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浅析钢贸企业降低资产负债率的对策

智 浩

(中国铁路物资沈阳有限公司,沈阳 110026)

【摘要】长期以来,钢贸企业资产负债率一直过高,高资产负债率给钢贸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文章结合钢贸企业实际,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及企业内部管理角度分析钢贸企业高资产负债率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具体对策与管控措施。

【关键词】钢贸企业 资产负债率 管控

一、钢贸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宏观经济环境与行业原因

2008 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创,中国政府于2008 年11 月推出以总量政策为主的4 万亿投资计划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刺激措施,为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和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钢贸业也顺应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大力开发市场业务,资产负债规模迅速膨胀,助推了钢贸业高资产负债率。

2014 年以来,国家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出现了水泥、炼钢、炼铁、化纤、电解铝和煤炭等近10 个产能过剩行业,大量的产能过剩给国家经济形势蒙上了一层阴影。受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影响,钢贸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合同纠纷诉讼案件、钢贸老板跑路等事件接连不断地发生,钢贸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风险。虽然国家在2013 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钢贸业融资渠道必然受到严重影响,高资产负债率经营蕴藏着巨大的财务风险,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与日俱增。

(二)股权融资渠道受国家政策影响,股东权益单一化,权益资本金不足

近年来,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权融资资本市场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等诸多因素影响,一直没有太大起色,A 股IPO 融资大门紧闭,一直处于暂停状态。钢贸业在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渠道大门无法开启,股东权益构成单一化,无法引进战略投资者,自身权益资本金不足,仅仅依托权益资本金难以支撑企业规模。

(三)企业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负债约束机制

钢贸企业资产负债率管控未放到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统筹考虑,尚未建立有效的企业资产负债率管控组织机制,未把资产负债率管控纳入到日常管理机制当中,日常没有对资产负债率管控的有效模式,仅仅为了完成上级主管部委量化考核指标,形成资产负债率管控的年末“一锤子买卖”,企业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负债约束机制。

(四)企业迫于经营业绩考核,过度依赖负债经营

钢贸企业属资金密集型企业,企业经营资金需求量大,企业经营规模虽大,但延展业务链条的产品附加值低,毛利率低且盈利能力不足,企业迫于经营业绩考核量化指标压力,自有资本金又严重不足,依托企业自由资金周转已经形成“天花板效应”,难以支撑企业经营规模,财务杠杆利用率已非常高。

二、钢贸企业降低资产负债率的对策

(一)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角度,建立健全企业资产负债管控组织机制

企业资产负债率管控应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高度统筹考虑,纳入企业日常管理机制。建立企业资产负债率管控组织领导工作组,垂直管理,将资产负债率管控作为企业日常工作。资产负债率管控需企业各个相关部门一齐参与,包括财务、业务、审计、运营、业管等,集团企业应在总部、事业部与各下属企业层面互动管理,集团总部层面管控领导工作组应形成季度汇报资产负债率管理控制进展情况的议事机制,事业部负责板块资产负债率管控具体督办,各个下属企业负责资产负债率管控的具体政策落实和方案执行。

(二)实行差异化与季度监控相结合的管控模式

综合考虑钢贸企业资产负债率实际情况,将其划分为四大类,进行分类管理,对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实施重点关注和监控。

第一类,对于资产负债率超过95% 的企业,或者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等造成持续经营困难的企业,确定为特别监管企业。对企业债务融资进行严格控制,对特别监管企业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内控检查。第二类,对于资产负债率高于80% 低于95% 的企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资金状况恶化的,确定为重点监管企业。对企业债务融资进行严格控制,组织专项检查,核实并改善其财务状况。第三类,对于资产负债率高于70% 低于80%的企业确定为重点关注企业。根据企业债务结构、现金流和偿债能力等财务状况,研究制定企业债务风险控制具体措施。第四类,对于业务经营正常、负债率相对较低的企业,确定为一般监测企业。此类企业应不断完善资产负债率管控体系。

在确保资金链条安全的情况下,从企业业务季节特性及企业资产负债率实际水平,设定企业季度资产负债率监控上限。通过企业资金动态跟踪监控管理,加强对企业季度资产负债率的监控,强化资金动态跟踪管理。对于企业年内一次超过其季度资产负债率监控上限值的,进行“黄色预警”;对于年内两次超过其季度资产负债监控上限值的,提出“红色预警”,采取控制银行授信等措施;对于年内三次超过其季度资产负债监控上限值的,采取严格控制银行授信、内部资金调剂额度等措施。

测算公式:企业x 季度资产负债率监控上限= 某年x 季度资产负债率×50%+ 某年x 季度负债率×50%,x=1,2,3,4。

例如, 假设企业2012 年4 季度资产负债率为85.36%,2011 年4 季度资产负债率为86.12%,根据上述测算公式测算,企业2013 年4 季度资产负债率监控上限=2012 年4 季度资产负债率×50%+2011 年4 季度资产负债率×50%=85.36%×50%+86.12%×50%=85.74%,企业2013 年4 季度资产负债率的控制目标应低于上限85.74%。此测算公式还可以依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严控企业增量资产负债项目,盘活固化资产规模

盘活存量资产就是有效地盘活和利用现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与效益,使现有资产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盘活资产存量,使闲置资产充分发挥作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使低效率的资产提高利用率;重组或重新配置存量资产,使低增值率资产向高增值率资产转变。

1.压应收、减预付、降库存。压应收、减预付、降库存,加快企业资金回笼以获取流动性,提高企业资产运营效率和创效能力。积极向下游客户催收应收账款,密切关注重大客户回款情况,加大应收账款清收力度,采用无追索应收账款保理、发催收律师函等方式强化回款管理,落实收款环节的责任制度;加快与上游供应商结算时间进程,缩短从预付货款到收货的时间,业务合同减少采取预付款采购结算方式,延缓采购付款的支付,积极拓展国内信用证支付结算,并替代银行承兑汇票支付结算规模,加速预付账款周转;现货业务以销定采,价格下跌周期减少采用集采模式,加大库存存货处理力度,科学合理控制库存量,有效降低库存规模,减少库存资金无效占用,提高企业资产利用效率。

2.背书、贴现库存票据,加快应收票据周转。企业根据业务部门用款、回款计划,协调确定票据背书去向,积极与上游供应商沟通协商,采取背书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方式,提高企业库存票据利用率。对未能背书转让的库存票据,积极与银行合作,优选议付率低或贴现率低的银行,加大票据贴现,加速票据资金回笼,切实降低企业应收票据资金占用。

3. 定期存货实地盘点清查。企业定期组织存货盘点清查核对,制定详细存货盘点清查计划,成立由企业业务、财务、仓库等部门组成的清查组,每季度或每月度对存货各仓库彻底盘点清查,及时反馈在盘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上报存货实地盘点清查报告,制定相应措施堵塞存货管理漏洞,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夯实企业存货资产。

4.加强营运资金管理,降低短期借款。深入分析研判资金缺口,加强银企之间的沟通联系, 结合企业流动资产状况、预收客户款情况、整体资金状况及企业融资情况,逐笔审议业务用款、回款计划,整体把控回用款计划,监控企业资金流向,回款优先用于偿还短期借款,精细化管理营运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逐步降低企业短期借款余额,降低企业短期债务偿还带来的财务风险。

5. 严控长期资产投资规模,合理安排投资项目。企业根据投资项目中长期规划与预算,合理安排投资项目;梳理现有固化长期资产,盘活长期固化资产,处置长期闲置无用资产,重现配置重组固化资产,有效提高闲置资产利用效率。

(四)从业务长远发展角度,建立以业务发展质量与效益为基础的全面预算体系

钢贸业业务发展过多依赖资金投入推动,业务盈利能力偏低,业务增长模式也相对较粗放。转变优化业务增长模式是改善资产负债率指标的根本,从业务源头加强对企业资产负债率的监控,转变业务经营观念、理念,改变不良业务操作惯性,珍视企业资金资源宝贵性,加快转变业务发展方式。科学细致地梳理现有钢贸业务,哪些是禁止做的,哪些是控制做的,哪些是鼓励做的,划分不同业务种别,采取不同的策略和资源配置方式,严格控制业务风险。企业资金向风险可控、收益率高、相对高附加值及新增利润点的业务倾斜,逐步建立以业务发展质量与效益为基础的全面预算体系。

(五)从资金配置与导向角度,优化企业资金集中管控,多渠道融资,优化企业债务结构

企业资金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用最少的资源耗费,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做好资金集中管控,促进企业资金资源的高效配置。

1. 加强银企合作,搭建资金管控平台,梳理合作银行、精简企业账户数量,实现集团各账户实时监控并科学合理调配存量资金归集,通过加强资金与授信的集中管控,加大对企业集团资金运用的掌控力度。

2. 设定企业各业务板块收益率标准指标值,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积极调研市场行情,进一步优化合同评审,严格限制无法达到收益率参考指标标准的业务。

加大多渠道融资力度,通过间接融资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有机结合,适度增加中期票据、长期债券融资、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股权融资等渠道融资规模,切实改善企业债务融资结构,规避短期债务集中释放的风险,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企业债务结构。

(六)加强企业资产负债率指标考核,建立以效率为导向的考核指标体系

企业将资产负债率指标纳入绩效薪酬指标考核体系,给予一定考核权重,做到奖罚分明,明确责任,确保指标落地,引导指标考核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率为中心,建立以效率为导向的考核指标体系。

(作者为财务总监、会计师)

参考文献

财政部. 高级会计实务[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