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台湾高山族泰雅人传统服饰造型艺术特点研究

曲 义,周 玮

(宿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摘 要:泰雅人世居于宝岛台湾,是高山族中的第二大支系.针对泰雅人的服饰,按照服饰构成学原理,着眼于从服装和配饰两大方面进行研究.服装部分着重分析了盛装礼衣、披肩、贝珠衣、胴衣、贵族短衣和祭祀服装的造型艺术特点.配饰部分从头、耳、腕、腿和腰,五大人体装饰部位,分别对答答悠、贝珠帽、秋托拍、毕吉科、凯吉马安、更那牙卡哈、色兰其、黑普克卡哈、箍肚和塔拉吉,共计10种配饰品的造型艺术特点进行了探讨.旨在丰富高山族服饰艺术的研究成果,为加深大陆地区学界,对于高山族及泰雅人服饰的认识,添砖加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泰雅人;服饰;造型;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J5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060-02

基金项目:宿州学院2014年一般科研项目课题(2014yyb05)

泰雅人是高山族各支系中大智大勇的族群之一,主要聚居于台湾北部的山区地带,人口6万余人,为该族的第二大支系,逾占台湾高山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1].作为台湾的土著居民,泰雅人自古男善狩猎,女善纺织,因而创造了悠久的传统服饰文化习俗与服饰艺术.与大陆地区的诸多少数民族相比,泰雅人虽然人口不多,且仅是高山族中的支系,但其传统服饰构成体系中的服饰品元素丰富多样,造型各异,具有极高的服饰艺术研究价值.

1 服装造型

1.1 盛装礼衣(希帕里安)

在泰雅人的各族群中,以部族头目为代表的显贵者,在节庆和祭祀的传统仪式时,需穿着盛装礼衣,泰雅语谓之“希帕里安”或“努康司吐毕兰”,武士和女子在征得头目许可后,亦可穿着该服.礼衣的长度至膝,通体以本白色的大麻线与红色的绒线交织而成.门襟、袖口和下摆等部位缝缀有以贝类串成的贝珠串,并以熟褐色的细麻线绲边.贝珠串广见于包括泰雅人在内的高山族各支系男女装的配饰之中,串珠由贝类经打磨后制成,该贝珠古代曾作为钱币流通,后来随着金属货币的出现,而结束了做为货币的历史.用于服装上的串珠首先由细麻线进行穿制,之后将穿制好的数十串珠饰并排两头贴缝于服装之上,再在排珠串的上下两端添加横向的细布襻加以固定,从而形成了两头稳定、中间活动的形态效果.此外,下摆处除了串珠和绲边装饰之外,还缝缀有几十个至近百个不等的铜质小铃铛,礼衣背面下摆位置的面料纹样运用了抽象的波浪形几何纹样.

1.2 披肩

披肩又称披巾或胸巾,是台湾东部和北部地区泰雅人的男女共用服饰品之一,但男女披肩的配戴方法则不相同.男子将披肩披在肩部或系于前胸,前后的结点以脖子为中心.女子则为单肩式披挂,并系结于腋下位置.虽然男女披肩的戴法不同,但二者的造型基本相同.男女披肩均为正方形,长度与宽度都分别在2.3尺左右和2尺左右,且通体基本都由红色的粗绒线织成,局部均交织了少量的黑色菱形装饰纹样.披肩上端的两头均系有黑、红等色的细带,其目的是为了打结固定之用.下端均以八粒白瓷纽扣为装饰的视觉中心,每粒纽扣的四周缝缀大量的绿色小圆珠,以此作为环绕装饰.

披肩因其材质粗、厚,因而具有很好的保暖御风性能,既可以做为御寒的外衣使用,又可以当作睡觉用的铺盖.从这一点上来比较,泰雅人的披肩与我国四川大凉山地区彝族传统服饰“察尔瓦”的实用性特征十分相似.

1.3 贝珠衣

贝珠衣是最富特色的泰雅服装,因其上缝缀有满图的贝珠而得名.贝珠衣做工精细,十分华丽,是头领和富人所穿的盛装,普通人只能望衣兴叹.贝珠衣所用的贝珠片取自东海中的热带贝生动物砗磲,其制作需经过切、磨、串,三个工艺步骤方可成形.

1.4 胴衣(鲁靠斯/拉当)

胴衣是台湾高山族泰雅支系、阿美支系和赛夏支系男子所穿的传统上装,按照胴衣衣长的长短,可以分为长度至膝的“鲁靠斯”胴衣和衣长及臀围线的“拉当”短胴衣.两种胴衣均是由两块粗麻布部分齐缝而成,未缝的部分预设为对称式的正门襟.穿着时首先披于肩背部,并在腰部和前胸两个位置上分别打结并系带,使胴衣能够固定于人体之上.

1.5 贵族短衣

台湾北部各高山族支系族群中的头领,及族群内的显贵人士,日常穿着的服装叫做“短衣”,泰雅支系称其为“桃牙黑”.短衣由边长20cm的方形面料拼缝而成,材质为细麻,面料的色彩红白相间,门襟处单边缝缀3粒白瓷纽扣,除门襟以外的其它各边用白、蓝两色的细线交错绲边.

1.6 祭祀服装(铜铃长衣/努库司衣屋郎)

叮当作响的“铜铃长衣”是台湾北部高山族泰雅支系的传统祭祀服装,又称“舞衣”,泰雅人谓之“努库司衣屋郎”.长衣由窄幅的本白色大麻布料平面裁剪制作而成,麻衣上的装饰集中于前后衣片的底端,正背面下摆处均横向交织有红色的麻线,红线纹饰之下用红色的绒布绲边,并系有一条栓有小铜铃的珠串.

2 配饰造型

2.1 头饰造型

2.1.1 答答悠

“答答悠”是泰雅人的传统头饰品造型中,为数不多的,男女性别差异不明显的头箍饰品.答答悠以竹编的箍框为骨架,架上贴缝有红色的绒布,头箍四周以90度直角为基点,分别缝缀螺贝一枚,每两个螺贝之间的位置上分别缝缀3排白色的瓷扣,每排上有9粒扣,共计27粒.除此之外,箍上的其它饰品还有箍链和动物的小骨骼.箍链由270颗琉璃圆珠串制而成,其数量和造型无论在男士答答悠上,还是在女士答答悠上均是如此.答答悠的性别属性只体现在是否缝缀有动物的细骨之上,有细骨的头箍仅供男性在祭祀仪式时配戴,平时则戴无骨的箍饰.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动物骨骼在高山族泰雅支系服饰上具有一定的灵性与原始崇拜的神化寓意.

2.1.2 贝珠帽(戛波波卡哈)

泰雅支系各族群中的头领及显贵的男性,头戴名为“戛波波卡哈”的贝珠帽.戛波波卡哈的造型为高筒状,由竹篾编制而成,解构后的平面帽片,长55cm左右,宽25cm上下.竹篾的表面通体纵向满缀贝珠串,帽缘处用珠串进行横向镶边装饰.

2.1.3 秋托拍

彰化和南投地区的泰雅女性头戴一种被称为“秋托拍”的箍饰,该箍为泰雅人的盛装头饰,多在参加婚庆仪式时配戴.传统头箍织带的材质为狗毛,箍带的幅宽在7-8cm之间,带子上缝缀彩珠进行装饰,狗毛质感的粗犷与彩珠的细腻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配戴时,女子需先进行束发,随后将箍带在头部缠绕一圈便可成形.

2.2 耳饰造型(毕吉科)

泰雅人的传统耳饰名为“毕吉科”,女子常年佩戴,而除了头领以外的男性,仅在祭祀狩猎神的仪式时才佩戴.毕吉科由白色的小贝壳钻孔后串制而成,贝壳的形状多磨制成锐角三角形.除了白贝壳,其上往往还串有薄铜片和蓝色的琉璃小圆珠.头领所戴的毕吉科除了上述装饰品外,还串有小铜铃及白色的瓷纽,以示高贵.

2.3 腕饰造型(凯吉马安)

泰雅人的腕饰“凯吉马安”被公认为是台湾高山族各支系中,造型最具特色的.凯吉马安又名“包衣”、“马帕”或“库雅”,为男女共用的手腕饰品,实际为一种贝珠镯.凯吉马安由16串16cm的单排红串珠并排组成,上下两端用平状的动物骨块夹固.凯吉马安在泰雅人的传统服饰习俗中被视为是杰出族人的专属配饰,只有为本族做出贡献的男女方可佩戴,并视其贡献的程度来决定佩戴的组数和手腕的单双数.被誉为英雄者,可双腕佩戴两组,勇猛的男子和能干的女子一般单腕佩戴1至2串.

2.4 腿饰造型

2.4.1 更那牙卡哈

“更那牙卡哈”是泰雅人的传统腿部装饰品,主要在跳舞时佩戴.更那牙卡哈由细竹条编制而成,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5cm和25cm.竹篾之上缝缀有黑色的琉璃珠串和白色的贝珠,色彩黑白配置,对比强烈.竹篾的底部系有小铜铃一个,配戴时用细麻绳捆扎于小腿之上.

2.4.2 色兰其

“色兰其”是泰雅支系女子的专用裹腿饰物,多在盛装时配戴.色兰其为长方形,展开后的长宽尺寸为30cm左右和40cm左右.从装饰上来说,色兰其由红色绒线与黑色的土棉线交织而成,装饰纹样以红黑相间的方格纹与红地显花的黑色条状纹为主.色兰其的底部还以黑色的土布绲边,配戴时用长65cm左右、宽10cm左右的本白色麻质织带捆扎于膝盖至脚踝之间.

2.5 腰饰造型

2.5.1 黑普克卡哈

泰雅男子和女子盛装时所戴的无性别差异的腰带叫做“黑普克卡哈”,腰带长约70cm,宽约15cm,由竹篾编成,竹篾之上纵向缝缀了240排白色的贝珠串,珠串之间交错掺缀黑色和红色等有彩色的琉璃珠串,竹篾的底端横向缝缀有一排8cm的流苏串珠,腰带的前中心处还缀有一个人面纹浮雕的小铜铃,腰带两端系有细麻绳,为系腰之用.

2.5.2 箍肚

阿里山一带的泰雅男子从少年起便以“箍肚”来束腹,箍肚由细竹条或细藤条编制而成,上下两端共钻有4个小孔,孔内串细麻绳,做系腹之用.部分泰雅男子的箍肚常年固定于腹部,甚至日夜不脱,直至60岁步入老年后才脱下,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泰雅支系的男性形成了健硕的胸肌与腹肌,从而呈现出了完美的体形.

2.5.3 塔拉吉/哈瓦卡吐毕兰

“塔拉吉”又名“哈瓦卡吐毕兰”,是泰雅男子在猎头血祭仪式时所戴的红色围腰布带.塔拉吉呈细窄的长方形,以红色的绒线与黄色的土棉线交织而成,局部混织黑色的横向条状纹.底部是整个塔拉吉的装饰重点,有近百个小铜铃平行缝缀于其上,人体活动时铜铃齐响,加上其他器乐的合奏,鼓乐喧天.

3 结语

总的来说,泰雅人传统服饰的造型与装饰元素主要有麻、绒、棉、贝珠、琉璃、竹篾和铜铃七种,服饰质朴而优美,很大程度上与现代服饰的美学准则不谋而合.由于受地理等因素限制,目前大陆学术界对于包括泰雅人在内的高山族服饰的研究成果极为少见,知网上的相关学术论文仅有区区五篇.相信随着两岸纺织服装学界文化交流深度的不断拓展,高山族的服饰艺术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玉升,谢艳萍.对泰雅族服饰文化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05):145.

(2)曹春楠.海南黎族和台湾高山族服饰图案艺术比较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09.7.

(3)周菁葆.海南黎族与台湾高山族服饰之比较[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40.

(4)孙玉芳,邬红芳,黄俊敏.高山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J].辽宁丝绸,2011(03):36.

(5)晓婷.高山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纤检,2011(07):63.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