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风雨兼程向未来——《班主任之友》创刊三十周年纪念

1984-1994

一个不约而同的呼声——

“我们想要一个属于班主任自己的阵地!”

1984年秋,由湖北省教委普教处与湖北教育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前身)干训部组成的联合小组,先后赴全省等地调研,征求基层学校对国家教委制定的《班主任工作条例(讨论稿)》的意见。在多地的座谈会上,班主任们不约而同地呼吁——要有一个关于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刊物,便于班主任们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探讨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来自一线班主任的呼声引起了调研组的重视,并及时向省教委和学院相关领导汇报,旋即得到时任省教委主任邹时炎和湖北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柳林等同志的支持。经过数次多方研讨谋划,最终决定这个刊物由湖北教育学院干训部创办,刊名定为“班主任”。

1984年Il月,试刊第1期正式问世。经过试刊,于1985年第4期公开出版,当时仅限于在湖北省内发行。

由于缺乏经费,主任黄元棋同志主动以个人工资做担保,向学校借款5000元作为刊物的启动资金。时至今天,这仍是杂志社新老同仁们口中的一段佳话。

其时,新生的杂志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要使读者认识了解、接受自己?编辑部的同志们通过赠送杂志到校,利用干洲部举办地市县教委主任研讨班的机会召开杂志座谈会积极宣传,黄元棋、陈南村同志还多次在全省教委主任研讨班总结会卜做宣讲。杂志逐渐得到各地教委与中小学的认可与支持。在黄元棋、陈南村等同志的多方努力下,杂志通过湖北省委宣传部批准,得到湖北省出版局登记刊号,于1986年第4期正式向全国公开发行。一群快乐而勤勉的创业者——

牛皮纸、剪刀、糨糊、绳子齐上阵

在杂志的早期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编辑队伍几乎全部南教管系教师兼职担任,这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非专职编辑队伍,为杂志今日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创办之初,作者群尚未培养起来,杂志常常面临稿源不足、“等米下锅”的窘境。为此,编辑部在全省组织起通信员队伍,通过通信员得到一部分稿件。同时,积极与教管系老师约稿,其时颇受读者欢迎的“班主任工作的十万个为什么” “服务台”“班主任小词典”等栏目都由李雍民、罗若群、胡继楣等老师亲自撰稿、选编而成。

教院四号楼,是当时编辑部办公的地点,今天已被夷为平地,为一座壮观宽阔的广场所替代。然而,在座淡会上,老编辑们忆起当年工作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人少、事多、事紧,是当时我们编辑部工作的真实写照。除了印刷,很多工作程序都在杂志内部‘消化’,杂志的包装甚至要由编靼部人员动员家属们共同完成。那时候,一到周末包杂志的日子,几十人齐上阵,办公室内牛皮纸、剪刀、糨糊、绳子一齐飞舞,说话声、谈笑声响成一片,当真是热闹非凡,其乐融融。”一种鱼水之情的关系——

从“班主任”到“班主任之友”

1988年第1期,《班主任》更名为《班主任之友》——新的刊名直接宣告了自己的办刊宗旨——矢志为中小学班主任服务,做中小学班主任的良师益友。

为适应一线班主任的专业和实际工作需求,《班主任之友》设置了“教育科学讲坛”“经验谈” “班主任工作的十万个为什么”等栏目,帮助班主任总结工作经验,同时普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教育文艺长廊”“教育家轶闻”“服务台”等栏目,介绍一些教育小常识、教育历史事件、教育家的小故事、国外的教育信息等等。今天,《班主任之友》实用、活泼的特点正是从那时开始得以逐渐明晰而确立的。

刚公开发行的杂志以朴素形象示人,32开小本,48个页码,印刷装帧都很简朴。可它饱含着当时编辑们的拳拳之心——把杂志做成小小的“口袋书”,方便班主任们装在口袋里随时随地阅读!

1994-2001

一次华山一条路的改革——

只能成功,不允许失败!

1994年夏,湖北蒲圻(今赤壁市)绿水水库,波平浪静,可是,对于湖畔与会的人们,内心不啻一场波涛汹涌。

这年暑期,在对中小学教育状况深入调查研究并广泛收集班主任意见的基础上,杂志在教育学院副院长、主编黄元棋同志的指导下研讨《班主任之友》改版和经营方向。改革有风险,改变杂志原有的风格,读者不认可怎么办?经过激烈的意见碰撞,编辑部的决策者下决心改革,并激励与会同志:这次改革,就像踏上华山一条路——只能成功,不允许失败!

历经1994年和2001年两轮改版,《班主任之友》从“小家碧玉变大家闺秀”,版面扩展为210mm×297mm,内芯扩容为4个印张、64个页码,内容随之多样化,充分满足广大班主任读者的阅读需求。与此同时,杂志在印刷、装帧和设计等方面下大功夫改进,《班主任之友》更加大气而精致,其可视性质量甚至能够与一些国际化大期刊媲美,当然,杂志的质量才是她真正的生命线。为此,编辑部主动开展评刊活动——邀请读者对每个栏目发表看法,评选印象最深刻的文章,也坚持评选“最不喜欢的文章”,一直坚持到今。

与此同时,杂志办刊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发行工作交给邮局,杂志的征订由全国各地邮局办理,彻底抛弃了依靠行政力量及感情关系搞征订的老办法,转变为市场运作模式。这也意味着杂志要依靠自身的质量和服务读者的能力去赢得市场。

一支能办高专业水准杂志的编辑队伍——

专职为主,兼职为辅,专兼结合

我国中小学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推行素质教育,在此基础上启动课程改革,也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它促使《班主任之友》不断锐意创新,将杂志带入新的发展阶段。

如果说,以兼职为主的编辑队伍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产生过巨大的效用,那么在教育期刊快速发展和班主任需求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以兼职为主的队伍就不能适应和满足形势的要求了。从1997年开始,编辑部就着手物色优秀人士,逐渐组建一支以专业人员为主的编辑队伍。

这些编辑或具有高学历,或有着丰富的中小学t作经验,或是编辑专业科班出身等,他们的任务是专心致志地关注中小学一线班级工作及班主任,研究、发现他们中的新动态、新思想、新业绩与新问题。迄今为止,《班主任之友》已经拥有10名专职编辑和10名兼职编辑,专兼结合,以专为主,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全力为编辑创造学习的平台和机会,逐渐打造出一支能够办高专业化水准杂志的队伍。

一种箪食瓢饮的坚守——

向商业化说不!

由于杂志真正走向全国,与各省的市、县学校的班主任建立了直接而密切的交流渠道,稿源变得充足而丰富起来。一时之间,来自五湖四海的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与理论探讨成果如雪片般飞来,使得《班主任之友》变成一座荟萃班主任先进思想的熠熠闪光的宝库、一个有声有色地研究班主任工作的阵地!

值得让今天的《班主任之友》为之自豪和骄傲的是,在那个处处打“擦边球”的时代,走上市场化之路的《班主任之友》始终明确杂志不商业化的认知,坚守服务中小学班主任的宗旨不变。

在国内许多教育刊物以收取版面费弥补办刊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班主任之友》从未收过一分钱的版面费,并坚持向作者发稿费;在商业广告漫天飞的环境中,杂志始终将与教育无关的商业性广告拒之门外。这些行动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杂志坚定的办刊立场,让圈子内的很多人士深受感动。

一举迈向一线期刊的跨越——

进入中国“双效”期刊方阵

经过三代编辑人二十年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经营,《班主任之友》在中国中小学教育界的同仁中得到广泛认可,深得读者作者的喜爱和好评,成为“中小学班主任的挚友、师范学校师生的阅读宝库、学校领导干部的好参谋”。

2001年杂志与中央教科所合作在北京成功举办“新世纪班级管理创新研讨会”。2001年11月,《班主任之友》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一举跻身中国一线教育期刊行列。

2002年——

一系列强有力推动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举措——

以专题策划为导向,纵深、系统推进班主任专业化

以2003年11月,全国第十二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首次提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这一理念为起点, “班主任专业化”,成为新时期至今班主任工作发展的重要坐标和方向。作为与一线班主任最为贴近的期刊,《班主任之友》对班主任专业化向纵深系统发展的探索和推动始终不遗余力。

要促进一线班主任专业化,杂志自身就要鲜明地体现其专业性质及特色。锤炼栏目是展现杂志专业性最直接的步骤。2005年,杂志在原有栏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板块,分为“教之思”(下没特别关注、教育前沿、管理方略、专业成长等栏目)、“教之行”(下设治班锦囊、主题活动、心理导航、诗化教育、教育之镜等栏目)、“教之趣”(下设读书长廊、自由空间、让故事说话、文化侃吧等栏目)三大板块,更明确地引导读者作者多从理论和创新层面上思考探索班级工作;2008年第1期,杂志增设“专业成长”栏目,更清晰鲜明地探讨班主任的专业成长规律;2010年,杂志与《中国教师报》联合举办“班主任看家本领大比拼”征文比赛,把班主任的专业成长问题引向具体技能层面的操作实践。

为了提升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杂志采用细分市场的策略。从2008年第1期开始,《班主任之友》分版为《班主任之友·中学版》和《班主任之友·小学版》,这一在全国同类期刊中的首创之举,很快赢得了市场和读者的良好回应。

自2008年起,《班主任之友》在常务副主编熊华生的带领下,策划组织若干专题研究——从纵深方向系统全面地对班主任工作开展一个一个课题式研究——有力地提升和展现杂志的专业品质与作为。2011年第7、8期合刊,以“班主任专业发展”为主题展开,由副主编汪媛主持策划:从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理论内涵解析,到专业化发展的个案经验示范,再到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实践路径解读,凝聚了全国优秀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众多优秀一线班主任的智慧,全面而系统地探讨了班主任专业发展各方面的问题。其后,2011年第11期,“教育,因个性更精彩”,集中讨论班主任的个性与带班风格的关系等问题;2012年第1、2期合刊,研究编写了“班级应急手册”,对班级工作中可能遭遇的各种紧急情况与预防应对措施作了全方位的研究;2013年第1、2期合刊,以“班主任与家长”为主题,研究家校合作的模式及实践;《新班主任工作手册》(2011年第7、8期)《观念与行动:来自问题学生的挑战》(2013年第7、8期)《行动与成长:来自问题学生的挑战》(2014年第1、2期)《班主任与心理学》(2014年第7、8期),从新班主任到“问题学生”,从德育到心育等等,形式不限,以满足班主任实际需求为要,做实用、深入的研讨。专题研究成果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这个杂志发展史上的重大谋划和“变脸”,逐渐凝聚成《班主任之友》的一大特色与亮点。使《班主任之友》的研究性和实用性功能越来越强,大幅度地增强了杂志的引领功能,引领班主任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艺术化,引领中小学班主任关注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一方优秀班主任成长的沃土——

不拘一格,营造多元化平台,助推青年班主任快速成长

自创刊始,对于那些在班级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将自己的经验形成系统上升为理论、具有个人风格特点的知名班主任,《班主任之友》视他们为珍宝,开辟专栏,营造名家笔谈空间,邀请他们在各种研讨会、培训班上传经送宝。

号称全国三大班主任的魏书生、李镇西、万玮老师,是《班主任之友》的“常客”,杂志为他们设坛讲学、比武论剑,引来众多的“围观者”和参与者。2010年10月,李镇西受邀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为参加教育部“国培计划(2010)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项目”的全体学员做专题报告,在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学员们有许多问题要与李老师作进一步的沟通甚至商榷,既而杂志专门设置一个“对话名家”栏目。2011年第1期,刊登“对话李镇西:爱,不是教育的一切”的争鸣文章。随后,冯恩洪、董云川、刘良华、高万祥……名家荟萃,百家争鸣,不拘一格,这在教育类杂志中是不多见的。

对于广大青年班主任,《班主任之友》更寄予了莫大希望,把发现年轻班主任中的优秀者、促进广大青年班主任快速提升发展视作自己的使命,耐心细心地发掘他们文章中反映出的工作点滴闪光处,满腔热情地提供平台让他们崭露头角。三十年来,这本杂志见证了无数年轻班主任的成长,遍及大江南北、塞外江南,优秀作者涵盖了中国大陆所有的省区直辖市和台湾地区。

多年来,杂志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在云南昆明、湖北宜昌、广东佛山等全国多地举办了多期青年优秀班主任讲习班和几十次教育研讨活动,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优秀班主任。

除常规培训之外,杂志正尝试高端培训,用“小班化、互动式”的培训方法,培养精英型班主任,网络研修与实训辅导相结合,以期以点带面,为落实教育部“班主任专业化”指导思想探索新路。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杂志承担了湖北省第一、二、三届楚天中小学卓越班主任高级研修班,武汉市边远农村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班,深圳光明新区第一、第二届名班主任培训班,召开了全国第一届初中班主任班会课展示暨学术研讨会,为南京树人国际学校班主任专业成长工作室提供学术支持。一个培训班历时一年甚至两年,将班主任的专业发展这个课题做深做实,改变了以往班主任培训“听时热闹,听后就忘”的境遇,发挥出巨大的社会效益。

深植于一线班主任这片丰沃的土壤,《班主任之友》在班级管理研究和服务平台建设上亦结出累累硕果。

2010年7月,以《班主任之友》为平台,长江班主任研究中心成立,以期凝聚更多的研究力量,为班级管理研究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提供巨大的资源和充分的保障。2013年2月,《班主任之友》常务副主编熊华生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的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获批立项,《班主任之友》的班级管理研究成果将影响、惠及更多的人群。2014年1月,《班主任之友》召开“网络战略发展研讨会”,会后正式成立“班主任之友网络资源发展部”,专注于班主任专业资源平台的网络化建设和课程化建设,力图全面提供班主任专业成长中需要、必要的资源。一座便捷、高效的编读互动平台——

创立国内班主任门户论坛,开发网上在线投审稿系统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班主任之友》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其技术平台,于2004年建立起自己的网上平台,致力于打造中国班主任的家园: “班主任之友教育论坛”,为广大班主任“之友”提供最新的教育资讯和更便捷的沟通与交流。张万祥、王晓春、陈宇等名师入驻,成为可以近距离和名师互动对话交流的平台。2013年6月,在副社长庄传超的策划指导下,杂志委托第三方公司研发了在线投稿系统,弥补了传统的信件投稿或电子邮箱投稿周期长,信息反馈不及时等局限性。作者登录在线投稿系统可以及时查询稿件的审稿状态,还能看到编辑的审稿评语。杂志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时空距离更短,心灵也更加靠近。

一声走出国门,迈向国际的跫响——

率先在国内举办班主任国际研讨会

2012年5月下旬,由《班主任之友》杂志承办的“班级管理与班主任专业成长”国际研讨会在湖北武昌举行,来自Kenneasaw State University、Niagara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Texas Attyler、香港教育学院、台湾台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以及深圳光明新区教育科学研究管理中心、山东淄川一中、山东临沂光耀实验学校等中小学一线优秀教育工作者,就“班级管理”等问题展开了为期三天的讨论和交流,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这是国内首次举行“班主任研究”的国际高峰论坛。与来自全世界和港台澳地区的同行分享困惑、经验、思考和快乐,这是中国优秀班主任第一次以集体的形象展现给世界,这是《班主任之友》与中国广大的班主任携手,首次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的跫音!

三十年辛勤耕耘,春华秋实,《班主任之友》已经硕果满枝头,但她仍需凝视远方,大步前行。因为,时代洪流滚滚向前,中小学教育及班主任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经验、新理论也会层出不穷。迎接这些挑战,这是我们,和三十年伴随我们一路走来的中国广大班主任们共同的承担和使命!

愿《班主任之友》生命之树常青!愿中国教育之根生生不息!

执笔人:屠大华等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