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对高职院校内涵提升的作用

张淑芬 李丽丽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07)

摘要: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最基本条件,是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关键。通过加强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可以推动高职院校内涵的提升,促进学院改革不断深化。本文阐述了学院如何通过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推动的方式,全面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内涵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8-0118-04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目前,职业院校已普遍树立“职业教育面向行业实际、面向岗位要求开展人才培养”的办学思想,广泛采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按照过程组织教学活动”的新教学模式。要使教学过程符合生产过程,有效提高学生较好地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就需要在职业情境中开展项目教学、任务教学,这就对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施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集教学、科研、培训、生产等功能为一体,其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显示出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深入程度,体现着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专业建设的品牌效应。

2008至2013年期间,我院成功地建设了三个广州市示范性实训基地,目前,建设任务已经全部顺利完成。建设期间,共投入经费一千多万元用于实训室的软硬件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是以兴建场馆、增加先进设备投入为主要特征,而是在保证硬件条件的前提下,通过实施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提升“软实力”,实现实训基地质量与效益的提高。笔者认为,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对高职院校内涵提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促进示范专业建设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学院紧贴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需求,创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内涵不断丰富,企业已经深入到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到毕业就业的人才培养全过程,进入到校企广泛合作的新阶段,呈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实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良性循环,带动了学院方方面面的改革和发展。三个示范性实训基地支撑着三个广州市示范性建设专业。

依托基地,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有三层目标:一是让学生具有综合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形成处理信息、制定计划、小组协作、与人沟通等关键能力;三是在企业文化氛围和职业环境中养成职业道德。实现培养目标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单项或综合技能的实训。人才培养方案是关系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任务安排的纲领性文件。许多调研反馈都显示,用人单位对高职生有一个普遍的要求,即较强的动手能力,也就是做具体事情的能力。适应市场是教育之本,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促使高职教育教学要加强实践环节,使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而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功能于一体,满足生产性实训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车间和校外实训基地如能建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就有了充分的条件作保障,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计划就能落到实处。学院各专业参考职业对应岗位的工作要求,以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制定了彰显工学结合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之中,课程设置、内容与职业技能训练和考证紧密联系,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内容及实操内容与课程内容相互渗透。学院与广州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建立了鉴定站,学生在完成课程后可以选择相关工种考证,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毕业时具有双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依托基地,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主线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体现高职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突出工学结合。我院成立了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高校教授和企业专家等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按照“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接轨、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接轨、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接轨、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接轨”的改革思路,共同参与学院教学管理、专业建设、指导专业教学改革,共同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工作机制,构建了鲜明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土木工程实训基地是市政专业的工学结合教学基地,可进行钢筋加工、混凝土操作、先张法与后张法张拉工艺实操等实训项目,实行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一体化,学生在钢筋加工、模板安拆、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测量放线等项目上顶岗工作,做到了生产工地即为教学现场,教学寓于生产之中,教与学身临其境,学与干融为一体。我院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连续7年超过98%,示范建设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依托基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的直接体现就是课程体系,教育的具体实施要通过课程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则是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出发点。我院的课程改革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示范性专业建设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建立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编写完善了四个示范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给排水专业将给排水系统工程任务与分项工作任务有机结合,建立了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带头人大胆创新,开发了“水力灌溉与水景设计施工”课程,把多年给排水工程设计与施工经验、水景设计专业特长与给排水职业教育经验有机结合,知识结构涵盖了水景(跌流、喷泉)设计施工、水力灌溉设计施工。专业综合实操能力涵盖了给排水工程设计、计算、图纸会审、施工组织与备料、施工安装与调试全过程。

依托基地,优化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 实训基地的建成,有利于专业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创建突出培养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内容新体系。建设类专业开发了诸如工程图识读能力、材料管理能力、技术交底能力、抄测定位能力、施工组织能力、造价管理能力、质量与安全管理能力、资料管理能力等一项项与职业能力对应的新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的职业岗位标准紧密融合,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同时,专业教师依托基地,实行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改变了“教师讲”和“学生听”的单向模式,也有效解决了课程间部分内容重叠的问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促进师资水平不断提高

实施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最关键的是打造一支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院以“学习先进技术,提高实践技能;了解管理理念,转变教育观念;体会经营目标,感受企业文化”为目标,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实训中心(基地)建设的重要方面,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一是各专业参加示范建设的教师全过程参与学习与培训、项目调研与论证、建设方案的开发、制定与实施,锻炼了专业领军人物和骨干教师队伍。二是各专业重视教师培训,按照专兼结合的方针,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同时通过自主培养、人才引进,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并制定和落实企业实践制度,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学院修订了《教学科研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选拔和培养实施方案》及《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方案》、《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等管理文件;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指导工作,对新教师开展听课、评课、观摩教学等培训工作;实行导师制,对青年教师指定了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要求青年教师结合学院安排选好专业方向,通过读研、进修和企业实践,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近三年来,学院投入近百万元,组织二百余人次的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师资培训和企业实践,促进了师资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以建造师、高级技师、高级技工为骨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我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整体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示范性专业中“双师型”(含“双师”素质)专任专业教师已占85%;以建造师、高级技师、高级技工为骨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初步形成。三个示范性建设专业的教师编写的教材35本,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本;完成教学研究项目9项;负责或参加市级以上科研立项3项;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55篇。该基地现有2名省、市级名师,8名院级骨干教师。

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创新了校企合作的机制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对实验、实习和实训基地有很高的要求,要求实习实训基地必须适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满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的需要,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要求,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在市场体制环境中,要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关键在于形成一种良性运行机制。学院通过探索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创建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实现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

建立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指导和管理机构,做好校企合作规划与资源优化,统一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建立符合校企合作需要的学校管理制度 制定符合校企合作需要的管理条例,如《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训中心学生管理规定》、《实训基地运作管理制度》等。

建立激励和考核制度 由于校企合作必然对管理者和教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学校必须制定一系列奖惩制度,鼓励教师开展校企合作。

建立合作项目管理制度 建立具体的合作目标体系及实施细则,进行有效的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估,如《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合作办学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校企共建共享实践基地计划》等。

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促进其功能不断扩大

我院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不断拓展实训基地的功能,基地融教学、培训、服务、鉴定为一体,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采取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以行业和企业为主导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模拟、仿真乃至真实的实训环境,营造出职业环境氛围,让学生能够真实操作中学习专业技能。

教育实训功能 基地解决了学生顶岗机会少、实践能力差、综合素质培养弱等难题,为实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奠定了基础。校外实训基地,由企业选派优秀的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对学生进行授课;由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学院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共同对在企业实习毕业生的表现进行考核评价,使毕业生达到企业和社会要求,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近年来,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作为我院的实训基地,学生操作技能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就安排到企业实训基地跟班顶岗一段时间。还利用学校设备资源帮助企业进行产品加工,让学生参与生产,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完成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能力转换,在数量和人才规格方面满足企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每个基地实训工位达到100个,能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

社会培训功能 实训基地除面向学生实施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外,还面向企业职工开展在职培训提高、转岗培训,开展社会其他人员培训,以及待岗人员的再就业培训。

职业技能鉴定功能 学院与广州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建立了鉴定站,学生在完成课程后可以选择相关工种考证,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基地在满足教学和企业员工培训需要的同时,还承担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任务,每年鉴定6 000人次以上。

职业技能比赛功能 专业的课程模式改革为我院课程建设的推进奠定了基础,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岗位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了突出的地位。通过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育,我院学生用优秀的成绩展示了优秀的教学成果。近年来,我院学生参加市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在37个项目中获得了奖项。连续4年组织学生参与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广州市市政园林局举办的“广州市园林博览会”,学生设计、现场施工的“艺术小园圃”作品分别获得过优胜奖、三等奖、银奖等成绩,检验了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升了学校、专业在社会的知名度。

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辐射带动了相关专业发展

示范基地的建设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示范效果。我院密切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职工培训、技术开发应用等领域的合作,通过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使企业在分享我院资源优势、实现其经济效益同时,参与我院的改革与发展,使我院在分享企业资源中,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职能。如通过艺术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室内环境设计)、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给排水工程技术等专业的示范性建设,辐射、引领和带动院内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基本建设与提升,提升对区域经济的社会和企业服务能力。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师队伍、实验室和教学改革,为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提供了师资和实训条件上的支持。通过工程造价专业的建设,引领和带动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建设,目前已在省内建立24个校外实训基地。

总之,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及实训中心的建设促进了我院人才培养模式与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改革,全面提高了我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的知名度、社会声誉得到了明显提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鲁昕.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在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研讨班的讲话[EB/OL].(2011-06-08).http://wen-

ku.baidu.com/view/e8a8a87a168884868762d6b0.html.

[2]邱川弘,刘纪玮.论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职业环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1).

[3]职教实训基地建好更要用好——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余祖光[N].中国教育报,2007-06-21(7).

(责任编辑:谢良才)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