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德育的生活化、活动化研究

杜茂进

德育的生活化就是以现代生活为中心,利用现代生活资源,通过学生主体全员参与的道德生活实践,促进学生道德自律体系的自主建构,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生活质量而进行的德育行为。德育的生活化要一改传统德育说教化、抽象化、空洞化的特点,寓教育于学生生活中,关注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德育的活动化强调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感知、体验、学习、提高,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德育的生活化、活动化研究将推进德育管理的人性化,从而使学生在德育中,将德育元素内化成道德认知,并且在实践中外化成道德行为。

根据高中生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积极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是成功实施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完善传统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学校坚持一年一度的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三大传统校园文化活动,从活动主题的拟定、内容的安排、到活动项目的策划、招标项目的组织等,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安排,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个性和特长,锻炼和提升自主发展的能力和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读书节——以“求知·成才”为主题,系列活动形式多样:主题班(团)会评比、校园“我最喜爱读的十本书”评选、好书一句话点评、书评征文赛、班级辩论赛、创意演诗会、创意小剧场、疯狂英语、时事论坛、英语小品表演等,还邀请喻旭初、意林杂志主编、曹文轩等著名作家开设文学专题讲座,激发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情感;邀请市教研室朱治国讲授“学习与人生”,研讨未来人生,激发求知信念。开展诚信格言的征集,举办诚信小故事演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艺术节——以“真、善、美”为主题,成立了校舞蹈团、合唱团、表演剧组,参加市、区级比赛,曾获市重点高中合唱比赛一、二等奖,市中学生戏剧、小品表演一、二等奖,通过师生摄影展、花卉寄语、师生书画展、宿舍文化建设文娱晚会等,展示学校艺术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教育成果,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意识和表演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促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体育节——以“运动,让青春更美丽”为主题,通过组织开幕式(班级入场式表演和大型团体操表演)、班级乒乓赛、篮球赛、师生足球赛、田径比赛、体育知识竞赛等,并采用现场颁发奖牌的仪式激发学生积极拼搏、为班争光的意识,进一步普及校园体育活动,提高师生身心素质,弘扬校园体育文化,展示师生精神风貌,充分体现市体育田径传统项目学校的特色。

二、创设校园文化情境,润物无声,潜移默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缍成部分,是培养“四有”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2008年搬迁至市区以后,我们探索实践创设了坚韧、扎实、高洁的校园文化情境。出自学生和教师创意的源自中国古文化释义的楼、道、河命名古朴隽永,意味深长;展现七十年浓郁学校文化底蕴的校史资源让参观校史陈列室、聆听校史报告的学生心有感触,使校史馆成为德育的重要阵地。组织师生开展为新校楼、路、河、湖、桥命名的活动。提出了“大南厅”“张弛楼”“胜蓝楼”“云波桥”等富有激励、警示和美育作用的名字,杜茂进老师自己编写了校园文化校本教材,体现“人人都是校园文化建设者,校园处处有文化”的宗旨。

开展高品位的人文教育活动。在教学区和生活区走廊立柱和墙壁上,设置“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崇尚科学、畅想未来”的宣传展板,如“世界文化遗产”“著名校友风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科技博物展窗”“生物博物展窗”“物理实验乐园”等,与上述楼、路、河、桥等人文景观共同组成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由学生组成讲解团,利用中午、放学、班会课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陶冶人文素养;结合读书节,开展“校园文化知识竞赛”,把渗透在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科学思想等深深烙印在学生的心里。此外,还邀请市内初中学生看新校,把校园文化作为提升学校形象的重要方面来宣传,让进入沙洲中学的学生在精神追求、人文素养上有一个高的起点。

重视班级和宿舍文化建设。学生通过创设班级口号、班徽、艺术角、文化墙等活动,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形成了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每年一届的“五星”宿舍文化建设表彰暨主题文艺晚会,通过表彰三个“十佳”(宿舍、室长、示范生)和学生才艺展示,引领学生建设文明、健康、丰富的宿舍文化。

开展以“爱的心泉”为主题的师生互动活动。每两年一次,全校教师精心准备,登台献演,以声情并茂的演唱、民族风情的歌舞、技艺精湛的器乐演奏等展现多方面的艺术才华,共奏“爱”的旋律。台上台下师生互动,学生领略教师的风采,教师感受学生的真情,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总之,德育的生活化、活动化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德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德育课程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真实的生活课程。口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