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以网络教研为突破口 促进教师素质提升

赵保全

2012年,教育部提出“三通两平台”建设,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中小学全部建起了宽带教育城域网络。70人以上学校教学班全部配备班班通设备,依托晋中教育网资源平台,实现了寿阳县教师人人有空间,校校有资源,为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寿阳县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以网络教研为突破口,以案例、课例研究为载体,以教学行为反思为核心,大胆探索网络环境下实施教研的有效措施与途径,开创了全县教研教改的新局面。

统筹规划,高标定位,乘势而上

寿阳县利用广大教师积极应用远教设备和资源的热情,紧抓契机,投入600余万元开通了教育城域网,相继配套、完善了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装备,构建了覆盖城乡的现代远程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全县中小学校实现了“校校通”。学校的教育方式得到了拓展,校际资源实现了共享。2012年,新建415间多媒体教室、86间计算机教室、31个电子备课室,建成了覆盖全县的教育城域网,中小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在各类教育培训、教学研究和教研成果应用推广等方面利用城域网平台开展了多方位的应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2013年,我们又投资200万元为全县乡镇中心以上的学校配备了视频教研设施,构建了网络互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高寿阳县远程视频互动教学、教学研修、教师培训、教育视频资源共享等公共服务能力。

以远教资源为基础,不断加强数字化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引进成熟的课程资源、影视资源、互动学习资源等优秀教育资源,并进行加工改造。有针对性地征集、开发、加工整理出适合教与学的网络资源,在保证思想性、科学性、教育性、适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将现有教学资源按学习主题进行挖掘提炼和重新组合。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以晋中市教育课程资源网为依托,以本地教育城域网为枢纽,打造了基本满足以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与管理、教学成果发布、教学研讨、信息交流为核心的网络教育平台。

加强管理,强化培训,着力构建网络教研的保障机制

为了使网络教研活动持久、健康发展,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服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寿阳县网络教研实施方案》《关于成立寿阳县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寿阳县网络教研考核方案》等规章制度,从组织领导、骨干师资力量的配备方面予以保证和加强,明确了网络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模式、组织领导和相关要求。通过激励、培训、引领等机制,提高师资队伍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保障网络教研工作常态、健康、有序地开展。

一是激励约束机制。我们的网络教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教育局行政推动到教师自愿参与的过程。首先,全县统一培训,明确时间,实名注册,开展教研,对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情况进行通报。其次,在活动过程中,不定时发布针对本次活动的通知,要求教师在指定时间内反馈信息,这样就避免了只登录平台不参与活动的现象。再次,从基层教师上传到平台的教学设计、主讲或指导的课例中评选优秀教学设计或优质课,并及时全县通报,促进教师通过网络发表作品,参与教研。第四,教育局、各中小学校层层制定评估管理办法,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评估结果作为评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和名校长的重要条件。通过上述措施,教师们逐渐体会到网络给工作、学习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更多的教师自愿参与到网络教研工作中来。

二是全员培训机制。为了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师,寿阳县提出了以“五会标准”为核心的师资培训目标,即会文字处理、储存信息;会上网浏览查询、筛选、运用信息,发送电子邮件;会运用课件辅助课堂教学;会自制课件;会使用多媒体教室中相关设备。县电教馆人员深入了解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了集中培训和个别辅导,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2005年至今,寿阳县已举办23期网络技术培训班,87%的教师通过了各级计算机技术考试。除此之外,我们电教馆所有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到教师的课件制作、工作室创建及资源库建设当中,对有疑难问题的教师采取个别辅导,帮助解决问题,并根据情况在下一次培训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从而达到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目前,寿阳县教师绝大多数都能够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熟练地运用Office系列应用软件制作出随堂课件,熟悉校园网,熟悉资源库的使用。据统计,寿阳县每学期课堂电教设备的使用率达88%以上,学科覆盖率达100%,各学科均形成了多媒体网络课堂。

三是专业团队引领机制。寿阳县从学科名师、带头人、教学标兵中择优组成了中小学各学科专业指导团队。专业指导团队成员承担对全县中小学各学科专业引领的任务,组织、主持、主讲各学科专题网络教研活动,同时负责论坛在线值班,及时了解和把握老师们在网络上提出的教学问题,在24小时内通过文字或视频做好在线解答,在全县范围内帮带徒弟。

创设模式,注重实效,全力强化网络教研平台的应用

寿阳县网络教研平台主要集中了个人工作室、学科协作组、集体备课、视频教研等板块,各板块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为一体。可以按照不同学科进行学科协作组信息资源分类,教师发表的信息资源,既可以发表在自己的工作室,又同时发布在各学校的学科教研组里,通过这种有效的整合,我们把全县各学科教师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全县性的相互学习和教学研究的平台。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依托个人工作室、学科协作组、集体备课、视频教研四大板块,以任务式、问题式、主题式、反思式四种方式的网络教研引领广大教师参与网络教研。

个人工作室。个人工作室是所有教师从各自不同的职责建立的,包括教研员对教研工作的要求和规范的做法、校长对学校管理的见解和思路、名师对课堂教学的经验和认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做法和反思等。

学科协作组。主要以县级学科教研员、学校教研组、名师为成员,每周由协作组组长向全体成员发起研讨话题,成员随时跟帖参与互动。利用“学科协作组”的网络教研交流,扩大了学科间互动研讨的广度,加强了互动教研的力度,提升了互动教研的高度,为学科研讨学习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集体备课空间。集体备课空间的建立不仅减轻了教师备课写教案的负担,更多地是通过备课流程,让广大教师有了互动交流、发表见解的机会,实现了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在县教研室的引领下,组内成员人人参与,每次集备计划的完成,都是在主备人精心设计好教案后,再上传本组同学科教师撰写共案初案,同级教师修改完善,形成共案,到最后个案的定稿,一系列的集体备课活动,让参与教师尝到了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同步提高的甜头,达到了集体备课的预期目的。目前,县城中小学已基本实现无纸化备课。

视频教研教学。视频教研教学进一步拓宽了网络教研空间,扩大了受益面,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学校之间以异地现场课堂教学、辩课活动、名师点评等方式进行网络教学研讨互动。授课者和听课人互动交流环节,令参与者大开眼界,受益匪浅,视频互动教研已成为全县教研的一种形式并广泛开展。除此之外,在开展网络教研的同时,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支撑教学、服务管理的功能,在打造数字校园的过程中,着力推动网络管理现代化。

任务式网络教研。寿阳县45岁以下教师每周不得少于1次,并且要参与交流发言,对教学录像、教学设计、教学片断、教学故事、教学心得等文章进行浏览后,回帖写出体会,学习体会采用实名制。每位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室每月发表帖子不得少于4篇,参与集体备课论坛回帖不得少于1篇,每月至少有1篇属于教育教学方面的原创文章。

问题式网络教研。教师根据教学中生成的问题随时发帖、研讨,倡导教研随时进行,教研无处不在,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教研室适时将部分教师的个体发现和提出的有教研价值的问题,转化为教师群体关注的问题。使自下而上形成的问题和自上而下形成的问题得到有机的整合,最终形成网络教研文化。

主题式网络教研。教研室以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所关注的热点为教学研究的主题,教师围绕主题开展网上学习、研讨活动。如“学生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儿童撒谎的背后”等都引起了教师的共鸣。教师聚焦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过程,共同参与、交流切磋,双向获得关于新课程和新理念的诠释。

反思式网络教研。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教师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围绕某一典型案例或教学细节,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反思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理念和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目前寿阳县教师在网上发布的教研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文章达 24365 篇。

几年来,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寿阳县的网络教研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已建立个人工作室2058个,学科协作组1123个,集体备课组864个,开创了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学教研新模式。实现了一线教师、教研员和教育专家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弥补了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提高了教研工作的时效性和增强针对性,促进了教研整体水平的提高;优质资源城乡共享,教师专业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教研教学方式的信息化转型,使教师培训层面得以扩大,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大大提高了农村教师素质。

网络教研之路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处理好传统教研和网络教研的关系,突破时空的限制,“放大”专家的功能。从网络教研的形式、内容、活动方式以及评价机制上做进一步改进,从一线教师的需求出发,从如何提高教研的实效出发进行重组和整合。规范管理考核,进一步调动教师积极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针对当前新课改背景下一些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使寿阳县的网络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单位:山西晋中市寿阳县教育局电教馆)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