐旱性强。蓖麻适应性广,具有耐瘠薄、耐盐碱能力,可在丘陵、山坡、盐碱等地种植[3]。蓖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蓖麻叶宽大,营养丰富,可养蚕;秸秆可以造纸;油渣饼脱毒后可作饲料,还可以作为生物防虫剂;最重要的是蓖麻子,经加工后可产蓖麻油,蓖麻油是重要的工业原料[4-6]。

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原菌,为害很多经济树种和植物,常见的有梨、桃、栗子、桉树等[7]。杀菌剂已广泛用于防治葡萄座腔菌等真菌,市场上普遍使用较多的是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和百菌清等。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葡萄座腔菌在蓖麻上产生的危害,本研究使用市面上常用的5种杀菌剂对上述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以期为葡萄座腔菌的大田防治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菌株为葡萄座腔菌,2013年从苏东发病蓖麻上分离得到并通过纯化和鉴定,保存于4 ℃冰箱中。

供试药剂为多菌灵(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0%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70%可湿性粉剂),百菌清(陕西亿农高科药业有限公司,75%可湿性粉剂),恶霉灵(山东省烟台鑫润精细化工有限公司,99%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山东曹达化工有限公司,80%可湿性粉剂)。

1.2 试验方法

1.2.1 真菌的生物学特性 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将保存的真菌转接到PDA培养基上,培养5 d后,用直径5 mm的灭菌玻璃管取菌饼,接到新鲜的PDA培养基上,每个培养基上放置一个菌饼,分别在5、10、15、25、28、30、32、35、40 ℃的恒温环境下培养,每个温度设置3个重复,5 d后测量菌落的直径[8]。

pH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去离子水(pH 7.0)配制的PDA培养基为对照,配制不同pH的PDA培养基,pH依次为1.0、3.0、5.0、5.5、6.0、6.5、7.0、7.5、9.0、10.0。同样用直径为5 mm的玻璃管接种,每个pH设置3个重复。接种后的培养基在28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 d后测量菌落直径[8]。

1.2.2 杀菌剂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9]。5种药剂按倍稀释法进行稀释,用无菌水分别制成浓度为1 000 μg/mL的母液,加入到PDA液体培养基中,使培养基浓度分别为0.01、0.1、1、10、50 μg/mL,然后制成含药品的培养基平板,并加入少许链霉素,抑制细菌生长。用直径为5 mm的玻璃管取已在PDA上活化5 d的菌饼,置于培养皿中央,每个浓度设置3个重复。28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 h后取出,用十字交叉法测量各培养皿中菌落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去掉菌饼的原来大小为最终菌落直径。根据不同浓度下的菌落直径、空白对照(不加药剂)的菌落直径和不同药剂浓度下菌落生长直径计算抑菌率。以药剂浓度(μg/mL)的对数值为自变量,抑菌率的大小为因变量,计算出药剂抑制浓度(EC50),根据EC50评价药效。

D(菌落增长直径)=D1(菌落直径)-D2(菌饼直径)

I(抑菌率)=[D0(空白菌落增长直径)-Dt(药剂处理菌落增长直径)]/D0(空白菌落增长直径)×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真菌的生物学特征

从表1可以看出,葡萄座腔菌在10~35 ℃均能够生长,但是在25~30 ℃下生长状况最佳。因此该菌应该属于高温型真菌。

从表2可以看出,葡萄座腔菌在pH为5.0~7.5范围内能生长,其中pH为3.0和9.0时几乎不生长,其最适的生长pH为6.5~7.0。

2.2 不同杀菌剂对葡萄座腔菌的EC50

根据菌丝生长抑制率,计算出不同药剂对葡萄座腔菌的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以及EC50(表3)。药剂EC50的大小是衡量药剂毒力大小的指标,药剂EC50越小说明该药剂的毒力越强。对葡萄座腔菌杀菌能力最强的是50%多菌灵WP,其EC50为0.173 5 μg/mL,其次是70%甲基托布津WP,EC50为0.855 3 μg/mL,99%恶霉灵WP的杀菌效果最差,75%百菌清WP和80%代森锰锌WP杀菌效果一般。

3 结论与讨论

葡萄座腔菌是一类世界性植物病原菌,此类真菌的特点是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其寄主类型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在我国已引起多种果树的病害,包括主干、枝干、果实,甚至为害整株植物[10-12]。本研究中获得的葡萄座腔菌在实验室中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8 ℃、pH 7.0,因此在田间发病的时间为春夏气温偏高时。由于其还具有一定的潜伏性,可以在健康的植物中存在,一旦温度、湿度适宜,就会发病,造成危害。因此加强果树等经济植物的管理,设计合理的栽培种植方式,能够有效地预防病害的发生。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分别测定了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和恶霉灵对从蓖麻上分离得到的葡萄座腔菌菌丝生长的毒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0%多菌灵WP的杀菌效果最强,EC50为0.173 5 μg/mL,优于其他4种杀菌剂。多菌灵是一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干扰病原菌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影响细胞分裂,起到杀菌作用[13],经本试验发现多菌灵在对该病菌的防治方面有比较好的效果。

室内毒力测定可以为葡萄座腔菌的大田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进一步降低葡萄座腔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提高化学防治的效果。但此研究仅对离体状态下的葡萄座腔菌进行了研究,田间药效还需进一步试验,才能对多菌灵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阎儒峰,韩国斌,翟封振.试论生物质蓖麻资源的综合开发[J].中国油脂,1991(6):21-24.

[2] 吕相义,李 军,毕万新.国内外蓖麻生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03(6):25-26.

[3] 岳丽娜,邱苗苗,苏晓瑜,等.盐碱地野生能源植物筛选初探[J].河南农业科学,2007(6):40-42.

[4] ANANDAN S,ANIL KUMAR G K,GHOSH J,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physical and chemical treatments on detoxification of ricin in castor cake[J].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120(1):159-168.

[5] WU J H,SINGH T,HERP A,et al. Carbohydrate recognition factors of the lectin domains present in the Ricinus communis toxic protein (ricin)[J].Biochimie,2006,88(2):201-217.

[6] MEI Q,FREDRICKSON C K,LIAN W,et al. Ricin detection by biological signal amplification in a well-in-a-well device[J].Analytical Chemistry,2006,78(22):7659-7664.

[7] SLIPPERS B,WINGFIELD M J. Botryosphaeriaceae as endophytes and latent pathogens of woody plants: Diversity, ecology and impact[J].Fungal Biology Reviews,2007,21(2/3):90-106.

[8] 方仲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40-141.

[9] 孙广宇,宗兆锋.植物病理学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42-143.

[10] 吴小芹,何月秋,刘忠华.葡萄座腔菌属所致树木溃疡病发生与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5(1):61-66.

[11] 徐成楠,周宗山,迟福梅,等.越橘葡萄座腔菌枝枯病的病原菌鉴定[J].园艺学报,2013,40(2):231-236.

[12] 李明桃.梨轮纹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农业灾害研究,2013,3(4):25-28.

[13] FUJIMURA M,KAMAKURA T,YAMAGUCHI I. Action mechanism of diethofencarb to a benzimidazole-resistant mutant in Neurospora crassa[J].Journal of Pesticide Science,1992,17(4):237-242.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