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红 赵清艳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中山 528404)
摘要:着重研究了“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其中包括该体系的四个原则——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目的性与导向性相结合,阶段性及一贯性原则;对构建该体系组织保障、体系的指标构成也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038-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逐步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目标也是趋势,国内部分地区正在试点与推广。在中高职衔接的探索过程中,“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是一种常见的形式。“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是指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对口合作、高职院校自主考试招收中职优秀毕业生的一种办学方式。具体来说,就是一所高职院校某一专业对口几所中职学校相应专业,统筹安排中职(三年)与高职(二年)连贯一体化的一种办学方式。它是中高职双方互惠互利的举措,是构建新型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探索和新尝试。目前,广东省内已进行了部分专业的试点。
由于“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是个新生事物,同时,由于学历、学情、学制及不同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水平、管理、人文等条件各有不同,不能直接将原来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如质量保障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学籍管理模式等照搬到“三二分段”试点的部分专业上。
建立适合中高职衔接需要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立足于“三二分段”对质量监控的要求,建立以中高职协作、工作预防、实时监控与及时纠偏为主线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通过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及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深度合作,共同监控教学质量,不断改进和完善中高职衔接的教学管理,最终才能促成“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顺利实现。
建立基于“三二分段”中高职
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原则
建立基于“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须考虑到中高职各自的具体情况,多年来形成的中高职不同的隶属关系、运行模式以及目前中高职衔接的具体进程。所以,建立基于“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的体系,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原则 我国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初中毕业生为生源主体,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以此为基准,在管理上它多归口在地方劳动行政部门之下。高职院校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主要以高中毕业生为生源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在管理上多归属于教育系统。中高职教育虽然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等方面有着共同的追求,但由于隶属部门、生源结构、培养目标等的不同,必然对其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基于“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须考虑到中、高职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谋求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基于“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符合中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指标体系的系统层次及子指标能够客观反映“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便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评价。同时,注意引进第三方的评价机制,最终形成以中高职协作、工作预防、实时监控与及时纠偏为主线,包括第三方评价在内的适合中高职衔接发展需要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目的性与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基于“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这一质量监控体系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导向性。要深入调研在“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中,中职与高职在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学籍管理、招生考试等方面的衔接情况,避免出现管理和人才培养脱节、中高职定位和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与内容重叠等问题,需要“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质量监控体系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导向性。
阶段性及一贯性原则 “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于是一个跨越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的较长时间的监控过程,为保证“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长期延续并能充分发挥作用,应充分重视“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工作领导小组以及第三方评价的作用,从较高层面上建立制度,建立在阶段性基础上的一贯的质量监控。
建立基于“三二分段”中高职
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组织保障
为了保证“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顺利实施,应成立一个“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领导小组,该小组应与协调“三二分段”工作的部门并列。建立这样一个领导小组,首先能够保证整个工作的长期性及延续性。其次,建立这个小组本身也体现了对“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重视。一个常设机构的存在能够保证很多工作顺利开展。
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应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中、高职院校的质量监控部门(如督导部门等) 中、高职院校的质量监控部门应是这一机构的主要构成部分。督导部门作为对教学评价、教学质量进行专门监管的部门,它的专业性、权威性能够保证“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在基本条件下得以实现。
中、高职院校的教务部门 教务处是一所学校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最大保证机构。中、高职院校的教务部门参与到“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来是这一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
第三方组织 第三方组织最好由参与“三二分段”衔接的相关行业、企业派出人员组成,或者让第三方组织机构(如类似迈克思公司一类的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来参与。第三方组织的参与能保证“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公平、公正,并且可以提供比较客观的意见或建议。
基于“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指标构成
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主要应该是中职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但应考虑到“三二分段”这个特殊情况:“三二分段”不是简单的中职三年和高职二年相累加,按照这个分段模式,理论上学生是少了一年的学习时间,但从人才培养目标上看通过“三二分段”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比正常的普高录取的高职毕业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更好的专业技术水平,拥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因此, “三二分段” 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除了正常的中职和高职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之外,应单独再设置一个统筹协调两个阶段的质量监控组织机构(如上文的“中高职衔接的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在这个机构的协调领导下, “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质量监控体系由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两大部分组成。
“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指标体系 如下页图1所示,“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部监控指标包括教学管理保障制度和教学管理运行制度。其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外部监控除了包括相关行业、企业与第三方机构之外还应包括上文提到的中高职衔接的质量监控领导小组,这个机构作为对这一过程质量负责的部门,它本身又是相对独立的,有自主权对整个“三二分段”中高职过程进行全程的监控,并及时提出调整意见。
“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的指标权重 “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于是一个跨越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的较长时间的监控过程,因此,它的各项制度除了保证长期性及一贯性之外,其各项指标权重的科学合理分配也很重要。为了保证“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能充分发挥作用。应充分发挥“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及第三方评价的作用,整体指标权重的分配上,外部监控的指标应占总分的40%,内部监控所占60%中,建议教学管理保障制度占30%,教学管理运行制度占30%,具体的下一级指标的权重比例本文不再细分(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结语
目前,通过教育部教育教学评估的高职院校、中职学校的教学文件与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已相对规范和完善,教学管理体制也相对稳定。但是,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职衔接是个新事物,“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虽然是这一新事物的一种常见形式,但“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质量监控体系尚在研究与尝试中。由于试点专业的不同显然不能直接将原来的质量保障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等照搬到“三二分段”试点专业上来。因此,通过对外部监控体系中适当加大“行业、企业相关组织”及“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权重来加强质量监控过程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时,鉴于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行业、企业相关组织”及“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运作还不甚完善,甚至有些地区这些机构还不能实际运作,所以在目前的操作过程中,“中高职衔接的质量监控领导小组”的作用实际上更加偏重一些。
通过研究和探索,本课题组在“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这些成果能为更有效地落实“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来自瑞士的创新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4):35-37.
[2]钱伟茂,等.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40-42.
[3]朱雪梅.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11(7):24-27.
[4]王宝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机制探析[J].探索与实践,2011(12):236-237.
[5]陈小琼.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42-43.
[6]丁金昌.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2(2):86-88.
(责任编辑:王璐)