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扬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中国 上海 201620)
【摘 要】SNS(社会网络服务)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平、行为习惯、生活学习方面既有积极的正面影响,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本文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和出发点,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去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碰到SNS时的现实状况,分析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微博、微信等SNS情形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SNS下的新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微博;微信;SNS;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SNS是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简称,中文译称为社会网络服务,包括了社会网络网站(Social Network Site)和社会网络软件终端(Social Network Soft/App),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SNS迅速占领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其去中心化、主体性与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海量化的信息内容等特征,使得微博、微信等SNS工具广受当代大学生的欢迎,成为大学生彰显个性特征、获取思想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渠道。SNS在当代大学生中发挥积极影响的同时,其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平、行为习惯、生活学习方面也很有可能产生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认清在SNS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SNS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与大学生交流的平台
当代高校大学生群体有其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年龄属性及心理特征,处于一个身在校园但又需要完成从家庭到社会的成长和转化的过程,需要学习如何认识自身,如何与人沟通交流,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如何融入集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等一系列的处世技巧。基于此,当代高校大学生常用利用微博、微信等SNS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和交流,同样,SNS的发展也是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开展,SNS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与大学生交流的平台,SNS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信息交流平台,也拓宽了渠道,提高了工作的实效性。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大学生与其思想政治辅导员之间关系的建立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没有较好的师生关系会使思想政治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由此SNS便恰巧扮演了一个桥梁的角色,提供了平等的交流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捷和渠道。
当代高校大学生是对新鲜事物有很高认知度和接受度的一个群体,他们接受高等教育,思想活跃,使用互联网的频率也较高,同样使用微博、微信等 SNS 工具的频率也就高于社会其他群体。因此,当代高校大学生是微博、微信等SNS工具使用的主力军,他们习惯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在微博、微信等SNS平台上进行表达,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可以通过SNS了解到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学习生活近况并及时地对他们进行疏导、教育、解惑答疑,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SNS工具,发布吸引当代在校大学生的相关信息,借助SNS的独特优势向当代大学生展示生动、活拨、直观的信息,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去感染和激励他们,通过虚拟的世界和避免面对面交流的尴尬,让思想政治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缩短了心理距离,也让被教育者卸下心理防御,真实地表达自我,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 SNS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突出的特点是等级式信息传递机制,主要采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面对面的一对一谈话、相关文件的传达以及年级和班级的动态管理,而这些工作形式基本上都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生干部、学生群体的不同等级定位,在这种传递机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绝对的权威和对信息流的绝对掌握权。
微博、微信等SNS工具突出了交互模式的体验,具有去中心化和平权化的特点。在SNS中,当代大学生的信息选择和利用实现了个体自由化和自主化,大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通过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生活经历,塑造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形象,而不再像传统模式下那种自己是被动的接受者,被动地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灌输。
微博、微信等SNS工具的普及,为大学生张扬个性、梳理个人形象提供了平台,同时也激发了当代90后大学生自由、平等交流的意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那种绝对话语权、对信息绝对控制权的单项灌输模式,容易引起当代90后大学生的抵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权威被SNS弱化的形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理念务必要实现从等级到平权的转化、从明确的指导到潜移默化引导的转化。
3 当代大学生与思政政治教育者间的信息鸿沟进一步扩大
现在生活节奏和压力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冷漠,在互联网时代的很大部分大学生群体的突出特点就是“宅”,在日常的大学生活中缺乏与老师的沟通和交流,一些大学生宁愿敲着键盘和网络上不认识的人谈天说地,也不愿意走出去和学校的其他人接触交流或者给旧友打个电话,这说明当代青年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但精神世界相对封闭和匮乏。
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使SNS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并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微博、微信等SNS工具所开发的丰富多彩的功能将个人的很多行为和思想的表达局限在智能手机上,导致当代大学生的活动空间进一步虚拟化,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生活在一起的同学之间也缺少了交流,隐私空间进一步膨胀。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学生干部等信息中枢来了解学生动态的传统渠道的作用被极大地削弱,进一步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高校当代大学生群体之间的信息鸿沟。
4 SNS导致信息资料搜集和判断难度加大
微博、微信等SNS工具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信息空间,我们可以在其中搜集到各种各样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有关公共事务的信息资料,而且很多信息资料是其发布者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织的总和,包含着一定范围内的民众对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所表达出来的情绪、态度、意志、见解等内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背景下,微博、微信等SNS工具上发布的各种信息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思想动态,既有包含他们自身需求的信息,又包含其个人思想态度的信息,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
网络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等SNS工具为个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表达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搜集学生思想动态的渠道也在随之变化,从面对面的交谈、同学朋友圈的侧面了解到BBS、网站、QQ、微博、微信等SNS,信息资料搜集渠道越来越多样化,真实全面的信息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
相对于传统媒介,有些人甚至更习惯接受来自微博、微信等SNS工具的信息,他们会觉得来自于非官方的民众信息源的信息会比官方更可靠。特别对一些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微博、微信等SNS工具上病毒式传播很可能左右事态发展的舆论导向。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SNS工具的信息资料甄别和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 基于SNS创新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考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综合处理各种相关事务的能力,更考验其与时俱进地应对新生事物的能力。微博、微信等SNS工具的普及已经在方方面面影响到当代在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角度出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晰地认识和理解SNS工具并能做到应用微博、微信等SNS工具开展符合时代和大学生心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本身就是对思政工作者的一项重要挑战。
由于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思想政治辅导员,他们的工作特点所面对的人多事杂,一般一位思想政治辅导员需要负责十几个班级、几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同时他们需要接触的人群也多,不但有学生家长,还有校内同事、用人企业,而且在校内对口的部门也比较多,学生工作部(处)、财务处、教务处、保卫处、团委等等。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必须基于SNS创新和优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迅速准确地与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SNS工具开展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他们不仅要学会使用微博、微信等SNS工具进行交流,还要学会利用微博、微信等SNS工具开展创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不仅仅是将微博、微信等SNS工具作为传统社交平台信息发布渠道的补充。
方法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键。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本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还是那一些。但是,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习近平主席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面对微博、微信等SNS工具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深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工作,顺应时代变化适时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我们不回避,迎难而上,通过开通微博、微信等SNS工具公众账号、推送信息等方式,不断丰富微博、微信等SNS工具上正面的、正确的、健康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念,用更为鲜活的形式去吸引大学生,去争取大学生。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工作,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这一途径在拉近了与大学生的距离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6 结语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SNS工具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增加当代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微博、微信等SNS具有信息化、高速化的特点,使得其使用和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种传播手段。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微博、微信等SNS工具结合,运用微博、微信等SNS工具的信息集成性、双向互动性和可选择性功能特点,提供了一个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SNS工具平台,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补充和加强,不断拓展和延伸高校大学生微博、微信等SNS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性质和面向对象决定了其鲜明的与时俱进性,我们应当牢牢把握基于微博、微信等SNS工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切实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新模式,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和谐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易露.SNS——社交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2]吕超杰.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以杭州下沙七所本科院校为例[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5.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5]田仲金.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责任编辑:邓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