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薇薇
(延边博物馆,吉林 延边 133000)
【摘 要】20世纪10-20年代延边遭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和国民党军阀的残酷剥削、压榨。致使破产的农民、工商业者纷纷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本文主要论述了延边朝鲜族的抗日运动,最初主要是向进步人士宣传反日思想,建立学校、培养人才,想通过这种方式寻求民族的解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延边朝鲜族;抗日运动;反日思想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延边蓄谋已久,尤其是日俄战争之后便更加露骨。1907年,日本帝国主义在龙井设立了“朝鲜统监府间岛临时派出所”,并发出了5条训令:(1)间岛为韩国之领土;(2)韩人不可服从清国之裁判;(3)清国官宪所征一切税租,派出所皆不承认,视为因清国官宪压迫而韩民不得已缴纳者;(4)清国官宪所发之一切法令,亦非派出所所能承认;(5)对于清国官宪所命之都约乡、约乡等,予以与韩人相同之看待① 。朝鲜统监府间岛临时派出所发出的这些训令,处处干涉中国内政,极力推行了“以韩治韩,分而治之”的政策。朝鲜统监府于1909年,又在龙井设立了日本总领事馆,争夺了朝鲜族的管辖权。随后签订的中、日《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即《间岛协约》,激起了朝鲜族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于是,延边朝鲜族人民开始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
朝鲜族最初的反日运动主要是向进步人士宣传反日思想,培养人才。1906年,反日志士李相卨在龙井创办了瑞甸书塾,这是朝鲜族近代教育的开端,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加上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镇压,瑞甸书塾只开办一年就宣布解散,校长李相卨迁到苏联进行抗日斗争,其他的爱国师生均参加了1907-1908年在延边陆续建立的明东、昌东、正东、吉东等学校,宣传反日思想,培养反日人才。1914年,日本把昌东学院和光成中学,视为“排日学校中最有名的学校②”。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宗教团体(比如说延边大小天主教堂、耶稣教会、天道教、大倧教等等)都创办了许多私立学校。最早创办的是东新学校,它于1905年4月在和龙峪大榆田洞下村创建。最著名的是大倧教于1913年在汪清德原里创办的明东学校。校长为徐一,最初学生32人,教师2人。1917年增设中学部,学生人数达到100余名③。
除延边朝鲜人聚居区外,南满、北满的朝鲜人地区,也兴办了许多私立学校,虽然这些学校的地域不同,也没有统一的教材,但是都开设了朝鲜语、朝鲜历史、唱歌、朝鲜地理等课程。不少学校还开设了国外历史和军事体育等课程。
朝鲜语课主要是利用朝鲜反日志士编写的教材对学生进行反日文化启蒙教育,如彰东学校的朝鲜语教材中选有朴昌益(笔名“之观”)的诗《寻求自由》:“我寻求自由,渡过了图们江,翻遍一个又一个河卵石,没有见到什么自由……搜寻了两边的山坡,还没有看到自由,终于,下定了决心:就在我落脚的土地上,一定要寻求自由”④。这首诗体现了朝鲜人民艰难越江迁入中国求自由求解放之路的愿望,并立志在中国东北为民族解放和朝鲜独立而进行抗日斗争的决心。各地朝鲜反日志士创建的小学使用朴琫禹等编的《高等小学国语读本》第二课《故乡》:“吾人之故乡,成了敌人的屠宰场,不许吾人有任何自由,建设新大韩的活动家,只能流落国外,别无他途,既然如此,胸怀光复祖国的大志的少年男儿们,理所抛弃迷恋故乡的痴情,奔赴海外,朝着坚定的目的,坚韧不拔地为之奋斗,将五尺之躯献给光复祖国之伟业,忠骨何须埋坟墓,男儿处处有青山” [1]。这首诗充分流露了朝鲜人民流落他乡为异客的思乡情怀,以及对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强烈愤慨。这对于爱国学生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远大理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当时的明东学校非常重视朝鲜语教育。在明东学校里入学考试或平时写作文时如果没有加入爱国或独立的内容,就给不合格或不良[2]。
朝鲜历史课的内容也是培养朝鲜学生的抗日意识。据曾经在彰东学校读书的金光熙回忆,当时彰东学校使用尹和洙著的《朝鲜历史》,主要阐述从檀君朝鲜至李朝末年的历史。教师“着重讲述击退外敌入侵的名将、忠臣们的业绩”。“历史课教学,重点放在壬辰倭乱和丙子胡乱,系统地讲述李朝末年守旧派与开化党、大院君的闭门锁国和门户开放及日本的侵朝史”[3],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和保家卫国的忠心以及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他国罪恶行径的愤慨。
唱歌课,旨在通过铿锵有力的歌词来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培养和动员学生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朝鲜独立而斗争。其中各个学校的校歌起了很大的作用。1913年3月9日,明东学校出版的《新歌曲集》中,收录了20首反日独立歌曲。这些激励抗日独立情感的歌曲在当时广为传唱,引起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极度恐惧。因此,同年10月8日该歌曲集被宣布为禁书[4]。可见这种文化上的渗透让日本帝国主义感到了畏惧。
朝鲜地理课,主要讲述了朝鲜的疆域区划以及山河湖泊和行政区划,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美好家园,增强对侵略者的憎恶,以及保卫家园的决心。
除此之外,还有垦民教育会、垦民会等进步的早期反日团体,“为发展民族教育,先后创办各类学堂,以培养教师队伍;聘请桂奉禹等进步学者编篡反日教育课本,向学生灌输反日民族思想”[5],在该会的推动下,延边的教育有了迅速的发展。据统计,截至1916年,朝鲜人在延边四县(和龙、延吉、珲春、汪清)经营的学校有156所,学生达3836名[5]。通过民族主义者宣传反日思想,许多进步人士反日的热情高涨,为后来进行的抗日斗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昭全,金春善,车哲九,金哲洙,安华春.中国朝鲜族革命斗争史[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2]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M].中华书局,1979.
[3]朝鲜族简史编写组.朝鲜族简史[M].延边人民出版社,1986.
[4]金泽.吉林朝鲜族[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5]崔圣春.延边人民抗日斗争史[M].延边人民出版社,1997.
[6]崔厚泽.英明的政策 辉煌的历程[M].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7.
[7]赵秉哲.浴血长白[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注释:
①杨昭全,金春善,等.中国朝鲜族革命斗争史[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84.
②朝鲜总督府,編.国境地方视察复命书(影印版)(韩国併合史研究资料,58)[M].龙溪书舍, 2005,10.
③杨昭全.中国境内韩国反日独立运动史(1910-1945)[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1:34.
④金光熙.忆彰东学校往事[M]//政协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延边文史资料:第5辑.延边人民出版社,1988:49-50.
[责任编辑: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