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内涵及构成要素分析

陈 娟1 朱 浩2

(1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2

2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湖北 黄石 435002)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形成和发展,大学之间的竞争越演越烈,民办高校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寻求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很多学者在论及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时,常常将其与高校固有能力相混淆,又或者照搬公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体现民办高校自身的特殊性。文章拟围绕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入手,厘清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进而对其进行优劣势比较分析,以期构建民办高校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模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内涵;构成要素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1.023

*基金项目: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实现路径研究——基于美国私立大学分类治理经验”(项目编号12yjc880170);2012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民办高校办学经费多元化筹措模式及风险规避研究”(项目编号;2012Q020)

作者简介:陈娟,女,(1980-),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企业文化、公共管理;朱浩(1979-),男,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比较教育、外国教育史。

收稿日期:2014-11-07

1 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大学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是移植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但是我国现阶段对其研究还不够成熟,对其概念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事实上,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对其本质有着清晰认识为基础。作为民办高校培育核心竞争力理论是不应该与公办高校完全相一致的,也不应该是对公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简单地照搬,而应该体现出自身的概念、内涵和特征。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一词最早是在1990年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论文《公司的核心能力》中首次提出,将其定义为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并且由此提出了判断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标准:①核心竞争力必须为市场所认可的;②核心竞争力必须给客户带来特别的利益;③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作为一种管理理论,核心竞争力强调企业在面对复杂的竞争环境时,一方面要认清外部环境对企业的要求;另一方面更要认清自身优势和劣势,形成有别于其它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形成和发展,大学之间的竞争越演越烈,大学面临着不仅来自国内同行的竞争,而且还要积极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一些热心于高等教育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和高校管理者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创造性地引入到高校战略管理之中,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远见的思想和观点,但是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内涵和特征等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这并不利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可操作性。目前,国内学者们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界定主要可以划分为四种观点即整合论、培育优质资源观、系统观和构成要素论。

第四种观点是构成要素论,即从我国办学的实际出发提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模型。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即一所大学所独具的特色和优势,这种优势来源于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案,以及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这些互相影响的综合因素或力量的综合即为大学的竞争力。”

尽管现阶段我国的理论工作者对大学核心竞争力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是从各种表述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有不少学者都认为独有的、难以模仿的能力才是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持这样观点的学者是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完全移植到高校,没有将企业与高校的本质加以区分。高校的核心价值是立足于人才培养,而不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同时人才培养也不同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培养人的活动不可能存在独有的或难以模仿的教育技术,除此之外,高校与高校之间除了竞争关系外,还存在交流、合作和借鉴的关系。

笔者认为,所谓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就是指民办高校通过合理的定位和灵活的体制,在长期办学中被社会所认可的并融入其内质中的竞争优势,能使民办高校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发展的、建立在民办高校战略性资源基础上的获取、创造、整合等能力系统。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民办高校培育核心竞争力是应该以合理的定位和灵活的体制为基础;第二,民办高校培育核心竞争力是需要通过高校长期的孕育、持续积淀,并根植于大学的内质之中;第三,民办高校培育的核心竞争力是需要通过社会的检验,并被其认可和识别;第四,民办高校培育的核心竞争力是能在高校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的能力;第五,民办高校培育的核心竞争力是要能为高校的发展带来各种资源。

2 民办高校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概念和特征的厘清,为进一步明确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要素提供了基本条件。以往的研究表明,影响各利益和评价主体对大学认可程度的因素包括:第一,影响学生与社会单位的大学认可程度因素:师资、教学资源、文化、制度、学科、声誉等;第二,影响教师对大学认可程度的因素:教学资源、文化、制度、学科、声誉、待遇等。这些构成了大学竞争力的基本影响要素。

笔者认为,按照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及特征,其构成要素可以划分为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两类:①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显性要素既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又是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有效载体。其显性要素主要包括人才培养能力、学术研究能力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包括各自的支撑要素。②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隐性要素是一所高校拥有难以测量的但又明显可以促进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能力,是其显性要素的支撑系统和赖以成长的土壤。其隐性要素主要包括高校管理能力和文化力,而同样包括各自的支撑要素。

2.1 人才培养能力

2.1.1 学科建设能力

学科建设能力是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构成了高校发展的基本平台。国内外高校发展的经验表明,学科建设是处于高校发展的核心地位,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结合社会实际需要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努力建设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学科及学科群是民办高校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1.2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民办高校应充分利用教育的各种资源,创设教育环境,并能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把以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提高能力为主的实习、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于学生培养过程中,从而构建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2.1.3 就业率

就业率是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效果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就业率是一所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指标,是社会对高校办学质量的认可。因此,民办高校的所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应该把指导学生就业能力作为全部工作的归宿,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零距离,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贯彻到教育计划、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中去。

2.2 学术研究能力

2.2.1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民办高校学术研究活动的主体。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在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构建时,更易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其师资队伍仅仅具有专业知识或理论知识是无法满足其实际需要。因此, 建设既具有理论知识、又拥有实践技能, 并能将其融合于教育教学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提高高校办学质量的必然举措。

2.2.2 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是民办高校学术研究能力提高的途径。作为实力相对较弱的民办高校而言,在科研定位上必须要有清醒地认识,如果一味向公办高校看齐,将会使学校的人力与财力在无意义的竞争中浪费。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是民办高校获得社会单位认可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2.2.3 科研评估能力

科研评估能力是民办高校学术研究能力提高的保证。民办高校最大的优势是在于其民办机制,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可尽可能避免高校的行政化倾向,将高校的学术问题交给由教授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进行评估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民办高校学术研究的质量。

2.3 管理能力

2.3.1 资源获取能力

资源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而高校竞争总是围绕一定的价值资源而展开,资源获取能力是民办高校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很少能得到来自政府部门的财政资助,因此民办高校资源获取能力的重心应当是放在对市场环境下的争夺,首先获得社会的认可,再进而取得上级管理部门的认可,因为上级管理者的评价标准一般是以社会认可作为基础。

2.3.2 制度创新能力

制度创新能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手段,是民办高校管理能力最主要的体现。我国长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和统一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大学作为隶属于政府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其组织设计时就自然而然地模仿政府模式,大学的组织安排与政府组织序列高度一致。在这样的组织形态中,大学内部很容易滋生出“官本位”倾向,致使办事效率低下。民办高校唯有民办体制,以其灵活、高效的制度创新能力为公办高校所望尘莫及,制度创新能力应在其特有的环境中得到充分发挥。

2.3.3 品牌构建能力

品牌构建能力是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方式。民办高校必须强化品牌意识,培育卓越的办学理念是民办高校提升品牌构建能力的前提条件,而办学质量更是高校品牌构建的关键,民办高校的品牌构建应该展现出其核心竞争力的优势。

2.4 文化力

2.4.1 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为学校文化力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规定了学校文化力的取向。纵观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大部分民办高校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举办者在热情和市场的刺激下创办的。在短时期内,这种刺激作用可以推动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从长远的目标来看,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注入理性的思考,尤其需要科学的指导思想。

2.4.2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制度文化、学术文化和环境文化一起通过整合,形成学校文化力。就现阶段而言,我国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处于比较矛盾的状态,时而以政治追求为价值取向,时而以经济利益为价值取向,使得我国高校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偏离其本真。民办高校的行政权干预相对比较弱化,可以逐渐强化其学术权力,通过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和长期的积淀,可以有效地凝聚人心,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到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

2.4.3 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全体师生对自己学校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准则的认同。校园精神主要表现在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校歌等文化的方面,同时也表现在学校的建设布局、文化景观等物质的方面,是学校文化力核心的表现,它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可以起到精神导向、激励和熏陶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该文构建了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模型,如图1所示。

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多元和复杂的系统,笔者将其划分为三级要素,最下层的一系列能力是高校的固有能力,为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形成奠定了前提保证。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是显性要素,是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也是高校获得社会认可的主要依据,但是显性要素的提升不是个别要素简单的相加,而是需要隐性要素的支持和固有能力的整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C.K. Prahalad and Gary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1990

2 孟丽菊.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及概念塑型[J]. 教育科学,2002 (3)

3 邓家成. 大学核心竞争力本质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6)

(责任编辑 梁 工)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