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淼泉
摘 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进入分类管理以后,应用型高校尤其重视校企产、学、研合作,尽可能实现高校教学与企业管理的无缝对接。本文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与旅游企业合作双方心理资本的开发对策,以期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有效合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旅游管理 校企合作 心理资本
课 题:本文系2014年广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广西重点培育学科—旅游管理”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桂教科研〔2014〕14号。
一、心理资本开发与管理的内涵
心理资本主要以积极心理学、积极组织行为学为理论基础,以人力资本、物资资本、社会资本为参照对象,通过优化心理希望、保持乐观情绪、提高自我效能、培育韧性品质等四方面心理资源实现心理资本的开发,最终超越人力资本、物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提高个体、企业或组织的工作效率。
笔者所讲的心理资本,即个体、企业或组织以积极心理为核心的心理资源,具体表现为符合积极组织行为标准的心理状态,它以人力资本为依托,超越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并通过特定的、有计划的、科学的投入和开发,使个体、企业、组织获得社会竞争优势。
二、高校与企业合作心理资本开发的基础
1.高等教育阶段性改革与发展阶段性的心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经历了四个心理阶段。
(1)平等受教育确立阶段(1949—1976)。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平等性,特别是给予无产阶级大众受教育权,高等教育大量吸收工农兵学员。该阶段平等受教育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但无形中降低了高等教育的质量。
(2)精英教育阶段(1977—1998),也叫荣耀心理阶段。以1977年全面恢复高考为标志,通过高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培养了大批祖国建设迫切需要的人才,但也造成了少数人才能获得高等教育,大多数学生被迫分流。
(3)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1999—2014),也叫普适心理阶段。1999年,我国高等学校普遍扩招,高等教育招生人数激增,公民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增加了,但也造成了高校培养出大量同型同质人才,企业却招不到满意的人才,结果家长和企业都不满意。
(4)分类改革阶段(2015年开始),也叫区别心理阶段。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将我国高等教育分为三大类: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特别提出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加强应用型大学建设,大批新成立的普通本科院校都要转型为应用型大学。
2.企业改革与科技创新的心理基础
(1)国有经济、非私有经济阶段(1949—1978)。这一阶段体现了全民所有、集体所有经济体制,坚决打击并杜绝私有经济,政府拥有绝对的企业控制权。这为短时间内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资金、时间、人力等方面的绝对保障,但企业的活力逐步下降的弊病也慢慢凸显。
(2)国有经济为主,限制私有经济阶段(1978—1992)。这一阶段经济改革成为国家改革的主流,政府和民间对单一的国有经济的弊病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改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有、私有经济争论不休,私有经济在争论中萌芽并逐渐发展。
(3)国有经济为主,发展私有经济阶段(1992—2002)。这一阶段全国掀起了企业改革、科技创新的浪潮,在国家层面解决了经济改革的理论问题,提出国有经济为主,允许并大力发展私有经济。
(4)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2002年至今)。2002年以后,国家大力倡导并发展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可以同国有企业平等参与国家项目的竞争,鼓励民企拓展海外业务,并为其提供各种保障。
至此,高校和企业双方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合作需求,这就为高校和企业的产、学、研紧密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三、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心理资本开发存在的问题
1.酒店专业学生与高档酒店心理资本开发的落差
(1)学生与高档酒店合作心理期望不一。调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发现,本科生高度关注管理阶层,专科生则较关注技术与待遇。高星级酒店则期望本科生扎根基层,与本科生首先关注管理层的心理出入较大。
(2)学生乐观程度不一。本科生进入酒店初期满意度较高,时间越长焦虑度越高;同一时期,专科生则表现不明显。本科生进入酒店后,工作乐观程度较专科生差。
(3)学生自我效能感层次不一。当酒店相同岗位同时出现本、专科生时,本科生的自我效能感要低些,专科生相对要高些。
2.导游专业学生与旅行社合作心理资本开发的落差
(1)双方心理期望的落差。本、专科生进入旅行社,希望能在带团和行政管理两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尤其对旅行社的管理抱有很高的心理期待。而旅行社则偏重在带团方面锻炼和提高学生,旅行社的内部管理往往涉及商业机密,因此,学生在旅行社的管理方面只能做一些杂事。
(2)双方心理归属感的落差。学生在与旅行社合作时,心理归属感还是倾向于旅行社,愿意把自己当作旅行社的一部分,并以此为荣。但旅行社却只把学生当做实习生。
3.项目规划与设计专业学生与景点景区心理资本开发的落差
(1)双方心理期待不一。学生对参与景点景区的规划与设计建设方面的兴趣很大,热情很高,有些学生还参加过基础调研。但由于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涉及资金、土地政策、收益分配等诸多难题,因此,景点景区管理部门不太愿意与高校合作。
(2)双方合作心理成本不一。景点景区的规划与设计一般都需要有实践经验的公司参与,高校通过科研立项的方式也可开展此类调研,但高校的科研立项必须通过省、厅级政府批准,才有可能拿到经费,而省级政府很可能有其他侧重的项目,而地方政府往往又经费困难,难以支持高校科研。
四、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心理资本开发的对策
1.努力达成校企双方合作的心理期待
(1)找准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心理期待。高校与企业合作无非有两个心理期待目标:一是要达到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结合,二是引进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教学。而企业希望与高校合作达到的目标有:一是引进廉价的劳动力,二是引进高校先进的技术。
(2)找准导游、酒店管理、项目规划与设计等专业与企业合作的心理期待。导游专业通过挂靠企业获得一定的从业经验和技术,同时,了解企业的准入标准,调整培养目标;酒店管理专业则通过与实体酒店合作,了解行业要求,了解服务标准;项目规划与设计专业通过与政府、旅游规划公司、景点景区合作,获取项目调研的经验,了解项目招投标规程和项目论证技术等。
2.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与企业合作的信心
(1)提高导游与旅行社合作的信心。导游专业的学生经过在校理论学习后,到旅行社开展见习、实习,可以让学生准确认识自己的学业现状,以提高从业信心。
(2)提高酒店管理与酒店企业合作的信心。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经过理论学习后,可先在中低档酒店见习,让学生有较直观地进行艰苦体验;实习则安排在三星级、四星级酒店,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环境;定点教学合作则安排在五星级酒店,逐步提高学生的从业信心。
3.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双方的自我效能感
(1)夯实专业基础技能,提高导游服务的自我效能感。高校只是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技能方面的理论培训,即模拟培训,容易导致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后产生无助感,自我效能不高,而校企合作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最佳途径。
(2)夯实酒店模拟服务技能,提高酒店服务的自我效能感。高校的模拟酒店实训基地,一般只限饭店前厅管理、饭店客房管理、饭店餐饮管理等专业课使用,使用率不高。其实,饭店英语、酒店礼仪等课程也可以利用校内模拟酒店实训基地,这样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夯实景点景区调研力度,提高项目规划与设计的实践感。据笔者调查,高校项目规划与设计专业的实践、实训难度是旅游管理专业中最大的,原因有二:一是高校培养质量不高,二是实训企业难找。因此,只有做好田野调研,夯实电脑图形设计、建筑艺术、地理科学与环境、空间艺术等基础知识和能力,才能提高专业效能感。
4.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双方的韧性
(1)提高旅游管理专业面向基层、立足基层的韧性认知。任何职业都会沿着基层—中层—高层的路径发展,学校和学生都能理解这一点,但真正到了艰苦的基层就发现,大部分学生很难适应基层旅游企业,多数学生干不到6个月就退缩了。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就是高层管理必须要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因此,提高学校和学生对旅游面向基层的韧性认知很有必要。
(2)培育旅游管理专业面向基层、立足基层的韧性品质。旅游管理专业面向基层、立足基层的韧性认知是校企合作的前提,培育面向基层、立足基层的韧性品质才是校企合作的根本。第一,高校和企业可以根据酒店、旅行社、景点景区等行业特点,设计多重职业通道,增加导游、酒店员工、酒店各层次管理人员、旅行社管理人员、旅游局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的认同感,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从业人员对工作意义的认识,进而提高校企双方合作的心理资本水平。第二,介绍旅游企业基层、中层、高层工作范围的纵向发展途径,让企业员工明晰每个岗位的责任和参与企业建设与管理的机会。第三,管控和训练企业员工的工作情绪,增强员工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第四,协同提升员工的个人综合资本与职业价值观。企业员工的综合资本包括事业资本、生活资本、职业资本三方面。以事业资本为重的员工,把工作当成个人的终身事业,心理成熟度较高,工作能量大;以职业资本为重的员工,把工作当成一门职业,具备较高的素养,重视职业教育与培训,愿意投入资本促进个人职业发展;以生活资本为重的员工,把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注重当前的经济利益,愿意为当前的利益投入个人所有的资本。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田喜洲,左晓燕.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心理资本对酒店员工的协同作用[J].旅游学刊,2013(13).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