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邓雅静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彩电市场可谓波澜起伏,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市场销售却持续低迷。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彩电销量为4461万台,同比下降6.6%;销售额为1462亿元,同比下降14.5%。彩电市场竞争激烈,整机生产企业必须坚持技术创新、压缩成本,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作为彩电制造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零配件,面板的技术发展动态及价格走势对彩电整机制造影响巨大,成为关乎彩电生产企业胜败存亡的重要因素。
供货价格一路走高
“从2014年3月开始,彩电面板的价格一改2013年的持续下跌,转而上扬,供需发生逆转,且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现在。”DisplaySearch市场总监张兵告诉《电器》记者。
对于造成供需逆转的原因,LGDisplay有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彩电市场大尺寸化趋势明显,大尺寸产品增速快于整体市场。北美地区和中国的彩电市场需求旺盛,而欧洲市场受经济危机影响,需求略显低迷。2014年上半年,尽管中国面板企业京东方、华星光电的两条8.5代线及LGDisplay广州的8.5代线陆续投产,但大尺寸面板仍然出现了小范围供不应求的情况,导致价格呈现小幅上涨的态势。
奥维云网(AVC)平板显示事业部总经理刘闯认为,2014年,全球彩电面板大尺寸化加速演进,平均尺寸增加约1.3英寸,中国市场产品增加约2英寸。按照屏幕尺寸平均增加1英寸计算,增加的面积相当于消耗一条8.5代线的产能。
除了彩电大尺寸化进程的加速,张兵认为,从需求来看,2013年下半年中国市场“节能惠民”政策退市导致市场购买需求明显下降,与此同时,面板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彩电厂年底生产不积极,2014年初,彩电厂库存水平普遍较低。另外,从终端销售情况来看,2014年6月,“世界杯”开赛,彩电销售一路上扬,导致上半年面板被抢购一空,开始是32英寸,然后蔓延到42英寸、48英寸。“世界杯”带动了中国一线彩电厂商甚至一些山寨厂商出口的成长,西欧、拉美、亚太等地区需求成长非常旺盛。
展望2015年,刘闯指出,全球对彩电面板需求最旺的市场是欧洲和北美地区。以三星和LG为首的韩国彩电品牌加速抢占索尼和夏普的份额,导致日本企业加速退出。基于这种情况,想要在欧美市场占得先机,彩电企业首先要抢占彩电面板资源。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在2014年饱受资源短缺之苦的彩电企业,在2015年第一季度就已经锁定面板资源。由此可见,2015年上半年,面板的供应仍然非常紧张。
张兵预计,2015年上半年,面板的供需格局可能稍微紧张,下半年可能松动,这种前半年略紧,后半年相对比较宽松的供需局面,与2014年的情况完全相反。
价格的上涨对需要降低成本的彩电企业来说无疑是非常大的打击。企业必须在提高产品附加值方面加大力气。刚刚过去的2014年,大尺寸、超高清、OLED、曲面、高色域、超薄仍然是彩电企业推广产品的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面板厂在这些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上也下足了功夫。
32英寸需求下降,40英寸、50英寸需求增长
《电器》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2014年,32英寸彩电面板仍然销量最大。对此,张兵分析称,32英寸面板处于一个很特殊的位置,是8代线切割最经济的尺寸。从37~65英寸,尺寸分布非常密集,而32英寸附近几乎没有分布其他尺寸规格的面板。此外,32英寸可以放在任何位置,比如书房、阳台、客厅等,这些因素都导致32英寸面板仍居销量主导位置。
随着彩电面板大尺寸化加速演进,2014年,32英寸面板所占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刘闯表示,32英寸面板在中国面板整体市场的占比最高曾在30%~40%,近年来逐步萎缩,现在约为20%,并且还会继续下降。
32英寸面板销售比例下跌,导致其他尺寸面板出货有更大市场空间。刘闯认为,目前,40英寸段和50英寸段面板增长较快,40英寸段包括39英寸、39.5英寸、40英寸、42英寸、43英寸;50英寸段包括48英寸、49英寸、50英寸。这两个尺寸段的增量多数来自32英寸占比下降让出的市场份额。
记者采访的多位企业人士均表示,企业均在大尺寸方面进行布局。京东方一位负责人告诉《电器》记者,京东方现在拥有3条8.5代线,55英寸、65英寸、82英寸、98英寸、110英寸的面板都可以量产。LGDisplay有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55英寸以上的大尺寸面板一直在LGDisplay产品中占据主要位置。
超高清市场竞争激烈
2014年,在大尺寸化的趋势影响下,彩电厂商依旧强力推动4K电视发展。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2014年UHD电视渗透率为14%,较2013年增加12个百分点。2014年,4K电视销量为1350万台,预计2015年会翻一番。受此影响,各大面板厂也力推4K面板,面板尺寸更加齐全,价格也更平易近人。DisplaySearch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4K面板出货量比2013年增长近7倍,达到2000万片。据DisplaySearch预测,2015年全球4K电视出货量增幅将超过50%,达到3200万台,而4K面板出货量仍将出现倍数增长,预计将达到4200万片。
一向在4K面板领域表现优异的中国台湾系面板厂在2014年被韩系面板厂反超。据某业内人士透露,2014年,韩系面板厂三星Display、LGDisplay纷纷推出低价4K面板,导致出货量大幅增加,达到890万片,超过中国台湾系面板厂的出货量810万片,不过群创光电仍以650万片的出货量稳居第一。中国大陆面板厂商以单一的55英寸4K电视面板为主,和中国台湾及韩国面板厂相比,出货规模相对较小。2014年,TCL集团旗下的华星光电4K电视面板出货量约为130万片,因京东方目前的产能聚焦在中小尺寸的液晶面板领域,4K电视面板出货量只有30万片。LGDisplay有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公司将不断丰富4K电视面板的尺寸,不仅涵盖最主流的55英寸,还将扩大40英寸、60英寸产品线。
在彩电清晰度要求越来越高的推动下,面板企业已经开始布局8K面板。从分辨率来看,4K面板的分辨率是3840×2160像素,而8K面板分辨率可达到7680×4320像素。在2015年举行的CES展上,松下首次发布了55英寸的8K液晶面板。京东方通过独有的ADSDS技术研发出8K面板,同时可将8K面板加工成98英寸。此外,LGDisplay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抢占8K电视面板市场,将分阶段推出55~98英寸的8K电视面板。虽然8K电视面板具有极清晰的显示效果,但是由于量产难度高、直播信号和内容传输等问题的制约,实现8K电视市场化依然“任重而道远”。
OLED发展遇阻
OLED因为更轻薄、节能,近几年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市面上OLED主要有两大技术流派。
一个LGDisplay的WRGBOLED技术,一个是三星Display的RGBOLED技术。其中,RGBOLED技术的面板像素点由红(Red)、绿(Green)、蓝(Blue)三原色组成,WRGBOLED技术是在RGB基础之上增加白色(White)光点。在彩电面板领域,只有LGDisplay一家公司掌握核心技术。三星Display主要在小尺寸的手机及平板电脑上应用OLED技术,在大尺寸彩电上的开发已停止。
除了韩系面板企业,其他面板企业也通过其他方式寻求OLED技术的发展。据悉,由索尼、松下、日本显示器以及日本产业革新机构联合出资成立的JOLED公司,将在2016年前投入700亿~800亿日元进行开发,计划于2017年启动OLED面板的量产,实现面向笔记本电脑供货。索尼等此前已放弃面向彩电的大型OLED面板的开发,启动尺寸10~20英寸的中型面板的开发。2013年11月,京东方的5.5代AMOLED生产线投产,但产品仅限于小型OLED面板,尚不能生产大尺寸彩电用OLED面板。据《电器》记者了解,华星光电上马的第二条8.5代TFT-LCD生产线,也将引进OLED技术。据了解,鸿海精密日本研发子公司——富士康日本技研所已着手研发具有高度柔软性、可弯曲成90度的可挠式OLED面板,计划于2016年样品出货及小量生产。该面板为像素密度约为400ppi的5英寸面板,可应用于智能手机或可穿戴设备等领域。而富士康日本技研所将和鸿海精密旗下的群创光电合作,与群创光电台南液晶面板工厂携手研发可弯曲OLED面板,初期将利用该工厂量产OLED。
尽管各面板企业都在尝试拓展OLED业务,但LGDisplay的技术封锁仍然严重影响着OLED的推广。这也引起很多业内人士的担心,LGDisplay很可能像当年封锁等离子技术的松下一样,让OLED显示技术成为下一个英年早逝的等离子。
对此,LGDisplay有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公司将邀请更多彩电厂商共同发展OLED电视事业,扩大OLED电视供货量,将2015年变成OLED电视发展元年。同时会不断提高PlasticOLED可弯曲及车载显示等次世代技术研发实力,开拓未来显示市场。
除了技术垄断,良品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也导致OLED面板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张兵告诉《电器》记者,OLED实现规模生产难点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工艺。工艺水平不够,导致产品的良品率太低,不具备规模化生产的条件。
京东方一位负责人认为,OLED价格是LCD的两倍,如果再增加超高清,成本将更高。虽然OLED可以比LCD做得更薄,但是彩电是否真的需要那么薄,这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探讨的话题,4.8cm的彩电可能只适合于小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