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从文化传承创新视角审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魏涛

(河南工业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以解析文化传承创新内涵为切入点,分析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变体育教学理念,解决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转变体育教学模式,解决好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的关系;转变体育教学内容,实现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互补与融合;转变体育课程观念,构建大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改变体育工作队伍薄弱的现状,实现学校体育齐抓共管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文化传承;文化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1-0079-03

University P.E. Teaching Reform Viewed from Cultural Inheritance Innovation

WEI Tao

(Sport Dept., Henan Industry Univ., Zhenzhou 450001,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innovation and the problems of the university P.E. teaching reform in China. The paper proposes to change the P.E. teaching concept and treat well the relation betwee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to change the P.E. teachingmode and treat well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e, to change the P.E. teaching content and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and complementar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sports culture, to change the P.E. course concept and construct the great P.E. course system,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P.E. teaching team and realize the reform of school sport.

Key words: cultural inheritance; cultural innovation; university sport; teaching reform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社会进步的根本。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教育的第四大功能和现代大学的历史使命,已是社会各界的共识,也是党和国家对高校的新要求和新期望。

多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始终在改革中发展,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上了十几年体育课却没有学会几项锻炼身体的方法,没有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没有培养出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文化传承创新的提出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开辟了新思路。如何在文化传承创新理念引领下,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深入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落实“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是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1对文化传承创新的理解

2011年10月18日,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着重强调“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有文化底蕴;社会的创新进步,必须具有文化支撑。以上论述,充分说明文化传承创新在当前深刻变革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那么如何认识文化传承创新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本文从以下4个层面来解析。

首先,理清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文化是某个社会时期人们习惯了的或传统化了的思想和行为;教育是人们有意识地传递知识、经验、技能和培养人品的社会活动。教育与文化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教育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己任,文化则通过教育得以传承和创新。但在我国当前社会现代化转型及教育改革发展中,文化的作用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以文化传承创新理念引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深刻把握文化、教育与体育的内涵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

其次,理清文化传承创新的本质。文化传承与创新不是绝对对立、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相互补充的关系。文化的传承是指文化的传播、流传、承袭、承继;文化的创新则是指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根据社会历史的变化、时代的前进和相应的人的精神需求的变化,排除旧的,创立新的内容。传承与创新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传承是其过程、创新是其实质,传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创新是传承的必然要求。文化传承与创新其本质就是文化的发展,一种与社会、经济、教育快速发展相匹配的文化发展。

再者,理清文化传承创新的方式方法。文化兼具民族性和世界性特征。民族性是主体,失去了民族性也就丢失了自己的身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同样,能够真正成为世界的,吸取全人类优秀成果为我所用的文化,才是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实现文化的传承创新,一方面,需要我们的“文化自觉”,即如何认识我们的历史文化,以确立我们民族的主体意识,增强我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必须了解外来文化、当代现实文化,要将民族传统文化与这两种视角结合起来,并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文化的位置与坐标。高等教育要想完成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需要我们在改革中根据现实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分别、有取舍、有发展、有创立,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

最后,理清文化传承创新的核心内容。价值是文化之魂,在任何一种文化体系中,价值观都扮演着文化核心的角色,决定着文化的根本性质、基本气质。文化传承创新不是泛指一切知识领域及其成果,而是指思想文化,是以价值体系为中心的思想文化的传承创新。所以,文化传承创新的核心应该是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努力使学校体育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载体,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恪守合理的行为规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

2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从文化的特征及发展规律角度分析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找出其内在差距,对体育文化的传承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高等教育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1从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分析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5次颁布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与指导纲要等指导性文件,文件的每一次颁布都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学校体育注入了新的理念、内容与方法,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注入了无尽的动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三基”教学论、“体质”教学论、“快乐体育”教学思想以及终身体育思想。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存在的问题。历次体育教学改革在创新的同时往往扬弃或者彻底否认了原来的基础。例如,“体质”教学论提出后,“三基”教学论被扬弃;“快乐体育”教学思想提出又彻底否决了“三基”教学论,教学理念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始终没有处理好。

2.2从体育文化的创新过程分析

当前,体育教学的创新缺少应有的深度,教学内容创新导致田径、体操等经典竞技体育项目被否定,板凳、扁担等娱乐游戏活动进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得一些使用于实验室的方法被用于大范围的学生测试,致使体育教师难以操作、学生不予认同,甚至有些教师对当前体育教学改革提出质疑,出现迷茫、观望以致无所适从的现象。

2.3从体育文化的显性和隐性分析

体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文化作用。体育教学过程就是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从体育教学的角度分析,体育文化既包括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等显性部分,又包括体育意识、体育习惯、体育审美、体育思想、体育精神以及体育价值等隐性部分。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依然以体育项目技术、技能等显性部分的传授为主,轻视了体育文化隐性部分的熏陶与培养。更确切地说,我们对体育项目理论知识、体育锻炼保健知识等的传承不够;对学生体育兴趣、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氛围的营造不足;对体育活动过程中追求进步、勇攀高峰、公平竞争、崇尚法治、规则至上、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团结合作等精神和思想意志品质的养成教育等没有给予重视。

2.4从体育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分析

体育文化是人类整体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它具备一般文化的特性,即民族性、时代性、社会性、差异性和继承性。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理念主要集中在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问题上。中西方体育在两种不同模式的文化形态背景下孕育出了迥然不同的体育理念。西方体育主张“天人相对”、“天人有别”的生命观,注重个人外在的超越,强调在竞争、拼搏、对抗的环境中去追求力与美的展现,在运动中重视技术、战术以及训练方法,追求体格和肌肉的强化;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提倡以内达外、注重内在超越精神理念,主张“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强调修身养性、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以及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纵观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都不同程度地偏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游泳、健美操等西方的、时尚的、休闲的体育项目,而对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认同不够,对民俗类、养生类等传统体育项目的设置相对更少,特别是对这些体育项目内涵精神、价值观的传承更是如此。

2.5从体育文化发展的长期性分析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积淀的过程,新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说到底应该是体育课程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推进体育课程文化建设与发展,必须科学把握文化发展的长期性特点,避免一种简单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的更替。

通过现有对课程文化的讨论和研究来看,课程文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课程传承的文化,二是课程本身的文化特性。课程传承的文化在上述部分已经论述;从课程文化是课程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所具有的文化特性这一角度来看,由于传统体育教学重技能而轻知识的缘故,人们只要一提起体育课,往往联想到的就是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和身体素质技能的练习,体育课久而久之成了体育活动、体育游戏、技能训练的“代名词”,而失去了其应有的知识深度和文化本质。总之,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不仅仅是一种课程内容文化建设的缺失,更是一种课程文化观念的落后。

此外,纵观我国高校体育,由于其弱势地位,课堂教学已成为高校学生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技能的唯一手段。课外活动缺乏监控、体育竞赛组织管理不明确、网络宣传教育匮乏、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淡薄。

3文化传承创新的提出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3.1转变体育教学理念,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三基”教学论、“体质”教学论、“快乐体育”以及“健康第一,终身体育” 思想都是我国体育教学改革中形成的经典体育教学理念,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从文化传承创新的高度重新认识体育教学的内涵和规律,认真研究体育文化传承创新的规律,转变体育教学理念,把握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切实解决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过程中传承,避免顾此失彼。

3.2转变体育教学模式,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的关系

体育技术、技能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绝不是体育文化的全部。体育技术、技能承载不了体育文化丰富的内涵。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拓宽体育文化的传播途径,转变以技术教学为单一内容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体育理论知识、运动保健养生知识的教学和体育锻炼意识、习惯以及精神的培养,同时解决好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的关系。

3.3转变体育教学内容,实现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互补与融合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体现着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课程化、教材化开发、实验和推广,使其得到学校、学生的认可,以改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不足的现实状况,实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互补与融合。

3.4转变体育课程观念,构建大体育课程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绝不能单纯以课堂为中心,而忽视课外体育工作。要转变狭隘的课堂中心观,构建课堂、网络、课外活动、学生社团和体育竞赛为一体的大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努力做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教师教学与社团互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竞赛相结合。

3.5改变体育工作队伍薄弱的现状,实现学校体育齐抓共管

体育教学部是高校体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应该是唯一力量。正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单纯依靠“两课”教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一样,大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下的体育教学,要转变以体育教学部教师为单一力量的学校体育工作队伍,形成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各院系、工会多部门合作的学校体育工作队伍,实现多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 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2] 赵君,张瑞.推进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17-20.

[3]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1-04-24(11).

[4] 彭长征.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缺乏创新——兼谈文化与教育的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70.

[5] 麻艳香.文化是教育之根——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研究[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2):131.

[6] 方立天.佛教文化发展样式:传承与创新[J].中国宗教,2009(4):16-21.

[7] 沈壮海.文化如何成为软实力[J].求是,2011(12):60.

[8] 刘鹏.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发挥体育推动文化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作用[J].体育文化导刊,2011(12):1-7.

[9] 王井洲.论体育的文化价值在学校体育中的传承[J].教学与管理,2009(8):101-102.

[10] 尹国杰.论我国的课程文化建设——兼评钟启泉的“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J].东方企业文化,2007(3):105-106.

(收稿日期:2014-10-28)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