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千折百转巧传情——从高考中透视古典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技巧

文/王立平

摘 要:本文就近几年高考题对诗歌常用的传情技巧做简要介绍,以期提高考生在诗歌类题目的得分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考试题 古典诗词 传情技巧

走进古典诗词,也就走进丰盈多姿的情感世界,作者情绪的传达触动着读者的心弦。诗人们正是捕捉住易使读者产生共鸣的情感,并借助巧妙高超的传情技巧,才使自己的诗歌具有永恒的魅力。正因为此,高考诗歌鉴赏设题屡次聚焦传情技巧。

一、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见的表达技巧。诗人常常借助几个意象,描摹出一幅画面,在其中融入情感。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就借助“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意象描摹出萧瑟、凄冷的秋景图,景中饱含作者漂泊天涯的思乡断肠之苦。2007年江苏卷辛弃疾《遮鸪天·送人》第一问设为:“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很明显,这是针对借景抒情技巧进行考查。

需要提出的是,作者在运用这一技巧时,有时是描绘一幅与自己的心境相和谐的画面,这时景就对情感起到一种烘托、渲染的作用;有时作者故意描摹一幅与感情基调相反的画面,这时的景就对情起到一种反衬、使情更切的作用。例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作者描摹出一幅春江碧湛、白鸟翱翔、青山翠绿、花朵红艳的春景图,画面清新怡人而又绮靡灿烂,而这美景却反衬出作者思乡情之深厚浓郁。

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也是古诗常用的传情技巧。杜牧《赠别二首》(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题为“赠别”,当然抒写自己对情人惜别之情,但后两句却撇开自己,写告别宴上的蜡烛,借物抒情。通过把蜡烛拟人化、“替人垂泪”把自己的留恋之情委婉细致地表达出来。

有时,作者整首诗只塑造一个物的形象,作者通过将物拟人化、象征化,使物具有某种人的品质,在对物的评价中,传达出自己的见解主张。例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塑造了一个饮啜清露、居高而声音远传的蝉的形象。其中,寄寓了作者对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三、利用修辞

2007年重庆卷考查苏轼《海棠》和白居易《惜牡丹花》的比较鉴赏,第一题设置为:“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后两句抒写感情时使用了什么手法?”很明显,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海棠当作红妆美人来写,表达了自己对海棠的无比喜爱之情。

四、运用“对写法”

运用“对写法”,转换抒情角度,从虚处入笔,从对方入手,写自己的情感。如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不说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今夜思千里”,这里诗人巧妙运用“对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

2005年全国卷Ⅱ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第二问设为: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在这里,诗人通过想象的画面,从对方及家人入笔写自己的思乡:冬至深夜,家人围坐灯前,谈论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作者通过这种手法,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又使自己的感情真挚动人。

五、运用细节描写

诗人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常常抓住动作、语言、微妙而复杂的心理等细节进行描写。

2004年全国卷1张藉《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设题为:王安石评价张藉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藉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这首诗张藉抓住了“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而又开封”这一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六、化无形为有形

情感是抽象无形的,可是高明的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形象化,化无形为有形。

2006年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第二问设为: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在这里,作者就把自己的感情形象化,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喻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喻相思之切。

无论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技巧,考生只要抓住作者的情感,明白技巧为情感服务,并且对常用技巧心中有数,就会临场不慌、从容应答。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教中心)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