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思思 陈大初
摘 要:如何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员发展,坚持“合格+特色、素质+特长”的办学思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就业求职铺路,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个性教育 全员发展 发展奠基 求职铺路
哲学家莱布尼茨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社会中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面对学习天赋、成长背景、知识基础等各不相同的学生,如何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员发展,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生活中,由于受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基础教育往往置受教育者特点于不顾,置时代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于不顾,以发展学生智力为唯一目标,搞 “批量生产”式的教育,以僵化、统一方式“生产”人才。殊不知,这些用同一“模子”铸造出来的教育“产品”,是以牺牲众多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才能、创造性为代价的,严重削弱了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近些年,随着高中教育的不断普及,生源质量不断降低,个体差异日益扩大,课堂教学的难度不断增加, “批量生产式”的教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学生厌学等教育问题层出不穷,更使许多学校的教学陷入了困境。
无独有偶,据有关资料介绍,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时非常注重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并通过实施高水平的整体文化素质教育实现了快速赶超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目标,但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经济的低迷和“灌输式”教育而带来的暴力、厌学等诸多教育问题引起了日本政府和教育界的深刻反思,他们认为“整体化国民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于是提出了“全员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将日本的教育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日本教育的这段发展经历无疑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上了生动的一课。当前,我国的教育也到了这个转型时期,注重学生个性教育,促进全员发展,是我们当代教育的必然选择。笔者所在的中学是一所地处农村的普通高中,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由于底子薄、条件差,招生方面没有优势,学生升学非常艰难,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学校通过认真分析、充分论证,提出了 “合格+特色、素质+特长”的办学思路,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大力发展特色教育,力求让每位学生在学习、生活的道路上都能各尽所能、各显神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就业求职铺路。在此,笔者将学校十多年来在学生的个性教育和全员发展方面所做的几点尝试做介绍。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生活中,有个性的学生,往往由于成绩平平、性格独特而被教师忽视,甚至被视为另类,从而迷失方向,丧失发展的机会。如何营造一个相对宽松、和谐、向上的环境,让这些学生重拾自信,是实现个性发展和全员发展的前提。为此,笔者学校做了以下一些尝试:一是在学校科教大楼的走廊里呈列了毕业学生的美术作品,用他们的成功感召在校学生砺志成才;二是学校定期开展“潜能生”帮教活动,将学校领导与“潜能生”结成对子,开展帮扶,让这些成绩落后的学生也能体会到温暖;三是设立了文明礼仪示范岗,营造了浓厚的育人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四是在评优评先的过程中,增加了“文体积极分子”“宣传积极分子”“学习雷锋积极分子”等单项奖的评选,而在“学习标兵”和“三好学生”的评选中实行音体美学生指标单列,这让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有得到认可机会,激发学生的自信。
二、转变教师观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员发展夯实基础
教育家都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可现实生活中,无论教师、学生如何努力,还是会出现学生两极分化、“差生”扎堆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师的观念在作怪。众所周知,爱因斯坦两岁才会说话,上学时智力迟钝;爱迪生七岁才上学,后因成绩差退了学;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可他们最终都成为了世界顶级大师。可见学习成绩与创造力并无直接联系,相反,往往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多元智能理论也告诉我们:对世界上所有正常人来说,不存在谁更聪明,只存在聪明的方面不同;每个人都是独特而出色的,个体差异不是麻烦,而是发展的资源。倘若我们都能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重新认识学生,把学生的个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教师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了。只有教师的观念变了,个性教育和全员发展才有可能。因此,必须引导教师转变“人才观”,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重,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才能实现全员发展。
以前,笔者所在学校的老师都嫌特长生作风散漫、性格怪僻、学习基础薄弱,而不愿教特长生。现在随着学校特色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观念来了180°的转变,特长生成了“香馍馍”,班主任争着要了,特长班的课教师们也争着上了。
三、完善评价机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员发展扫除障碍
以往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分数第一”的思想在学生、家长、老师的心目中根深蒂固,评价方法过于单一,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据此,必须尽快完善教育评价机制,突破制约学生个性发展的“瓶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员发展扫除障碍。
首先,新的评价机制必须从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发展,评价的视野要从少数尖子学生扩大到全体学生,评价的内容要从单一知识领域扩大到全部领域,实施综合评价;其次,新的评价机制要从考试评价转向过程评价,要考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心程度、合作能力等情况,要在平时观察学生的作业情况、社会调查情况以及在校的表现等,形成整体评价;再次,新的评价机制要从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向多种评价形式共存,要通过指导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不断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意识;最后,新的评价机制要从规范性评价转向与灵活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的“尺子”既要有共同的基本标准,又要有个性差异标准,要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让每位学生在各自的个性领域中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
近些年,笔者所在学校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一是 “音体美”特长班的理、化、生教学改革,只保留了各学科最核心的知识,舍弃了部分用得不多而又繁杂的知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腾出了时间,这一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特色教育的发展;二是从2007年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加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在评价过程中也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这对规范学生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员发展搭建平台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肩负着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任务。学校应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快乐地学习。可现实中,由于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个性发展平台十分有限,有时甚至只有考试这一个平台,不少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制约,在学习上不能获得成功,在学校找不到快乐,于是便出现了厌学等问题,这不能不说是教育工作者的失职。据此,笔者认为要以活动为载体,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个性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撬动成功的支点,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坚持以体育节、艺术节、新春歌咏赛、蓝天文学社、学生天地报、演讲学社等社团活动和奥赛辅导等课外活动为载体,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平台,深受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大力发展特色教育,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员发展另辟蹊径
发展个性的实质就是发展每位学生的特点、强点和闪光点,引导学生扬长避短。俗话说:“十个手指不一般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均衡的,每个人都有不足的一面,也必有突出的一面,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将所有学生都往一个发展方向上引导。对那些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更应根据其兴趣爱好和学习天赋,为其另辟蹊径。笔者相信只要引导得当,完全有可能造就一批杰出的人才,丁俊晖、郎朗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例证。
笔者所在学校的特色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步,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从最初的逼着做,到后来主动做,再到现在乐与做,学校办学特色逐渐凸显,特色教育之路越走越宽,成就了一大批学习基础原本薄弱的学生,近些年,共向高等院校输送音、体、美本科生100人,有46人考取了国家一流的美术高等学府。
诚然,个性化教育和全员发展是一篇大文章,是当今教育发展的最强音,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做得还非常不够,还需加倍努力,不能有片刻停止。
(作者单位:陈思思,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陈大初,安仁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